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
22788100000058

第58章 光绪帝的真实死因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大清国第九代皇帝、三十八岁的德宗光绪皇帝,带着满腔愤恨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驾崩。临死前身边甚至没有一名太监或宫女,及至为人发现,已死去多时,可谓悲凉至极。死后的第二天下午,他的“母后”、操纵大清王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仪鸾殿内走完人生之旅,终年七十四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世人皆感震惊。难道这一切只是巧合吗?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皇帝绝非正常死亡,而是惨遭他人毒手。

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很多野史以及民间传说认为,光绪是被慈禧所害。据说,慈禧临死前,自知时日无多,惟恐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自己的制定的一系列政令,甚至对自己进行报复,于是派人将光绪毒杀,以绝后患。

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被太监李莲英等人所害。李莲英等人在慈禧执政时期红极一时,为了迎合主子,经常中伤和愚弄光绪。看到慈禧将不久于人世,深恐光绪重新执政后,会清算他们以前的旧债,于是先下手为强,将光绪害死。

还有人认为,是袁世凯害死了光绪。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看到慈禧将死,袁世凯担心其死去后,很有可能重新执政的光绪肯定不会饶恕自己,于是借进药的机会,将光绪帝毒毙。

实事求是地说,光绪死于谋害一说并非空穴来风。一些历史学家通过对清朝遗留下来的档案进行仔细研究后指出,其实光绪帝并非死于谋杀,而是染病身亡。

据清宫档案记载,光绪帝自幼疾病缠身,成年后体质非常虚弱。他常年腰痛,经常夜间遗精,后来又患上严重的耳鸣,睡眠质量极差。此外,光绪亲笔所写的《起居录》也记载说:“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泻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泻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腰胯左边疼痛甚重,稍一动转即牵制满腰,极痛难忍。”据此,专家指出,光绪的死亡并不是被人谋害,而是由于久病不愈,最终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衰竭而亡。

1980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清理崇陵地宫时,发现了光绪的遗体。经专家考证,光绪帝遗体完整,且无丝毫刃器伤痕。对颈椎和头发化验结果显示,光绪帝生前不曾中毒,与正史所说自然死亡完全吻合。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年纪轻轻的光绪皇帝反而死在老迈的慈禧前面呢?专家认为,光绪皇帝之所以壮年早逝与他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光绪之所以登基是因为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驾崩前既无儿子,又无兄弟,这样必须在皇族中寻找皇位继承人。当大臣们提请由道光帝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同治帝的嗣子,即位为帝时,这一合理建议遭到慈禧太后的反对,因为这样一来她就不能再以太后身份临朝。最后,慈禧力排众议,将自己的胞妹(淳亲王福晋)之子、年仅四岁的载湉迎入宫中即皇帝位,自己仍然以皇后身份垂帘听政,载湉就是光绪皇帝。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四岁的载湉正式即位,沦为慈禧的政治工具。此后,幼年光绪开始在孤独成长,失去父母之爱,加上宫中繁褥的礼节,慈禧太后的严辞训斥等等,光绪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振,从而导致他身体羸弱多病。

成年后,光绪的体质虽然有所好转,但是政治生活的种种不幸遭遇反而使心情更加压抑,身体状况始终差强人意。十九岁时,在慈禧的包办下,光绪帝与慈禧亲弟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喜结良缘”。据史书记载,此女容貌丑陋,马脸高额,瘦弱驼背,突眼露齿。虽然光绪对此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后来,光绪终于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就是后来入宫的珍妃。珍妃貌美端庄,性格开朗,活泼机敏,颇有见地。最重要的是,珍妃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自此,光绪开始试图摆脱慈禧的控制,这无疑触犯了慈禧的禁忌。光绪与慈禧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微妙,最终发展成为政敌关系,二人水火不容。后来,由于光绪违背太后的意思出兵援朝抗日,最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很多有识之士在康有为等人的领导下,请求光绪帝变法维新。光绪帝深以为是,征得慈禧同意后,决定实行变法。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开始推行新政。在此之前,光绪帝实际上只是慈禧的傀儡,根本没有什么实权;自从变法开始后,慈禧越来越觉得光绪帝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很多事都擅自作主,比如任命谭嗣同等4人为军机章京,在军机处行走。此外,光绪还大刀阔斧地裁撤了一些抵制变法的守旧官员,重用支持变法的人。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慈禧太后,为了紧紧地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她于当年九月发动了有名的“戊戌政变”,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杀害,随后罢免了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作为变法的“主谋”,光绪被慈禧监禁到南海瀛台孤岛上。

瀛台是一座人工岛屿,四周碧水荡漾,三面临湖,只有一座小桥与外界联通。为了防止光绪逃跑,慈禧太后下令将小桥拆掉,换上吊桥,只有在给光绪送饭时才将吊桥放下,用后立即收起。

有一段时间,慈禧太后心血来潮,每天早朝时都命人将光绪皇帝“请”回养心殿,还让他穿上龙袍,接受百官朝拜,然后陪坐在太后身边。直到散朝之后,又把光绪帝押回瀛台。有的时候,慈禧太后去颐和园小住,也命人把光绪带在身边,以免光绪与太监串通逃跑。

据说,一年冬天,光绪住的涵元殿窗纸破损却无人过问,身体本就不好的光绪帝忍受不住寒风侵袭,便“请”太监立山裱糊一下窗纸。立山也觉得光绪非常可怜,擅自作主糊好了窗户。不久后此事被慈禧太后得知,先把光绪痛斥了一番:“祖宗崛起于漠北,冒苦寒建立大清,你怎么就这么怕风怕冷呢?”然后又把立山召来,连骂带打。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太监敢私自做主为光绪做任何事情。

一天,天降瑞雪,气温陡降,慈禧太后思索一番后,命太监给光绪送去一件狐皮衣服,并嘱咐太监说道:“你可以对皇上说,穿上这件狐皮衣服可以暖和些,今天虽然下大雪,却是黄道吉日。这件衣服上的钮扣都是金制的(意让光绪吞金而死),乞求万岁爷注意。”太监接过衣服刚要走,她又叫住太监叮嘱道:“最后这两句,你要反反复复不断地说,皇上怎样答复,回来禀报。”太监领命而去,光绪皇帝接过衣服后只说了一句“我知道了”就不吭声了。太监接着把后两句话重复了十多遍,光绪皇帝终于明白了慈禧的险恶用心,气愤地说:“我知道了。你可以回去禀报太后,就说我还没到该死的地步,这儿也不是我死的地方!”太监听完后,赶紧回宫向慈禧报告,慈禧听后一言未发,一连数日阴沉着脸。自此之后,慈禧对光绪的虐待变本加厉。

一开始,被软禁的光绪每天的饭菜还算可以,经过狐袍一事后,丧心病狂的慈禧下令将光绪的饭菜一减再减,甚至让他吃一些干冷变硬的食物。负责看守的太监们看惯了主子的脸色们也开始有意无意刁难或捉弄光绪,有时随意敷衍一下,有时不按时送饭菜,有时索性不送。可怜的光绪不得不忍饥挨饿,甚至有野史传说光绪饥饿难耐时采摘野菜充饥。

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处境,加上自身体质虚弱,光绪怎能不病!

后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在仓惶出逃之前逼死珍妃。光绪闻听后精神彻底崩溃,病情加重,虽经御医调治,但终究难以治本。

综上所述,光绪幼时得病与他成年后病情逐步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即便他的死不是出于慈禧的谋害,但慈禧至少是间接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