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能力放心
任何人都难免做错事,不要因此而过多地限制、责怪孩子。当父母的如果能够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来对待孩子,把孩子也看成独立的一个人,而不是只是知道吃喝的什么事都不懂的“小孩子”,这样孩子已经得到幸福生活的一个开始。所谓平等,既不能处处顺从孩子让他高高在上,也不能强行限制和管教把孩子至于控制之下。高高在上的孩子因为很少经受挑战和真正的磨炼,心理和智力的发展都将趋于落后,在压力中逆来顺受的孩子因为心灵的能量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常常会发生心理障碍,创造性遭受破坏的同时很容易引发行为问题。
1.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其自由发展。
女儿总是不整理自己的鞋,很多时候她的鞋都是丢的到处都是,我就把原来只有我和老公两个人共用的鞋柜腾出第一层留给女儿使用,当她拥有一个独立一层放鞋的空间的时候,她非常开心,好像一下子长大许多,她每次都是自己主动把鞋放回鞋柜.周末全家外出购物或者就餐时都让她参与选择,每次参与家庭小会议投票的时候虽然她都选择去吃KFC,但是如果我和她爸爸都反对,并讲清楚我们反对的理由,她也不会感觉很难受,关键是她参加到选择中,已经得到尊重感。吃饭时也让她点菜,每次她自己点的她都特别爱吃,好像吃的不是食物而是自豪和荣耀。
2.不要轻易施以体罚,培养自信。
那天女儿出于好奇,拿了我的香水玩,可是不小心打碎了。她本来就是那种很懂事的孩子,看到她自责不已的样子,我并没有怪她,还反复安慰她,又带她到商场帮助我挑选新的香水,并告诉她妈妈早就原谅你了,之后这件事她再也没有提及过。可见这些事情对她幼小的心灵都是一次次考验。
要相信孩子下次能做的更好。身体上惩罚只会给孩子带来自卑感。体罚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尝试其他一切办法之后。体罚往往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痕,更深的是留在心里的痛,这些痛都不是这么小的孩子可以承受的。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体罚绝对不是个好方法,而且它带来的不利后果恐怕是让人更难以接受的。所以说,不要让体罚成为习惯,而且体罚只会加重孩子的自卑感,让她产生对外界世界认知的胆怯心理。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出最佳心理、社会环境,让孩子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名人谈教育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
信任孩子的潜力
独生子女总是受到家长太多的宠爱。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到了学校,什么都不会,成了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自信的孩子。当我们把自由和信任还给孩子时,他们无限的潜力就会被激发出来,反而更容易学会控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该怎样做到真正信任孩子,发展其潜能呢?
1.自信让孩子们勇于探索周围的世界。
孩子的发展终归是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在这过程中,最为需要的,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充足食物,而是爱与关怀。自信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营养”。自信能使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也就是杰出和成功人士的良好素质之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要相信孩子,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潜力,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的。
2.玩是对周围世界的一种认知。
孩子的发展不是大人“教”出来的。打开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带着这样的理念,我每次带孩子出国旅游时,都让孩子自己决定交通工具和乘车路线。在巴黎,因为天天研究地图和乘坐地铁,孩子回国后会自豪地告诉亲友:“下次去巴黎,我可以给你们做向导,那边我熟悉。”
3.要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
成功也是一种无形之中的肯定。孩子的能力包括许多方面,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是没有的,一无是处的人也是没有的。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各种活动,让孩子做学习、游戏的主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训练能力。由于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其意志力很脆弱,还不能完全靠自己正确对待和克服困难,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帮助。
如果这种鼓励促进了孩子的成功,这就使他们从实践中和心理上体验了成功的全过程。孩子也会从成功的愉悦中产生强烈的愿望。比如:在同样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分组制作的内容不一样,有的孩子做比较简单的“花篮”,有的孩子做较难的“卡车”。做“花篮”的孩子完成后很高兴,有着强烈的再操作的愿望,而做“卡车”的孩子都不会做。由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没有再次去做的愿望。所以说让孩子获得成功,这对发展孩子潜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名人谈教育
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
信任孩子的品质
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做父母的总是无比焦虑,仿佛看到一辆失控的马车。其实,只要能让孩子领受规则,他们完全有能力对自己进行规范。所谓父母的不良影响是什么?就是按照你自己的观念养育孩子,要孩子走你认为他们应当走的路,或你希望他们走的路。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感觉到被爱,被关怀,有价值,我们何曾想打击他们、溺爱他们?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所认为的最好,意味着我们要求孩子根据我们成人的脚本来生活,我们试图创造我们自己的脚本并导演孩子的成长。
我家儿子性格随和懂礼貌,他和许多孩子都特别容易混熟。交友广泛是件不错的事情,但像他这个年纪,就怕交上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跟着一起学坏。要说我儿子这样的人来熟,远的不谈,仅仅是在小区里逛一圈,就跟吸铁石掉进了钉子堆似的,连门卫、勤杂工见了他都会问候几句。当然,在一大群认识的人中间,关系比较好的还是一些和他同龄的孩子们。经常见到他们三三两两地出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至于他们在一起玩些什么,我倒是很少过问。因为我觉得孩子们该有自由权。
可是最近让我不安的事还是发生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儿子的身边竟然出现了一些穿着奇装异服、叼着香烟、染着一头黄毛的少年。要说他们“不良”,也没见他们做什么坏事。每次见到儿子跟他们在一块儿,我也不好意思当人家孩子的面制止。回到家也找儿子谈过,儿子却说他们又没干什么坏事,只是看上去有些叛逆而已。现在的孩子在别人眼中看来似乎有些“脑残”、非主流,但儿子却说这是他们这一代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反而怪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以貌取人,思想僵化。
听着儿子的“训斥”,一时间我有些懵了,觉得他说得也有些道理。晚上,我把这事儿告诉了老公。本来想听听他有什么高见,没想到他却潇洒地抛下一句“你要相信儿子”,倒头便睡去了。之后的几天,我再也没跟儿子讲起过他的那群朋友。而是有意无意地增加了一些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比如和儿子一起出门的时候,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便会鼓励他主动伸出援手,让他辅导邻居弟弟、妹妹的功课,有时还带着他给小区周边的流浪猫喂食。儿子本来就交友广泛,这些事情自然都乐意为之。
这样没过几个星期,在儿子的身边多了许多活泼开朗、热心善良的孩子,而那群黄毛少年已经不见了踪影。一天晚上,我将成果汇报给老公听,没讨得半点表扬,却又是一句:“我早就说过,你要相信儿子!”我不清楚老公是大智若愚还是原本就糊涂,不过的确是他的这句话提醒了我。要想孩子不受他人的影响,就必须认真培养孩子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相信孩子。
名人谈教育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像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孩子之所以不听家长的劝诫很大原因是不信任。以至于家长与孩子无法沟通。信任又是沟通的基础,长此以往,孩子便不愿,甚至不能与家长沟通,致使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么怎么才能建立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呢?
1.和孩子成为朋友。
不要动辄就斥责孩子。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和肯定,希望得到赞许和承认。因此,当孩子失败、失去自信心的时候,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句鼓励的话往往会使孩子重新振作起来。另外,要成为朋友,就要有共同语言,而要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家长就要不断学习新鲜的东西。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障碍”处处存在。
2.言而有信,以身作则。
有的家长只会对孩子指手画脚,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边要求孩子诚实守信,自己却出尔反尔。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榜样。请看一个“曾子杀猪”的例子: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儿子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因为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做给你吃。”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没想到当她从集市回来时,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3.尊重隐私,相互理解。
该放手时就放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家长面前再也不是透明的了。他们会有自己的秘密,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可能记自己的日记,有自己的信或E-mail,有自己的电话……对于这些,很多家长感觉难以接受,他们迫切地渴望通过窥探孩子的隐私来了解孩子。然而,孩子的隐私如果常被侵犯,家长又不善于补救,其结果必定是导致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和不信任。一旦双方形成隔阂,再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困难了。
名人谈教育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的信任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孩子的自信首先源于父母对他们的信任。一个孩子只有在父母的信任中才能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才能拥有自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于凭直觉教育孩子。一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就怀疑逃学去网吧,一看到孩子上网就怀疑在浏览不健康网站,一看到孩子和异性交往就认定在早恋……这种敏感已成为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