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23209200000054

第54章 意大利的歌剧(1)

意大利有将近5700万人口,国土面积与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大致相仿,但土地较为贫瘠,自然资源较为匮乏。该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由阿尔卑斯山和北部平原构成的大陆意大利和由亚平宁半岛及各个岛屿构成的地中海意大利。亚平宁山脉从该国北部一直蜿蜒至半岛的中部,以亚平宁北部山脉为界,意大利被分为几乎完全不同的两大地区,即南方和北方。地理上的这种区划导致了一种极端的地方主义,许多意大利人都把意大利看成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组成的国家:北部工业发达,生活富足,南部农业比重较大,相对较为贫困。

事实上,政治学家罗伯特·普特南已经令人信服地证实,意大利南北方居民有着渊源不同的传统(普特南,1991年)。公元11世纪,费德里科国王在南方建立了一个专制政府,在政治、经济上都大获成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那些继任者使国家走向了腐败。加之黑手党作为国王与人民之间的中间人逐步崛起,进一步加剧了腐败进程。相反,在北方,则出现了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人民参与运动,他们通过协会及民主选举阻止了腐败的流行。现在,意大利北方获得了与德国同样的成功,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意大利南方则陷于贫困之中,即便政府花了大笔美元也无力把它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名为北方联盟的政治组织,力图把意大利分裂为两个国家。但这种分裂运动与其说是现实主义的不如说是堂吉诃德式的,因为经济繁荣的北方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来自南方的大批移民劳力。更何况,正如下面提到的,意大利南方和北方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它们二者之间已经在文化上紧密联系在一起。

虽然意大利的文化已经无可争辩地得到了更新,但它仍像某些发达国家一样面临着销声匿迹的风险,因为它的生育率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育龄妇女平均仅生育1.19人。除瑞典之外,意大利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其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6.1%。但话说回来,意大利人口相对较多,上述趋势亦有可能逆转,何况许许多多的人都想移居意大利。事实上,现在每天都有无数外国人偷渡国境,非法进入意大利。因此,意大利将来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其文化基础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说是相对稳定的。

意大利一直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袭,火山、洪水、饥荒、地震等令人震惊的灾难频频发生。从地质学角度而言,意大利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大部分国土的地表构造不能说是牢固稳定的,因此不论是过去还是最近几年,意大利经常发生塌方或泥石流,造成财产和人员的重大损失,以至意大利人给自己的国家起了一个“崩塌之国”的绰号,使人感到这个国家总是充满了不安定的气氛。意大利人倾向于把这种不安全、不安定感视为自己生活中的应有之意。这或许恰恰能够说明为什么他们看上去似乎更善于享受生活的每时每刻,为什么他们似乎时刻做好了准备,愿意顺其自然地接受既成事实。意大利人通常认为,应该发生的事总归会发生,人们对此无能为力。

意大利的历史丰富多彩,经历了许许多多文化繁荣、政治霸权鼎盛的时期,单想一想古罗马和文艺复兴运动,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作为民族国家,意大利是在1861年成立的,这是民族复兴运动的成果。在此之前,意大利受到诸多外国的长期占领与统治,但意大利人从未与外来统治者真正相认同。这可能也正是意大利人历史上一直漠视法律、蔑视政府税收的原因之一。尽管意大利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统治他们的外来国家的影响,但他们还是成功地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自身文化。

要想理解意大利,就应看一看歌剧这种意大利人所发明并被他们推向极至的艺术形式,因为在这种艺术形式当中,包含着这个国家文化中的大多数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是所有因素的话。歌剧就是意大利本身的一个象征,它包括音乐、表演、富丽堂皇的装饰、宏大的场面以及命运感。它既可以是悲剧,也可以是喜剧,既可以强烈地表现个人的情感,又可以表现宏大的大众场面。在歌剧当中,独唱演员与合唱演员穿插配合,通过言语、手势、音乐以及一贯高水平的演技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歌剧表演洋溢着一种超越尘世的气氛,使观众也沉浸于剧情之中,这些观众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对那些才华横溢的男、女演员们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和爱戴,因为他们的表演反映出意大利人内心所共同享有的情感。歌剧反映着意大利文化的本质,意大利人对歌剧所表现出的激情,是那些性情不那么激越的民族难以理解的。正因如此,我们选择歌剧这一艺术形式作为理解该国文化的一个象征。

我们在使用这一象征时,将把注意力集中在歌剧的五个特点上,并将表明这五个特点如何体现出意大利人的生活特色。这五个特点是:

一、序曲,

二、华丽壮观的场面与刻意的表演,

三、注重语言的发音效果,力图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言语的内涵,

四、情感和思想的宣泄,

五、合唱与独唱的同等重要性,其中合唱体现出意大利文化的统一性,而独唱则体现出地区的差异性,特别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性。

序曲

序曲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创新,它对德国交响乐的发展曾起到启迪作用。实际上,乐队在演奏序曲当中便为歌剧定下了基调,使观众能够大致猜想出可能要发生的事情。一般而言,序曲的时间长度大约五分钟左右,而且通常包括感情忧郁、愉快、沉思等等不同的段落。就节奏而言,序曲有起有落,时而是急速的,时而是中速的,时而是慢板的,而且通过运用不同的乐器来使人感到在该场歌剧的几幕——通常是三幕——中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意大利文化对“序曲”就相当重视。它大约介于美国不大注重铺垫的人际关系与亚洲极为注重铺垫的人际关系二者之间。在做买卖时,美国人通常不大在乎“序曲”,即人际关系上的铺垫工作,而是相当快地认真开始谈生意。相反,许多亚洲人在与别人做生意时,要花大量时间来了解谈判对手。在了解他人并建立个人信任方面,意大利人处于美国人与亚洲人之间的中间位置,但他们在开始建立人际关系时,至少会部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这样,对方就会对将要展开的事情有一些理解,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并不全面的展示,因为出乎预料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另外,在演奏序曲的方式方面,意大利南北方之间也存在地域上的差别。在米兰,由于与瑞士、德国较为接近并受其影响,人们通常会缩短“序曲”的时间。但即便是在最小的、只有几张桌子和简单三明治菜单的咖啡店,“序曲”依然是要展开的。摆放在柜台上的三明治色彩鲜亮,让人看一眼便垂涎欲滴,意大利发明的肉加小面包也常常颇具特色,犹如他们各种样式的咖啡一样。也许只有极短的片刻可以和店主略作寒暄,但这种寒暄是令人愉快的,就像摆在那里的食品一样。在大百货商场也是同样的行为方式,在购物时,意大利人与售货员的对话交谈要比美国多得多。

在南方,“序曲”会更长。比方说,有个顾客要买一双鞋子,他往往会去一家鞋店对店主说,他们二人共同认识的一位朋友建议他到这里来买鞋,而这就会引起与店主的一场令人愉快的交谈,店主甚至会给这位顾客送上一杯咖啡。在通常情况下,顾客在这第一次光顾商店时,货物往往不会被卖出,而且店主也不指望货物会被卖出。顾客第二次光顾时,前次的愉悦交谈又会重新展开一次,他这次可能掏钱买东西也可能不买东西。当同一位顾客第三次光顾商店时,双方便都知道这回买卖是要成交了。只有到了此时,真正的谈判,或者说是歌剧,才宣告开始。双方——也可以说是观众——此时对于后面的事情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但接下来的将是情感的表达,不同论据与声调的使用,以便促成最终的结果或者说是销售。至此,意外的事情仍有可能发生,因为在这种混沌当中运气是关键的因素。华丽的场面与刻意的表演意大利是一个讲究排场和作秀的地方:市井中热闹非凡,色彩鲜艳,人们个个表情丰富多彩,交谈中手势不断,在嘈杂与混乱之中使人感到生活的勃勃生机。在大庭广众之下,意大利人可以聊大天、吹口哨,可以诅咒谩骂、引吭歌唱,也可以放声哭泣或放声大笑。在意大利人的生活中,排场与作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往往首先以外表为基础对人、对事作出判断。

总体上说,意大利人比大多数其他民族更活跃、更富于表情。例如,许多亚洲人在与其他人交谈时都力图把自己的情感和手势限制在最低程度,而意大利人,特别是南方的意大利人,在与别人交谈时则非常喜欢面带生动的表情。在意大利,人们在公共场所感受到的噪声程度往往十分高,意大利人大都愿意与人相聚而不愿与人隔绝。另外,有些意大利人还经常爱凑热闹。例如,当一位驾车人因超速行驶被警察扣下并与警察展开争辩时,通常会有一帮人对驾车人请求警察予以宽恕的要求七嘴八舌地表示支持,请警察手下留情。

意大利人的生活不管是诙谐的,忧郁的,还是悲惨的,都表现出许多戏剧性的色彩。首先,它是激动人心、引人人胜和绝对如诗如画的。其次,它的外在表象是精心构建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向旁观者传递某种信息或激起他们的特别情感。作为歌剧的创造者,意大利人往往表明他们是伟大的戏剧表演家。作秀表演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使生活变得可以接受和令人愉快。这种生存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演进和自然灾害的结果:意大利有四座活火山,不时受到洪水和地震的危害,过去还不断遭受外国的入侵。这一切都造成了一种不安定感。意大利人通常倾向于以装饰的艺术和隆重的仪式把生活中毫无意义、毫无色彩的时刻演化成某种激动人心、意义非凡的场面。丑陋的东西绝不能示人,令人不快的、悲剧性的事情要尽可能遮掩起来;商人们达成的最一般的生意也要被大吹大擂,以便使之变得更加激动人心。意大利人之所以发明了这种美化日常事件的习惯,是因为他们过不上令人惬:卷的生活,因为他们确信灾难只可减轻而不可避免,并因此而处处谨慎行事。意大利人宁愿在生活的表面幽雅地得过且过,也不愿探触生活的底蕴。

作秀表演的这种计策不是出于欺骗和迷惑观察者的意愿,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勇敢的人民在反抗命运和反抗生活的不公当中除了依靠自己的想像没有别的手段。当然,谁都希望自己是强大富有而不是弱小贫困的。但是对于意大利人而言,无论是作为一个民族还是作为一个个人,获取财富和权利一直是极为困难的。

意大利人对表面享乐和愉悦的不断追求是以招人喜欢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在进行这种追求时手段高超,不会对他人构成冒犯。这样,他们就把生活变成了一种艺术。意大利人通常是外向的,他们愿意与人共享欢乐,他们似乎总是站在舞台的前台,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正如我们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到的那样,许多意大利人都希望给周围的人留下自身的某种形象。他们都想出风头、露脸面,也就是说都想向世人展示自己坚定自信、博学多才的外表。就连意大利共和国宪法这部根本大法都显露出意大利人是多么注重给人的外在印象。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第一项不可辩驳的原则是所有人一律生而平等。而在意大利的宪法中,第一项原则则是所有公民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尊严。意大利人一有可能就会离开城市前往海边或乡间度假,但是那些钱囊羞涩、无力前往者则宁愿放下百叶窗,整日呆在家中,以免被人发现而大失面子。

相当一部分意大利人总是力图通过显示自己的物质财富来为自己挣得面子。给人留下良好印象一一不仅通过自己的举止,而且通过自己的经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意大利人之所以如此有多种原因,包括曾多年受外国民族的统治、不少地方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仍等等。永不停歇地寻求欢快与享乐,不断创造戏剧性场面,是为了应对日常生活的可怕现实。

逢场作戏及为作戏而采取的优雅手段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大部分问题。意大利人就以这种方式管理着公共和私人生活,决定着政治方针和规划。这也是意大利人之所以在外观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各项活动中总是才华出众、鹤立鸡群的原因之一。在中世纪,意大利的盔甲是全欧洲最漂亮华丽的。这些盔甲样式美观优雅,装饰华美,但在战斗中却显得过分轻巧单薄。真打起仗来,意大利人更愿意使用德国人的盔甲,它们虽然丑陋,但却很是实用。有趣的是,1938年希特勒访问罗马时,整个城市看上去显得比往日更加富丽宏伟、更加富有现代气息,但许多整幢整幢的建筑物实际上是按照电影布景的风格用硬纸壳临时搭建的。

意大利人坚信,谁都会用鸡蛋做成一个煎鸡蛋卷,但只有天才能够不用鸡蛋就能做成鸡蛋卷。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境外进行的战争都是大部队之间你死我活的流血冲突,杀敌多者胜。但是在意大利,战争则成了一场实际上并不流血的优雅哑剧。酬赏极高的雇佣兵队长带领着人数不多的一小队一小队人马,装扮出一场武装冲突的戏剧性场面:战地上极尽华美的战旗迎风招展,彩色夺目的军帐有序摆开,戴着漂亮羽饰的战马不断嘶鸣,部队出击时伴随着雄壮的军乐、隆隆的战鼓、振奋人心的军歌和令人惊惧的喊杀声。雇佣兵队长调动着他人数不多的人马,不时地前进后退,跨过辽阔的乡间,攻克一座座城堡。然而,战争的胜利则是由幕后的秘密谈判和丰厚的贿赂决定的。不论如何,这毕竟是一种十分文明而令人愉快的打仗方式。尽管这样的办法常常同其他地方进行的战争一样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却有着人员伤亡少、痛苦小、开支不大的好处。

歌剧的排场在天主教会的仪式中也有体现。意大利人欣赏这些仪式主要不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宗教意义,而是由于这些仪式所带来的华丽场面和家庭节日的氛围。在许多意大利人的眼里,教会如同歌剧一样,是戏剧或仪式的源泉,而不是权威的体现。尽管意大利人往往不是遵守教规的信徒,但是教会仍然对他们的行为方式施加着强有力的文化和社会影响,而且意大利几乎所有的人依然声称自己是天主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