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可以失败不能失落
23106400000033

第33章 保持快乐心境,人生将会变得富足(1)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积极的态度,就代表着积极的人生,反之,消极的态度就意味着消极的人生。如果自己不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也不会有人来给你贴上标签。金钱和名声,往往都是财富的表象。真正的财富,在于我们的心灵。

学会放松,解除身心的疲劳

“人是有可能被累死的,许多疾病也是‘累’出来的。当人类基本上控制了烈性传染病之后,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的体质下降与疾病就成为现代人的首要敌人了。”医学专家曾这样说。

科学家曾做过如此试验:把一条筋疲力尽而酣然入睡的狗的血液输入另一条活泼清醒的狗,居然使后者很快就“疲劳”而熟睡不醒;把一条活泼清醒的狗的血液输入另一条疲乏入睡的狗,后者则即刻清醒、疲乏顿消。

我国古代早有“积劳成疾”的事例。据统计表明,过度劳累的确可以摧残健康,使生命受损。据有关调查发现,各行各业的不少专家多因常年疲劳而致英年早逝,其平均寿命只有52岁,甚至更低。

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劳累”已日益成为普遍现象。人们因忽视其严重后果而至酿成大患时,已悔之晚矣。因此,要随时注意过度疲劳的表现症状。当工作、生活中出现疲乏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英国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哈德菲尔德在其《权力心理学》一书写道:“大部分疲劳的原因源于精神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产生的疲劳是很少的。”尤其是经过休息之后都不能解除的疲劳——忧虑、紧张、心乱才是导致疲劳的三大原因。

其实,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只需要劳心的工作,并不会让人感到疲劳。可以说,大多数疲劳现象源于精神或情绪的态度。健康状况良好而常坐着工作的人,他们的疲劳100%是由于心理因素,或是我们常说的情绪因素。

诗人华兹华斯说“普遍休息的本能是渴望宁静”。真正的明智者时刻警惕着疲劳的出现。他们承认自己的局限,认为那并不是缺点,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松。一旦放松,就像用尽全部精力追求目标一样全心全意地去放松自己。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心理作用的评价很高。他写道:“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服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酸楚。”

下面有几个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放松自己:

● 随时保持轻松。你见过睡在阳光底下的猫吗?它全身软绵绵的,就像泡湿的报纸。懂得一点瑜伽术的人也说过,要想精通“松弛术”,就要学学懒猫。

● 尽量在舒适的情况下工作。记住,身体的紧张会导致肩痛和精神疲劳。

● 每天自省四五次,并且自问:“我做事有没有讲求效率?有没有让肌肉做不必要的操劳?”这样会使你养成一种自我放松的习惯。

● 每天晚上再做一次总的反省。想想看:“我感觉有多累?如果我觉得累,那不是因为劳心的缘故,而是我工作的方法不对。”丹尼尔·乔塞林说过:“我不以自己疲累的程度去衡量工作效果。”他说,“一到晚上觉得特别累或容易发脾气,我就知道当天工作的质量不佳。”

因此,平安快乐的第一大原则是:放松自己,消除疲劳。

此外,身心疲劳的一个来源是压力。所以,试着给自己降低压力,也能很好地放松自己,消除疲劳。

● 全面接受真实的自我。别老惦记着与别人相比,惦记着别人的成功。否则,你就不会过自己的生活,而使自己成为他人生活的奴隶。真正会生活的人,只跟上自我,超越自我,因为每天你都旨在做一个更为成熟、更有能力的自己。

● 看到你过去的成功。对你来说,你应当看到自我的成功,要经常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从比较自我的发展过程看待自己的成长,而不应当让过去的错误紧缠着自己不放。

● 分解压力。为了减轻精神压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正确认识压力。

人生活在社会中,有点压力是正常的,比如一个习惯于紧张工作的人,一旦退休却感到非常不适,觉得无聊,甚至苦恼。长期的养尊处优,没有压力感的人实际上很难经受环境的考验,会加速肌体的衰退。因此,对来自正常的压力并不需要全面排除,但是应当有个尺度。太大的压力,太重的心理负担对身心健康不利,当然要想办法减轻了。

其次,学会分解压力。

在美国,有一则家喻户晓的征兵广告,它播出后,收效十分明显。它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征兵局面,使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入伍。广告内容如下:青年们,来当兵吧!当兵并不可怕。应征入伍后你无非有两种可能:有战争或没战争,没战争有什么可怕的?有战争后又有两种可能:上前先不上前线,不上前线有什么可怕的?上前线后又有两种可能:受伤或者不受伤,不受伤又有什么可怕的?受伤后又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轻伤有什么可怕的?重伤后又有两种可能,可治好和治不好,可治好有什么可怕的?治不好更不怕了,因为你已经死了。

这则幽默、风趣又机智的征兵广告出自于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之手。把参军—上前线—死亡这一重大忧郁分解为六个部分,然后再减除每一部分的心理压力,最后把一个大的无法解决的忧郁对人的威胁将到了零度。我们可以照此试试。

珍惜当下拥有,否则你将后悔莫及

人生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过、失去。如果我们能珍惜当下拥有的,或者就能少些可以避免的人生遗憾。

在生活中,不懂得珍惜的人太多太多了,是真的不懂吗?不是的,只是没有在意,没有学会珍惜。总以为时间是用不完的,却不懂得时间是一去不返的,总以为未来才会更好,所以忽视眼下,而天天在浪费着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幸福。其实,用心去体会,会发现生活中原来有很多的东西让我们感动,只有懂得珍惜的人才会幸福,才是聪明的人。

人生像一条河流,不可逆转。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一位外国哲人说过:“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一位中国老人说:“即使错过了太阳,又错过了月亮,可别再错过了自己。”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哪一天的人们,最可贵的是眼前的时光,所以应该珍惜当下,享受拥有。

一位老人在他从事播音事业最后一天的时候,在他所主持的节目中讲述了自己在50岁生日的时候买了1000颗弹珠,此后的每个周末他都会抛弃一颗。随着弹珠一颗颗减少,使他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亲人,从而懂得去珍惜当下的拥有和对亲情与友情的关爱。

是的,我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拖累下,那似乎久已淡忘的往事与纯真的欢笑,在不经意时已然失去的太多太多,以至我们许久都不曾舒心地笑过。在物欲横流的世间,我们由于过分地追求那些所谓的幸福与享受,从而放任甚至放纵自己内心的贪欲与执著,以至整天都是为了生活琐事而忙碌奔波,对身边时刻关心和守护我们的家人与亲情都漠然淡忘。

生活虽然多姿多彩,但也颇多艰辛。人活着并不容易,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不同的人群要学会互相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关爱,就多一份幸福。

这个世界最奇妙的地方莫过于,我们只生活在当下,真实可感的时空只存在于一瞬,就像数学里的无穷小。无穷个无穷小绵延接续,构成了我们经历过的时间之流,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可是人类仍会怀念往昔,会梦想未来,唯独对现在不会满意,即便满足于当前,大抵也是因为可预见的未来无忧无虑之故。人似乎一辈子都困在此种时空错乱的得失矛盾中,往往忽略了,珍惜,应从珍惜当下开始。

有一对堪称神仙眷侣的夫妻,生活幸福甜蜜得让人羡慕。可是过了两年,妻子来找心理医生,诉说她的不安。

她问心理医生,你说怎么办,我们这样在一起,真是太没有出息了。

心理医生问,你们这样不快乐吗?

她告诉医生,就是因为太快乐了,所以糊里糊涂一下子就过了两年,完全不思上进。回想起来,我觉得心里慌慌的。遇见他之前,我本来为了升职,准备去考在职研究生的,结果没参加考试就结婚了,他也没有按原计划出国深造。

医生问,为什么要这些“上进”呢?

她答,为了将来啊,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幸福。

医生说,让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是关于“以前”的。

有一个中年男人,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女孩。可是,他有过非常不愉快的婚姻,而且纠缠了整整十年,好不容易离婚了以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再也不结婚了。

尽管这个男人是如此爱这个女孩,但他还是不能忘记以前的痛,不敢重新走进伤害过他的婚姻之门。结果,他选择放弃了这个女孩,继续他单身的生活。

他就这样一直生活在“以前”,直到又过了20年,他忽然发觉,自己其实是为了之前的20年放弃了之后的20年,实在是得不偿失。

活在以前和将来的人,即便眼下就是唾手可得的幸福,他们也不会安然捧起,他们会把这幸福延迟到“将来”才觉得安全,或者让“以前”来置疑这幸福。可以说,人的快乐,都是自己推倒的。

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恐怕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人们总爱一山望着一山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认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欲壑难填,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成语,是贬义,相信没有谁会喜欢它。但在生活中,人们却不知不觉地成了它的奴隶。

我们要“珍惜当下”,并要学会怎样“把握当下”,因为只有当你懂得欣赏自己当下的拥有时,你才会读懂人生,才会明白人性的真正需求、生命的真实意义。懂得珍视当下的拥有,一生将无怨无悔;懂得珍视亲情友情,生活就充满欢乐、充满阳光。纵观历史,或者细心留意自己身边,你不难发现,一切有所成就的人物,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懂得珍视当下的需求、把握当下的时机、充分利用当下的一切事物。修行也是如此,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过失,就无法超越自我。古人曾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生的一切拥有,不在过去与未来,只在当下的瞬间。我们只有懂得珍惜自己当下的拥有,才能够生活得安然坦荡,不至于对失去的一切追悔、懊恼。

人们常说,懂得惜福,才会有福。心中存有幸福,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实实在在,不要总是马不停蹄地疲于奔命。要知道,一味盲目地去追寻那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幸福,你就会错过所有路边的最美的风景。其实,当你觉得快乐的时候,你就已经忘记了以前和将来,那么何必再去想起。在人生的旅程中,只有当下才最值得珍惜。

倘若期待快乐,你首先应学会知足

所谓知足,即是要人们满足于自己所处的实际境遇和现有利益。人如果不知足,常常招致灾祸,带来不幸。相反,满足于自己的境况和利益,就能避开祸患,并常常能得到利益与心理的满足。

人如果不知足,贪恋功名、钱财、喜好,必然最终损害自己。求名则不爱其身,图财则有损其身,贪得则病其身。知足则不会遭到损辱,知其止则可以避开危险,生命也就可以长久了。

正如民谣中所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衣食两般俱丰足,家中又少美貌妻。娶得娇妻纳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轿已备,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良田千万顷,叹无官职被人欺。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仍觉低。一品宰相当朝做,又想君王做一时。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可见人的贪欲之心是永难满足的。

有一篇小说中说:从前有个人老是想着当地主,就请魔鬼帮忙。魔鬼告诉他:“在太阳下山之前,只要你能回到早晨出发的地点,途中经过的土地就都是你的!”这人立即出发赶路,恨不得一直走到地角天边以获得更多的土地,结果反而筋疲力尽活活累死了。这就是因为贪心不足,不仅一无所获,反而失去了最宝贵生命的例子。这篇小说的名字叫《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小说的结尾是,人们在他坟前立了一块碑,碑上大字赫然:“墓穴宽三尺,长六尺。”而这就是他最后得到的东西。

寥寥数语,点明了一条重要的人生哲理,这就是,谁贪心不足,谁就会被那个“贪”字送上末路。知足可以长生,知足可以常乐,这是普遍规律。因此,聪明的人应当“去甚、去大、去奢”,凡事懂得适可而止,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的利益与生命。

在人们熟知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渔夫的妻子就是贪心不足的代表:开始时只要一个鱼盆,后来要一座小木屋,再后来是大房子、宫殿、女王,最后她要做全天下的女皇……最后惹恼了金鱼,把所有给她的又都收了回来,渔夫和妻子依旧一无所得。

欲望永不满足的人,就像狗熊掰玉米,因为他们不懂得珍惜,到手的东西,便懒得再看一眼,一转眼就弃之脑后。抓取,扔掉,再抓去,扔掉,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有。

正所谓“粗菜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知足常乐的人,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他们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已。快乐的根本在于他们珍惜拥有的一切,不忍丢弃。他们心里手里全是满满的,便没有办法腾出手和心去攫取更奢侈的东西了。

很多人生情境是囿于我们的不满足,所以,我们极力争取,愈是要得多,反而愈觉不够。本来拥有更多的,因为贪心反而短少了。

贪心就像是一条漏了洞的大布袋,拿着他的人并不知道,看到好的东西就往布袋里放,一直放一直掉,当走到尽头的时候,才发现布袋里一个东西都没有。

知足,并不是不去努力,相反,知足是对自己有相当的认识之后,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达到如何的程度和境界而做的一种达观的认知,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人无法体验真正“知足常乐”的境界。

当人们没有能力去“觉知”的时候,总是想要向外求,唯有懂得知足后,才会向内自省。人们总是觉得“不够”,钱不够多、衣服不够多、时间不够多,好像每天都在追求一种实质的东西,但是心灵上却没有充实的感觉。当人们停下来思索后,才发现已失去太多了。知足才能常乐,不是一句口号而已。

“裹尸布上没有口袋”,这是一位充满善心的犹太富翁对别人问他为什么把钱财散尽时的回答。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即便穷奢极侈又能花得了多少?每个人只睡一张床,只有一张嘴,只穿一身衣,离世了也是一口薄棺,一平方的泥土足以掩埋。

这就是智者的思考,带着清新自然而又豁达开阔的心境。活着不要祈求太多,要学会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

古时候,有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而一生气时,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孙子问:“阿公!你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