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
22788100000057

第57章 什么病要了同治的命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咸丰帝临终前遗诏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等八大臣辅政。自此,年仅6岁的同治登上皇位的宝座。十几年后,刚刚19岁的他就因天花(正史记载)一命呜呼。不久后,民间却传说同治帝之死是因微服逛妓院,身染梅毒所致。近年来,随着文化传播渠道尤其是电视、电影等的飞速发展,同治帝身染梅毒而死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些历史学家也认为,同治的确死于梅毒,但更多学者认为同治确系死于天花而不是梅毒。还有学者提出另外两种说法,即疥疮说与被害(死于慈禧之手)说。可谓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早在同治帝死后不久,因性病丧命一说流传颇广,许多野史如《清朝野史大观》中都有记载。同治帝成年后与端庄贞静的皇后阿鲁特氏相亲相爱,但慈禧不太喜欢阿鲁特氏。最初,慈禧经常命皇后等人陪同看戏,皇后文静、不爱热闹,每次看到有关男女私情之处,便面壁而坐。慈禧本来对她不太满意,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喜欢她了。如此多次,皇后仍然“不思悔改”,我行我素,慈禧觉得皇后故意不给她面子。与此同时,皇后与同治帝的感情日益增进,如胶似漆。慈禧认为她狐媚惑主,对二人横加干涉,并强令同治移爱慧妃。慧妃虽然漂亮,却举止轻佻,同治帝并不喜欢她。想爱的爱不成,不想爱的却逼着去爱,同治帝非常郁闷。于经常与太监微服外出,寻花问柳。同治怕被人看见,不敢去有名的妓院,只得专门寻找隐蔽的小妓院、暗娼等处。一些投其所好者趁机进献****,使其纵情淫乐。时间一长,一不小心感染了梅毒。一开始,同治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染性病,后来病症发到背部,急召太医诊断。太医一看即知是梅毒,但是不敢明说,只得请示慈禧。也许是为了顾全皇家的体面,略通医道的慈禧说是天花,就命太医按天花医治。药不对症,同治的病自然没有起色。同治帝见病情不见好转,心中经明白了几分,便问御医:“我得的又不是天花,你为什么当天花治?”太医有苦难言,只能说这是太后的旨意。就这样,同治帝的病情被耽误了,几日后死于非命。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虽然正史中称同治帝死于天花,但是这作史者为了顾全皇帝颜面的无奈之举。试想一想,如果在史书中记载同治帝死于梅毒,而且御医都把梅毒当成天花治,最后把皇帝治死了,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第二种说法是同治帝死于痈,也就是俗称的疥疮。据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记载:“同治十三年十二月酉刻,上崩。先是十一月朔……上旋患痈,项背皆一,皆脓溃,先十日己屡昏,殆不知人。”《清宫遗闻·同治帝之殊趣》中也说“其病实染毒疮”。这种记载只见于野史,可信度不高。

第三种说法认为同治是因天花致死,这也是学术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正史中都持此说。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记载同治帝从得病到去世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自同治从开始染病到临死时的病情发展情况。专家指出,这份档案,能够有力地证明同治帝之死乃是天花夺命,而不是性病致死。

据档案记载,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同治身感不适,于是召太医诊断。太医院院判李德立等人的诊断结果是“风瘟闭束,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李德立等人认为,这是感染了天花所致,让同治服用“益阴清解饮”,调养病体。翌日早晨,“药力见效,疹形透出”,同治帝“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气颤谵言”,御医遂开出“清解利咽汤”。两天后,痘颗开始表发,然而由于瘟热病毒强烈,同治帝头部、颈部的痘颗发得“稀疏不齐,灌浆顶平或塌陷,并呈紫色”。专家指出,这是逆痘的信号。也就是说,同治帝很有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档案中有“症界于险”的记载。

十一月初二日,同治帝“腰疼胸堵”,御医认为毒滞已熏蒸肺胃,“症势重险”,当即开出“利咽化滞汤”。服药后同治帝的症状有所减轻。初八日同治又“微感风凉”,病情恶化,痘毒开始向各器官和神经系统蔓延。此后一直到十八日,虽然御医们使尽浑身解数,同治帝的病情却每况愈下,愈见凶险。

从十九日开始,同治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档案中记载,十九日辰时“湿毒乘虚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漫流脓水”,头脸、胳膊、膝上也见痘痈肿痛。二十二日,除腰部溃烂继续外,其他部位的痘痈也出现溃破流脓。二十五日,最令御医们忧心的事情发生了,同治腰部和臀部的溃烂连到一起。二十六日,全身溃烂加剧,流出的脓汁竟多达一茶碗。二十九日,同治“牙胀面肿”。御医们失去信心,记录道“正不制毒”,“症势日进,温补则恐阳亢,凉攻则防气败”,束手无策。十二月初五日酉时,饱受病症折磨的同治帝终于解脱了,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除了正史及档案记载外,大臣翁同龢在日记中也细记录了这一过程:“十一月初二日,入至内务府大臣处……见御医李德立、庄守和脉按言:天花三日,脉细口渴,腰疼耳脓,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滞干艳,证属重险,不思食,咽痛作呕……初八日,两宫皇太后在御榻上持烛令诸臣上前瞻仰。上舒臂令观,微语曰:‘谁来此?’伏见天颜,温脺偃卧向外,花极稠密,目光微露。”另外,有学者查阅史料发现,就在同治帝病死后不久(当月二十九日),大公主也因身染天花香消玉殒。这说明当时宫内正在流行天花,而年少风流、身体虚弱的同治也极有可能因抵抗力低下而感染天花。

除了以上几种说法,近年来又有一些人认为同治帝是被慈禧害死的,持这一观点者多是受一本名叫《慈禧传信录》的影响。

书中记载,同治帝的师父王庆祺不满慈禧把持朝政,就劝同治帝专门修一处宫苑,请慈禧到里面颐养天年,也就是把慈禧软禁起来。事情被慈禧安插的小太监听到后报告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决定除掉同治。还没等她动手,同治就病了,慈禧虽然凶狠,但同治毕竟是亲生儿子,而且也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她就把这件事谈忘了。经过众御医的精心调理,同治的病情日渐好转。十二月初四日午后,皇后阿鲁特氏来到东暖阁看望同治,二人多日不见,甚是开心。慈禧安插的小太监见皇后到来,又前往慈禧处报告,说同治帝与皇后二人窃窃私语,不知所谈体何事。慈禧一听,赶紧来到东暖阁,轻手轻脚躲到帷幔后偷听二人谈话。此时,皇后正在一个劲的向皇帝哭诉慈禧对自己如何刁难。为了安慰皇后,同治便劝皇后先忍耐一段时间,待自己病好之后,皇后就会有出头之日云云。帷幔后的慈禧听到此外,勃然大怒,立刻推开帷幔,将来不及反应的皇后拖翻在地,并命太监们杖责皇后。同治眼看皇后性命不保,不免大惊,从床上跌落地上。自此病势加重,到第二天就一命呜呼了。

专家指出,从慈禧一生专制残暴、凶狠毒辣,以及同治与后来的光绪帝的不幸遭遇来看,这一说法似乎不无道理,但由于缺乏事实依据,其可信度让人难以苟同。

那么,同治到底是因何而死呢?我们认为,虽然有关同治之死的说法很多,最具说服力的还是正史所载死于天花一说。身染性病而死一说,很可能是由于性病与天花有某些相似之处,有好事者“添油加醋”,最终以讹传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