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上卷)
22490100000055

第55章 模式选择和转轨历程(5)

其实,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自由派和国家干预派的此消彼长,恰恰说明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二者各有利弊,应该结合并用,不可片面强调一个抛弃另一个。西方经济学说史和西方国家政府政策都表明,迷信市场万能是错误的。当然对于转轨国家来说,改革的方向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不应脱离本国国情照抄西方经济模式,不应不顾条件、不惜代价地搞什么迅即进入市场经济,更不能天真烂漫地幻想只要有了市场经济什么都可以解决,西方的经济文明立即就可以在俄罗斯出现。

2.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

如果说,“休克疗法”在经济转轨上的主要理论错误是迷信市场万能,不顾条件、不惜代价地迅即进入市场经济的话,那么在反危机上,“休克疗法”的主要理论错误则是片面抑制需求,忽视增加供给。

与新自由主义相并列,“休克疗法”的另一理论基础是现代货币主义。现代货币主义用货币供应量来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的变化,主张通过控制货币总量来调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和经济增长。“休克疗法”奉行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在反通胀上,主张紧缩财政货币,而不是增加商品供给;在反危机上,主张优先稳定财政货币,而不是优先稳定生产。由此可以看出,“休克疗法”实行的是以抑制需求为主的反危机政策,力图通过抑制需求恢复供求平衡,稳定宏观经济。

经济失衡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生产相对过剩性的,一种是商品短缺性的。前者是经济过热性的,后者是经济过冷性的。

采取抑制需求、放弃增加供给的办法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对过热经济和过剩经济比较合适,而对过冷经济和短缺经济则不合适。俄罗斯的经济是短缺经济和过冷性衰退经济,采取抑制需求、放弃增加供给的办法实现经济平衡,势必越搞越短缺,越搞越衰退,越搞危机越严重。

抑制需求违背生产的决定性地位和作用。社会再生产有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一般地说,生产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俄罗斯存在多种危机,既有生产下降的经济危机,也有分配领域的财政危机,还有流通(交换)领域的货币危机(通货膨胀、三角债)。经济危机是各种危机的基础,生产下降使税收的基础缩小,导致财政危机;商品短缺造成供求不平衡,使放开价格导致通货膨胀。因此,经济危机是主要矛盾,只有抓住主要矛盾,使生产不断增长,其他危机才可以迎刃而解。“休克疗法”反其道而行之,是本末倒置。

抑制需求从政策的性质看,不是积极的政策,而是消极的政策。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解决的办法,一是增加供给,一是抑制需求。二者相比,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休克疗法”采取的是后者。这固然有利于平衡供求,但是在抑制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抑制了投资需求,结果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同样,在解决经济危机和财政货币危机的相互关系上也是如此,优先稳定生产是积极的,优先稳定财政货币是消极的,“休克疗法”采取的是后者。结果造成生产长期下降,到头来财政货币危机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来个总爆发。

3.把转轨的成败建立在依赖大量外援的基础上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具有破釜沉舟的性质,违背国情,违反转轨规律,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甚至在完全对立的条件下,采取急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措施,这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生产下降、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三角债庞大、汇率狂跌、失业增加、生活贫困等等,所有危机现象一下子全部涌出。“休克疗法”的推行者把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少是渡过转轨期各种危机交织的难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寄托于西方的援助。

然而西方在对俄罗斯的援助上口惠实不至。原因不外两方面:第一,苏联解体是西方冷战的胜利,两霸争夺变成一霸天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决不愿意看到俄罗斯重新强大起来,恢复昔日苏联的威风。因此,美国决不会像俄罗斯激进民主派和自由派想像的那样再搞一个扶助俄罗斯的“马歇尔计划”。同时,美国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可以每年援助200亿~300亿美元。因此,转轨以来西方援助的总额远远低于同期从俄罗斯外流到西方的资金。第二,俄罗斯的激进派和自由派的转轨政策和反危机政策的实施总是不能令西方满意,因此即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的贷款,也往往因为俄罗斯没有履行贷款附加条件或政局动荡而未能兑现。即使兑现的贷款,俄罗斯也是使用效率极低,甚至被吃光分净。同时,政治动荡,政策多变,投资环境恶化,又使引进的外商投资很少。这样,靠外援支撑激进转轨,特别是靠外援解决“休克疗法”造成的各种尖锐问题的幻想被无情的事实所破灭,“休克疗法”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陷入必然失败的境地。

(第四节)普京的“第三条道路”

普京当选总统,标志着俄罗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普京时代在经济方面的最重大变化是提出一条新的改革和发展道路,并已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政策措施,这预示俄罗斯将进入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一、走经济改革的“第三条道路”

普京对转轨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形势持客观评价态度,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对生产总量、效率、结构和生活水平做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承认俄罗斯已不属于当代世界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前列的国家,正在滑向第三世界行列。对于经济和社会长期处于危机状况的原因,普京采取两分法的态度,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经济模式造成的,同时改革中的政策失误和错误也是重要原因。

关于未来的方向,普京认为,既不能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能再搞前几年的照抄西方模式的激进经济改革,而应走自己的改革道路,寻找自己的模式。这就是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和模式。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脱离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走进了死胡同;前几年的激进经济改革虽然走上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道路,但是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本国国情,使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俄罗斯应该将市场经济与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之路。对此普京概括说:“每个国家,包括俄罗斯,都必须寻找自己的改革之路。俄罗斯只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摸索自己的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模式。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普京道路的公式是: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

二、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

或“社会市场经济”

普京在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主张建立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他指出:“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市场经济通行的国家制定游戏规则并监督其执行的定式属于俄罗斯的未来,目前情况要求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程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他提出要建立“可控制的市场经济”。

当选总统以后普京有所变化,转为主张建立“有秩序的市场经济”,不再强调如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而是强调国家如何确保市场秩序,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创造条件。根据2000年总统国情咨文,目前国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维护市场经济运行条件方面将主要发挥以下作用:第一,保护所有权;第二,保证竞争条件的平等;第三,保护经营自由;第四,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空间;第五,实施社会政策。

有人说,普京当选总统以后思想变了,转为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路线”。笔者认为,总统国情咨文主张的所有权、经营自由、自由竞争等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专有特征,而国情咨文强调国家要对经济进行一定干预,维护市场经济的一般条件和竞争秩序,恰恰与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经济思想主张十分相似。它既区别于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放任,又区别于主张干预经济运行过程的凯恩斯主义,而是主张实行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国家干预。同时,普京又高度重视社会问题,重视社会保障,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这又与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思想相一致。因此,总统国情咨文主张建立的是有秩序的市场经济或社会市场经济。

三、反对重新国有化,主张完善已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