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曲(学无涯丛书)
22958000000069

第69章 大地之歌

交响曲,作于1908年。三年后初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作品用女中音(或男中音)、男高音演唱加上乐队演奏。作者称之为“交响曲”,但未排入其交响曲的编号,这部作品完成于作者的第八交响曲之后,据说是马勒认为按顺序将之排为“第九交响曲”不吉祥,因为贝多芬、舒伯特、德沃夏克都是在写完自己的第九交响曲后去世的,所以最后定名“大地之歌”,然而这竟也成为马勒的绝笔之作。这部交响曲是作者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为歌词写作完成,这在西洋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

共分六个乐章:

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愁世酒歌”,原诗为李白的《悲歌行》,在暗淡中藏有无限的憧憬和美感。

大地之歌第二乐章:“秋日孤人“,据说原诗作者是钱起。此曲虽然具有普通交响曲的慢乐章性格,但是却并非形式音乐,而是一种内容很深的诗。

大地之歌第三乐章:“青春”,被认为是李白的原诗。音乐表现了马勒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借酒消愁,设法逃避尘世的一种厌世思想。

大地之歌第四乐章:“美女”,原诗是李白的《采莲曲》。中国风味的木管旋律与歌曲互相交缠,乐章末尾则留下了神秘性的大提琴与竖琴的泛音。

第五乐章:“陶醉于春天的人”。原诗为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德译文与原诗很接近,马勒也完全依照原德译文使用,是全部六个乐章中最忠实于原诗的部分。这个乐章以音乐华美而著称。

大地之歌第六乐章:“告别”,原诗为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与王维的《送别》。这是全部六个乐章中最长大,而且最优美的音乐。也可以说是马勒对现世的告别。这是一首悲观主义者对现世的厌倦,对彼岸的憧憬,和赞美大地的最后的颂歌。

马勒简介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童年即显露音乐的天才,六岁参加钢琴比赛,八岁已能为别的孩子教课,十五岁进维也纳音乐院学习,后改学作曲及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