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新股民必备全书
22524900000018

第18章 必须树立科学的选股观(8)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初期是由“生”的力量在主导,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会面临旧势力的反扑,这个旧势力就是“克”的力量,当新旧两大力量在斗争的阶段,会出现第三股牵制力量,形成“制”的力量,如果第三股的牵制力量接受生的力量,那么生的力量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变化出新的局面,形成“化”的力量;万一第三股的制衡力量倾向于旧势力,那么新局面的出现就要往后顺延,不过最后新生力量还是会成功。以上的生、克、制、化都有其数的大小。如果生数大、克数小,那么后面的发展就会很顺利,如果生数小、克数大,那么后而的发展就会有很大的起伏和曲折。在起伏曲折中,制的数很大,它倒向哪一方,哪一方就会获得优势。这牵制的力量往往是跟进者。但因为它的数量很庞大,影响力和决定力就很大,局面能否更上一层楼,就看“制”的数大小及其倒向哪一方。举个最明显的例子,那就是2006年5月8日以后,不少资源股在十多个交易日上涨一倍,就是因为场外资金大量进场,才会改变原来的缓涨格局,变成暴涨。对于原来的多空双方来讲,它们分别代表生与克的一方,而场外资金即是“制”的一方,它制导了未来的方向。因此,制不但代表牵制,同时也代表制导,它有双重含义。至于化大化小就要看整个格局是否改变,如果格局改变,那就化大;如果未能突破原来的格局,那就化小,格局一旦改变,就有可能从“量变”变成“质变”。因此生克制化的成败,要看其数的大小。

任何事物都要靠生与克两者来维持其平衡,就像车子要有油门与刹车一样。但何时踩油门,何时踩刹车,就要看外在环境的变化,这外在环境就是一股“制”的力量。最后你到达目的地,那就是一种“化”,一种位置的变化,从甲地移动到了乙地。因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脱离不了生克制化这四个阶段。如果把生克制化的过程扩大到宇宙的发展,就会形成气数。气数表达天时的吉凶,如果天时不利,人力再大也不易成功。历史上很有名的例子即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时,水镜先生说: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所以,尽管孔明拖着老命六出祁山,最后还是无功而返。聪明才智要有舞台来表演,但表演能否成功,后面还有很多变数,这些变数的总和就叫气数。变数有时会出现微妙的关键,可以四两拨千斤,但这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英雄造时势就是把握住难得的机会,一举扭转乾坤。但是如果民心已失或实力悬殊,要扭转乾坤就相当困难,因此气数未必就是定数,但它在多空平衡之后,最后还是会浮现答案。换句话说,你可以在大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获取最大的利益,但你如果不了解大环境的变化,要获取最大的利益就很困难。了解气数就是让你对大环境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不至于事后才恍然大悟。

五、形势、体性与气数

在金融操作的过程中,形势的判断是成败的关键。可是形势的变化太复杂了,往往被假突破与假跌破所误导,兵法上强调要透过示形来调动敌人,因此对于形的虚实,一般人往往难以判断。要克服这问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找到形势的根源——体性。

一般人对于外在的形势与内在的体性看不出其关联性,所以容易被外在的形势所迷惑。事实上,形势的背后蕴藏着体性,而体性的背后蕴藏着气数,这一点《孙子兵法》“形篇”亦隐约地指出:度量数称胜,就是指出形势的背后隐藏着体性的度量与称量,只不过《孙子兵法》未明讲而已。事实上,体性的背后还隐藏着气数。如果形势真的看懂了,体性就摸透了,体性摸透之后,气数就了然于胸,三者是环环相扣,但愈来愈深奥难懂,天才就是能够透过形势看出体性与气数的人。

在形势的说明中,《孙子兵法》“势篇”对于势的解释特别拿木石之性来比喻,“力则止,圆则形”,可见势的背后就是性。股市也一样,能见性才能看出胜败的端倪,提前进场。中国的皇帝自称朕,其实朕就是万事万物的开端与征兆;能事先看出征兆的人就是朕,就可以当这个行业的“皇上”。

股市的性只有两个,一个是多头之性,一个是空头之性,两者混杂的时候,股市就陷入整理盘,但整理盘只是意味着多空之性的调整,一旦多空之性明朗化,市场的趋势就自然走多,或走空,不过多空的转折,不是一蹴可成,而是经过三次的转换才能成功。《易经》的“革卦”言明“革言三就”就是这个道理。在混沌理论中,也有周期三突变的原则。这个原则是说,第三次才会产生突变。往往第一次挣扎不成功,第二次挣扎也不成功,第三次就成功了,因为旧势力都是积习很深很强韧的,只有三番两次的尝试才会成功。成功的话,气数就开始转变,进入另外一个发展阶段,这时候就不要用旧眼光来观察新事物,否则心中还是会充满恐惧与不安,与最佳的机会失之交臂。一般投资人赚不到大钱,都是因为心态跟不上事实的节拍。要想在股市有好运气,首先要踩对节拍,节拍踩准的人和节拍踩不准的人,其操作绩效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很多投资人买进一只个股,持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一直都不涨,结果卖出后就开始大涨,或者因为持有太久而失去耐心。一解套就卖出。要克服这种毛病,就要从形势的背后看出体性,再从体性的背后看出气数与节拍,如果不明白这中间的转化,很容易在股价不涨或小幅震荡中卖出手中筹码,而失去后面大赚的机会。

投资人很容易被现象迷惑,产生许多烦恼。这些烦恼会转变为患得患失的心态。要革除这毛病,最好能透过现象去了解它的本性,再从本性中去融入本体。只有融入本体之后,患得患失的心态才能根除。

气数是一种空灵的境界,所以从现象中很难事先看出它的存在,都是等时过境迁才恍然大悟,懂得本体之后还要进一步深入气数才能把本体灵活运用出来。一般人对于现象的变化很关心,但对于气数却因很难摸索而无从关心。

六、易经与金融修道

《易经》是中国第一部探讨自然法则的书,《道德经》是把《易经》的自然法则哲理化的第一本书,《孙子兵法》是把《易经》的自然法则艺术化的第一本书,所以现代的政治人物、科技人物、金融人物如果想修道,一定要深入学习研究这三本书。不过,这三本书其实是对自然法则的不同变化、不同描述而已。

中国探讨《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的书,可说汗牛充栋,并且深入浅出、出神入化者不在少数。今天我们只是从修道的角度来探讨它,并且是以政治人物、科技人物、金融人物为出发点,希望能触动他们对道的追求。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闻道是很困难、很珍贵的。以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都说“五上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学易是相当不容易的。

其实所有的修道都是以《易经》为基础,搞懂《易经》,天机就懂得了一半,自然可以无大过。

整部《易经》都是在说明,大自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调控的原理是哪些。

简而言之,大自然的调控是通过理、气、数、象四者来进行,一般经济学家只能根据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数据来进行研究。但是《易经》的调控,不但包括象数,还要依靠气数。气数是微调和预调的基础,但大前提是必须先了解气数是如何发展、如何演变的,才不会调控失当。

象数通过经济现象和经济数据即可获得,气数却要通过无形的自然之数才能演算,它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懂得气数,才能快半拍,也只有快半拍才能预调。目前有许多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国内调控和全球调控己是一体的两面,只是国内调控有主动权,而全球调控除了美国有主动权之外,大部分国家都只有被动权。虽然只有被动权,但也要做好适者生存的必要调整,才不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金融人物的修道,中国还只是在起步和启蒙的阶段,离真正的金融修道还有一大段距离;美国出了一个大投资家巴菲特,中国连个影子都还没有。中国的金融力因为历史的因素,刚刚走出第一步股权分置改革,不过走出了第一步,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愈走就愈接近道的要求。

金融修道有一定的困难度,因为它跟一般人的思考习惯差距非常大。一般的学校教育,都是用线性分析来处理所有的现象,可是金融因为牵涉到人性预期心理,它的发展是非线性的。企业生产只要做好线性分析就会成功,但金融操作,如果用线性分析的话,可能愈用功,成绩愈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亏了大钱也说不定。

毕竟金融操作是半虚半实的东西,并且虚实的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很难拿捏其分寸,所以无论是谁,在金融操作中都会有起伏,只是起伏的大小不同而已。

金融修道的第一道难关在于艺术的涵养,有规则的变化可以用技术来克服,但不规则的变化只能用艺术的涵养来克服;所谓因敌变化而取胜,就是一种艺术的涵养。古时候,不少人为了求道到深山拜师学艺,而不说拜师学技,因为只有学艺之后才能进入道之大门。技、术、艺、道是逐级而进,不可能跳过中间任何一个过程。

战争是一门艺术,金融操作也是一门艺术,不懂奇正虚实的人,就不懂得战争和金融操作的艺术。艺术要有几分天分,单凭技术还不够。深入艺术之后,才会逐步体验道的境界。

在技术中可以发现制造方圆的方法,在艺术中可以发挥个性的创造力,在道中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伟大作用。只有把制造方圆的能力提升为个性的创造力,再把个性融入大自然,才能体验修道是何等风光的事。

七、虚拟经济与神机兵法

西格玛系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操作系统,它是以中国文化为本、西方金融理论为工具的一套完整金融操作系统。这套系统是以观照为基础,风险控管、提升良率、提高报酬率为阶梯的进阶系统,至于它的核心技术则在神机兵法。

虚拟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之“虚”来创造新财富的过程,它与实体产业经济的财富生产过程,有着许多显著的差异,其中最大的一点是它的高智慧性与高风险性。虚拟经济的包容性很强,可以同时包容许多的变数与变化。虚拟经济不但变数多,并且变化快,因此风险也很大,但是在高风险的背后却蕴藏着惊人的利润。目前全球资金不断地快速转移,流动性很大。今天大钱流到某甲的身上,明天流到某乙的身上,后天又流到某丙的身上,但通过虚拟经济的高度竞争,最后的大赢家只有极少数的顶尖人士。神机兵法就是一套相当实用的兵法,通过特殊的训练来深入虚拟经济的本质。目前金融操作的顶尖人士有60%是犹太人,有30%是欧美财经高手;整个偌大的亚洲,人口占了全球的60%,金融操作的顶尖高手却不到10%,这跟金融发展的阶段性有关。欧美的金融操作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从荷兰鹿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开始一直到今天美国华尔街的全盛时期,可说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东方对于资本运作在过去300年可以说沾不上边,直到1989年的日本资产大泡沫,亚洲在金融领域才第一次大放异彩,不过也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没落了。西方的金融鼎盛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跟西方文化也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如今在WTO的推动下,金融全球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东方不奋起直追,在未来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过程中,肯定是输家。1989年的日本就是一个教训。

西方的金融操作不断创新,其独到的核心技术,不是在学校或书本中能学得到的,加上其在规模上的绝对优势,进入全球金融市场,可说如入无人之境。墨西哥因为是美国的邻居,最近10年指数从1500点涨到1900点,涨了12倍。

巴西是南美的资源大国,股市近3年也是从8000多点涨到38000多点。

印度是英语系国家,股市指数从2700多点涨到10000点。以上股市的大涨,跟美国资本高手的运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等这些外围国家都大涨之后,美国股市接着也会大涨,因为海外大有斩获之后,资金自然会回流美国本土,促成美股的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金融正在进行国际接轨,卷入全球财富重新分配势不可免。金融操作人员以15年的股龄对抗西方400年的股龄,其嫩可知。为了快速成长,只有从文化的根源上,找出制胜的法宝。因为金融跟科技有一个很大的差异,那就是科技的进步是一步一个脚印,日积月累的,要迎头赶上,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金融操作是以虚拟为主体的行业,要迎头赶上比较容易,并且也比较快。问题是,东方文化在金融操作上是否有相对优势?如果这优势西方很难模仿,才能把它持续下去。

就中国近代史的变法维新与革命过程来看,全盘西化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都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文化的真正根源,并与之接轨。全球的金融操作也是如此,只有找到文化的独特竞争优势,才能脱颖而出。中国文化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一般人都知道,金融操作最重要的原理是顺势操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因此最后赚钱的人只有20%。一般人都走在形势的后面,无法对形势的未来演变事先做好分析判断,有的虽然做了分析判断,但也是不得要领,所以对未来的复杂变化很难预测,只好猜测。一进入猜测,那就属于几率问题,克服不了几率问题,那就无法做到多算胜,也谈不上“上兵伐谋”或者“攻心为上”。

俗话说:谋定而后动。可是金融操作变数多且变化大,预测困难,想谋定而后动并不容易,但如果把伐谋做好,就已经解决了虚拟经济的第一道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