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23209200000020

第20章 土耳其的咖啡馆(3)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乡村的生活与大城市的生活不一样。大城市里到处都是咖啡馆,但是中间阶层和富裕阶层的人往往愿意去高档酒吧,而不是固定去某一个咖啡馆。土耳其人不像美国人流动性那么大,他们大部分人都住在单元楼房里,一住就是好多年,周围有自己的亲戚和朋友。总而言之,土耳其人重人情,讲究尊重他人。但是像其他地中海民族一样,土耳其人也不怎么害怕违法的后果。走在路上,土耳其人不仅不在乎道路交通信号,而且没有耐心。每天早晨上班时间安卡拉街道上出现的景象就是例证:公共汽车一来,大家一拥而上,拼命往上挤,真正体现了“各顾各”的原则。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土耳其人还是非常尊重他人的权利的。

土耳其的咖啡馆都是个体经营。老板的儿子当跑堂,招呼顾客,端茶倒水。有的咖啡馆不供吃的,客人可以自带。想吃东西的顾客,路过小吃店时买块刚出炉的点心,带到咖啡馆里。咖啡馆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芝麻圆面包。顾客带着吃的东西到咖啡馆里来,老板也不会不高兴,因为吃得越多,要的饮料也会越多。与餐馆不同的是,咖啡馆的顾客可以想呆多久就呆多久。开咖啡馆利润不高,但也很少有破产的。作为聚会场所和消息交流中心,咖啡馆向居民提供的服务太重要了。

土耳其咖啡的制作方法比较特殊。先把咖啡豆研磨成细粉,然后加糖加水,最后煮开。咖啡分三种:无糖,少糖,多糖。跑堂的不断往厨房跑,告诉大师傅客人要什么饮料,这样可以保证端上来的咖啡总是新鲜的。等跑堂回到客人那里往往不再记得谁要了什么东西。有这么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有一天,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带着一帮随从来到一家乡村咖啡馆。跑堂问过所有人都要什么以后把咖啡端上桌来。凯末尔很惊异跑堂居然没有弄错,便问他有什么诀窍。跑堂回答说:“您要什么最重要!”

咖啡馆外面的生活

许多活动都是在咖啡馆以外的地方进行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都是哪些活动,又是如何反映土耳其文化的。例如由于土耳其人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外界对于妇女的作用有些误解。自从土耳其在1000多年以前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形成了不少保守的观念,如妇女不得抛头露面,妇女应该顺从男人等,还说对妇女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保护她们。妇女一度被迫退居于闺房之内,以示对男人的尊重。不过,尽管妇女被关在家里,她们还是有一定的权利,比如教育子女,教他们理家,教他们手艺,教他们信仰。闺房还曾经是玩政治的地方:苏丹的母后们就是在闺房里为儿子挑选嫔妃,王室成员的婚姻也是在闺房里决定的。1925年正式宣布妇女可以不戴面纱。第二年,现代土耳其的创建者、首任总统凯末尔取消了一夫多妻制,引进了世俗婚礼,确定了离婚和照管子女的权利。

土耳其妇女像过去一样保持着不露痕迹地影响丈夫的能力。她们从小就学会表现出尊重她们的丈夫,从不炫耀自己对丈夫的影响力。她们很少坚决反对丈夫的决定,但是却有办法让自己的丈夫改变那些不合她们心意的决定。即使不赞成丈夫的决定,妻子也不会伤害丈夫的自尊心。她们总是巧妙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要求满足自己的愿望。

许多土耳其妇女必须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所以她们大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态。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妇女,洗衣、做饭、管家、看孩子,什么都得干。她们可以从早到晚呆在厨房里做好吃的。土耳其的烹调融合了阿拉伯、希腊和欧洲的影响,让土耳其的妇女引以为自豪。

能够走出家门工作是土耳其农村妇女的一大胜利。土耳其的失业率比较高,连男人找工作都不容易。通货膨胀高达60%,对劳动力市场也有影响。在农村和小城镇,男人无活儿可干倒是有利于咖啡馆的生意。为了养家,女人就必须走出家门到工厂、农场去干活儿,或者到市场上去卖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土耳其妇女手工制作的羊毛地毯、陶器、镶嵌画等,举世闻名。女人挑起日常生活的担子,男人也就不能为所欲为了。在田地里劳动的妇女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打扫卫生,甚至一起唱歌。城里的妇女,文化水平同她们的丈夫不相上下,权力也更大:小至穿什么衣服,大至做什么生意,都要听听她们的意见。最后,职业妇女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在要求妻子尊重丈夫的同时已经允许夫妻在平等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不过应该指出的是,家庭对于未婚女子仍然严加看管,女人的行为举止仍然受到严格约束。

此外,子女对父母必须无条件尊重,父母则有义务为子女的前途操心。土耳其的大家庭就是尊重老人的证明。在土耳其,没有养老院的概念。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兄弟、叔伯兄弟常常住得很近,有的干脆几世同堂。照看小孩子的保姆也不多见,因为孩子通常都由家庭成员照看。为了请家庭教师或者送孩子上好学校,父母可以省吃俭用。大部分父母都觉得自己有义务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子女们则注意给父母脸上增光。如果哪个孩子招人喜欢,做父母的就会扬眉吐气。

男孩子要在七岁之前行割礼以示即将进入成年,高中毕业后要服18个月兵役。除此之外,对男孩子的教育和对女孩子的教育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上大学的人可以把服兵役推迟到32岁。女子没有服兵役的义务,不过如果她们愿意可以申请到非战斗部队服役。

从前,新娘只有在生一个男孩之后才可成为丈夫家庭的成员。现在这种习俗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女人一结婚就会被新的家庭接纳。家庭是重要的社会单位,离婚率相对较低。在土耳其,除了住在宿舍里的学生,很少见到单身生活的人。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1924年写入法律的。凯末尔确信,教育是实现西方化的根本途径。如今,学历已成为社会歧视的正当理由。初等教育是义务教育。学年像美国一样起于9月止于6月。按照国家的政策,学校教育是世俗教育。尽管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但逢斋月和古尔邦节等伊斯兰教节日,学校还是放假。教育部长除了监督公立学校也管宗教学校的事情,防止宗教学校扩大影响。资源有限的学校实行半日制,分上下午。学生必须穿校服,着装要整齐干净,男生留短发,女生留长发要束起来。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尊重老师。老师走进教室,学生通常要起立。不听老师的话就是不尊重老师。学习科目包括数学、语文、理化、历史、艺术、音乐、体育和品德。像德国一样,到了五年级,学生就要准备考试,决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城市的家庭常常聘请家庭教师补课。定向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先在一所私立学校里学一年外语,多数是英语、法语或德语,接下来两年为上高中做准备。高中学习三年毕业后,希望上大学的学生要参加人学考试,考大学很不容易。定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念普通初中,然后上职业学校。凡是希望上大学的人均可参加入学考试。

由于大学数量有限,考大学的竞争非常激烈。每年90万报考大学的学生只有20%能够如愿以偿。这一制度的不公是显而易见的。谁有特权得到更优良的教育资源,谁上大学的可能性就更大。选拔的过程充满竞争。土耳其共有29所大学,大学内许多专业的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因此希望从事某一职业的学生很有可能学非所愿,除非到国外去求学。尽管选拔过程充满竞争,但学生们却仍能保持合作。一起学习、一起做作业成为普遍的习惯。土耳其的学生普遍珍惜自己得到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认真。

幽默是土耳其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不论在咖啡馆内还是在咖啡馆外,幽默都是交朋友和培植友谊的最佳方法。土耳其人的幽默十分独特,他们常常拿自己开玩笑。气氛过于严肃的时候,开个玩笑可以调节气氛。政治讽刺也好,电视节目也好,咖啡馆的闲聊也好,都少不了开玩笑。咖啡可以让人得到片刻的放松。土耳其的咖啡很浓,甚至可以说稠。上咖啡的时候往往还要端上一杯白水。说到土耳其的咖啡,就有一个笑话,讲的是土耳其人和外国人的区别:土耳其人在喝咖啡之前先喝口水,好润润嘴;外国人则是先喝咖啡后喝水,好把咖啡冲下去!

在土耳其,开玩笑的形式多种多样。讽刺周刊到处都有,大学生尤其喜欢看。有一个前总理名叫阿克布鲁特,有关他的笑话就十分流行,说的都是他在工作中出洋相的事,现在还常常拿他当笑料,尽管不一定跟政治有关。土耳其北部的拉兹人也是全国各地的土耳其人开玩笑的对象。有关这个少数民族的笑话就是在他们居住的黑海沿岸地区都有人在讲。笑话让土耳其人开心,也让他们记着自己的卑微。

孩子们很小就学会了欣赏笑话。像胡迪亚这样的主人公,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津津乐道。胡迪亚的故事家喻户晓,讲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不论到了什么样的环境,他都可以说出惊人的妙语。土耳其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

有一天,胡迪亚正在路上走着,突然看见路边的排水沟里有什么东西闪闪发光。他赶忙走过去拣了起来,发现是一面小铜镜。胡迪亚照着镜子自言自语地说:“怪不得要让人家扔了,这么丑的玩意儿连我也不会要!”

胡迪亚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追求实在和单纯的幸福生活,总是给人以鼓励。他的故事上至宗教、国王,下至婆婆妈妈,无所不及。人们在咖啡馆里不厌其烦地讲述他的故事,而且还常常用这样的话开头:“有一次,胡迪亚在咖啡馆里……”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土耳其人都声称胡迪亚就是自己村子里的人,足见这个人物多么受欢迎。

开玩笑是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而且常常可以用来避免对抗或冲突。土耳其人普遍十分谦逊。如果有谁自吹自擂,就会遭受鄙视,受到孤立。不过,要是亲朋好友夸耀别人的成就,那是绝对可以接受的。谦逊反映了土耳其人的老练圆滑。他们总是力求避免对抗,发生争执,也只是旁敲侧击。说话直来直去被认为是冒犯和无礼,有悖于尊重他人的风尚(丁迪和加祖尔,1989年,第19页)。尊重权威就更是不容置疑了。霍夫斯泰德在他对53个国家进行的研究报告中表明,回避没有把握的事情最能体现土耳其的文化(霍夫斯泰德,1991年)。如果从爱面子的角度来审视,对赞同的渴求、避免竞争和冲突的意愿、对专家的信赖等就变得好理解了。

不远的将来,土耳其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失业和通货膨胀导致经济状况不稳定,政府的腐败和军人的政变让人们对土耳其的民主产生了怀疑。生活在土耳其的700万库尔德人仍在等待着解决独立问题。尽管土耳其人希望继续走与西欧实现一体化的道路,但至今仍未获准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与此同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利用日益加大的贫富差别阻止土耳其的西方化。塞浦路斯问题仍在妨碍土希关系改善。土耳其国内不时发生恐怖主义案件。巴尔干各国的土耳其少数民族还在受迫害。

然而,前途也有光明的一面。冷战的结束、海湾战争期间对摧毁萨达姆政权的支持以及自己丰富的能源资源都是土耳其变得日益稳定的有利条件。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引水工程将会改善土耳其的农田灌溉。同前苏联各共和国的贸易额每年达到几十亿美元。虽然通货膨胀造成不少问题,但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带来国内生产总值5%的稳定增长。这些事实说明,土耳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

这就是我们为土耳其——一个谋求迅速现代化的传统农业国家——描绘的画像。咖啡馆反映出土耳其人的许多风俗和价值观念,特别反映出伊斯兰教与世俗世界的关系、娱乐方式、沟通方式、社会融合方式、男性的主宰地位以及重内容轻形式的倾向。尽管土耳其正在发生变化,但是土耳其的居民仍然承认咖啡馆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如今的土耳其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成天泡咖啡馆了,但土耳其永远都会有咖啡馆的位置,特别是在仍然主宰着土耳其生活的乡村和小城镇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