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23209200000063

第63章 墨西哥的节日(1)

第六编撕裂韵民族文化

有些国家,其文化的核心价值遭到沉重打击,也就是说它们被撕离了滋养过它们几十乃至几百年的文化根基。按照亨廷顿所说,这些国家从一种文明根基转移到另一种文明根基,例如从亚洲文明转向西方文明(亨廷顿,1996年)。本编列举两个例子介绍这样的国家,一个是墨西哥,一个是俄罗斯。

在北美的价值体系中。关于人类有三种主要的假说。这三种假说相互关联。它们是:(一)人,离开社会的和教育的影响,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墨西哥,备受推崇的是人的个性。

——康登,1985年。第18~19页

墨西哥是典型的撕裂的文化,也就是说是被入侵者和像大饥荒这样的外部因素撕离其根基的文化(亨廷顿,1996年)。墨西哥经历了几次被撕裂的过程,最近的一次始于1990年前后,当时墨西哥的领导人下决心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中去。

墨西哥有三种文化,即印第安文化、西班牙文化和混合文化,混合文化产生于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之间的通婚和性交往。墨西哥人口9100万,印欧混血种约占60%,纯种印第安人或以印第安血统为主的人占30%。印第安人是玛雅人和阿芝台克人的后裔。西班牙人的后裔约占9%。可以想像,这三个群体的地位早就确定了,依次为西班牙人、混血人、印第安人。有的时候,这种排列顺序会导致冲突。例如由于西班牙裔和混血裔的老板和经理人员难以共同工作,由于印第安人受到种种歧视,有的企业无法渡过难关。近年来,国家做出种种努力改善印第安人的境况,积极参与全球化也有助于减少西班牙裔人对混血人的厌恶。

不过,墨西哥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三合一,墨西哥城著名的“三文化广场”就是见证。1521年,征服印第安人的科尔特斯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西班牙教堂,教堂与一座印第安人建造的金字塔的遗址相邻。教堂有一块碑,碑文言简意赅地表述了墨西哥的三分文化:“1521年8月13日,经过库奥特莫克的英勇保卫,特拉特洛科落人赫尔南·科尔特斯之手。这既不是胜利,也不是失败,而是一个混合国家的痛苦分娩,这个混合国家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墨西哥就像它的各种节日一样是现实、传统、艺术和人的神奇结合。墨西哥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9%。首都墨西哥城的人口超过800万,是世界第七大城市。

多数墨西哥人认同他们的印第安和/或西班牙文化传统。西班牙语是墨西哥的官方语言,但大城市里许多人都懂英语。墨西哥的一些地区仍然使用印第安语,印第安语多达100种。墨西哥的面积大约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三倍,也就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墨西哥北与美国为邻,南与危地马拉和伯里兹接壤。

墨西哥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至今仍然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并非所有地区的所有墨西哥人都对过去如此留恋。乡村地区的墨西哥人就憎恶以阿芝台克为根基的混合文化,中产阶级则想卖掉过去换未来,他们期望得到的是全球经济的价值和奖赏。不过总起来说,一旦面对过去与未来的冲突,爱激动的墨西哥人还是偏爱过去。例如本来计戈Ⅱ在首都的主要广场地下修建地铁,后来发现修建地铁可能会破坏古代阿芝台克帝国的遗迹,于是就把修建地铁的计划取消了。

纪念过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不计其数的雕像,有根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命名的街道,有节日。例如九月份整整一个月都用来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纪念墨西哥独立于西班牙。这种对过去的热忱还表现在墨西哥政府用于考古研究方面的开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

就连官员们也是言必谈过去,接受采访也好,写文章也好,半个世纪前的“新闻”还说来说去。有一家报纸1983年每周出一期增刊,专门把1910~1970年间的文章选出来一些重新刊登。用作象征的符号有时取自史前时代。1978年为纪念在火灾中牺牲的警察和消防队员而修建的纪念物竟是一尊脚下倒着一名阿芝台克武士的死神雕像。墨西哥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被分成好人和坏人,分别代表着英雄主义、民族主义、革命理想或怯懦、背叛、贪婪、镇压等形象。

因此,要了解墨西哥人的思想和行为就不能不了解墨西哥的过去。简单回顾一下墨西哥的历史对于全面了解墨西哥人和墨西哥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背景

1519年科尔特斯来到墨西哥的时候,古老的墨西哥居住着成百上千个部落,包括阿芝台克人、印加人、玛雅人等。有些部落的社会已经相当先进。科尔特斯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以西班牙的名义征服了这块土地上的土著居民。多数土著居民被战争和从欧洲传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剩下的在西班牙殖民者的逼迫下信奉了天主教。墨西哥的银矿得到开采,墨西哥的人民受到剥削,大量的财富运回西班牙。

1810年战胜西班牙、赢得独立战争之后,墨西哥进入独立和动乱时期。到了1853年,墨西哥的领土有一半落到了美国的手里,基本上都是在墨西哥战争中丧失的。这一时期,政局动荡不安,少数大庄园主残酷剥削广大雇工。

1920年,墨西哥革命结束了,总统选举开始了。政府试图削弱天主教会的势力,制定了一部规定政教分离的宪法。教会不得拥有土地,教士无权投票,不过宗教仍然与墨西哥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开。在土地改革中,教会和大地主的土地分给了农民和土著居民。

尽管墨西哥革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许多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比如贫穷、失业、高生育率、教育落后、工业农业效率低下、高外债、经济动荡、资金匮乏等。不过最近50年里,主要是由于发现了石油,经济形势有了明显的改善。1985~1995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2%。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42美元,比另外三个拉美大国低:阿根廷8048美元,智利4163美元,巴西3646美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墨西哥25%的劳动力从事农业,21%从事工业,54%从事服务业。

2000年,政治行动党的文森特·福克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在此之前革命制度党把持墨西哥政治长达71年。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称革命制度党打着民主的旗号独揽大权,实行的是完美的专制。这一评价可谓一语破的。前些年,革命制度党爆出好几桩丑闻,再也无法随心所欲地滥用权威了。福克斯进行了一场美国式的竞选,宣传他的现代经济计划,倡导经济全球化。这次总统选举是否能够永久弥合墨西哥文化的裂痕,彻底告别过去,还有待于观察。

尽管本章概括论述墨西哥的文化,但实际上墨西哥的文化并不统一。墨西哥大致上可以分成五个不同的区域。北部边境地区与美国接壤,受美国的影响。那里有许多外资企业,它们把零部件运进墨西哥,利用墨西哥的劳动力组装产品,然后拿到墨西哥以外的地方销售。北部的墨西哥人与其他地方的墨西哥人相比更富有进取精神,更独立自主。中部地区多为更传统、更保守、更专制的家族企业。东南部地区的人更轻松随意,那里种植园多,工业少,企业都是家长制企业。那里还有大量土著居民。首都墨西哥城是第四个区域,尽管拥挤不堪,但基本上是一座现代化世界大都市,墨西哥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40%来自墨西哥城。第五个区域是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矿藏。

土著人和西班牙人的混合非常彻底,产生了被墨西哥人称为混血种的人。尽管征服者给墨西哥带来了灾难,但天主教信仰有助于土著居民吸收西班牙文化。传统的土著宗教与天主教混合,产生出独特的墨西哥文化,这一文化不仅反映在墨西哥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中,也反映在他们的建筑、语言和生活中。例如一到“亡人节”,人们就纷纷前往墓地,在亲人的坟头前摆上鲜花和食物。这些象征性的姿态就包含着天主教和印第安人的亡灵观念。每年都有那么一天,墨西哥人穿戴得像农民一样,带着孩子去教堂接受祝福。教堂的前面有给孩子们照相的店铺,从店铺里的布景和孩子们穿的衣服上都可以看到反映土著文化的图案。

墨西哥的节日

墨西哥的节日可以从许多方面反映墨西哥人的生活,因此要更充分地了解墨西哥的文化,不妨把墨西哥的节日当作观察墨西哥的文化象征。“到节日的国度来吧!”几乎所有的旅游广告都是这么说的,广告的画面中,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和漂亮的小伙子伴随着富有浪漫气息的吉他乐声翩翩起舞。广告所展现的节日是电影里的节日,是为游客组织的节日,也许还是促销活动。其实真正的墨西哥节日是乡村节日。越偏远,越难以看到,就越有吸引力。

节日中可以体验到简朴生活的纯真欢乐。漂亮的民族服装和欢乐的民族舞蹈令人心旷神怡。节日给了墨西哥人调剂生活的机会。他们可以看到来自外地的人,可以出售几件装饰品,还可以找借口一醉方休。即便是很平常的节日也能让人心情舒畅,充满幽默和活力。节日就是漂亮的服装,愉快的交谈,喧闹的活动,漫无目的的溜达。

只有在热带的沿海城镇里才能见到真正的乡村节日。那里的幽默自然淳朴,那里的激情发自内心。有的人也许多年参与某个节日的活动也无法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节日与大型的街区活动不一样。节日是非理性的,神秘的,令人激动的。

总起来说,瓦哈卡州的节日最精彩,有漂亮的特色服装,有绚丽的鲜花,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烟火。瓦哈卡州以印第安人居多,他们漂亮、优雅、平和、好奇,非常愿意接受新人新事。恰帕斯州近年来一直动荡不安,那里的异教仪式既迷人又令人恐惧。其他地区,节日只是大吃大喝,大唱大跳,没有什么宗教意义。热带地区尤其如此,那里的人们只关注现世。

墨西哥的圣人、名人不计其数,因此似乎有过不完的节日。乡村地区,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圣人节”;城市里,每一个城区也有自己的“圣人节”。沿海城镇过狂欢节,瓦哈卡州过舞蹈节,瓦乌奇南戈州过鲜花节。从12月初一直到主显节,各种各样的节日一个接着一个,就连复活节前的“圣周”也穿插着“小节日”。除了节日,还有数不清的纪念日,纪念墨西哥的各种历史事件。

节日必须去体验,而不仅仅是观看。实在无法亲身体验一个墨西哥的节日,可以通过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墨西哥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感受一下:

孤独的墨西哥人喜欢节日,喜欢热闹。纪念人物和事件的节日和庆典数不胜数。任何聚会的机会都可以成为让时间停滞下来的借口。我们是一个爱好仪式的民族,我们的这一特征丰富了我们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在世界其他地方,过节的艺术受到贬斥,但在墨西哥却大行其道。世界上没有多少地方可以看到与我们的宗教节日相仿的场面:强烈的色彩,奇异的服装,奔放的舞蹈,绚丽的烟花,隆重的仪式,层出不穷的惊奇……有那么几个固定的日子,举国上下,从偏远的农村到繁华的城市,无不高声祈祷,大喊大叫,大吃大喝,要么是为了瓜达卢佩圣母,要么是为了前总统贝尼托·华雷斯。(帕斯,1961年,第47页)

不过最近一些年来,至少有些节日的传统已经开始衰落了,就连11月1日的“亡人节”也在改变。“亡人节”强调死亡是生命的过渡,而不是生命的终结,过“亡人节”对家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在把美国的万圣节嫁接到墨西哥的亡人节上,结果墨西哥的一些传统就被抛弃了。

墨西哥的节日展现出墨西哥文化的四个重要方面。首先,墨西哥人看重人情,节日为墨西哥人提供了一个与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欢聚的机会。其次,宗教在墨西哥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频繁的宗教节日为墨西哥人提供了与上帝交流的机会。第三,墨西哥人讲求体验现世,节日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体验现世的机会。最后,墨西哥人在保持社会秩序的限度内享有自由,他们就在节日的社会秩序中展示他们的自由。

着重人情

对于墨西哥人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节日就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时间。节日还把所有墨西哥人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墨西哥人是集体主义者,墨西哥的社会结构非常严密。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内团体,特别是处于权威地位的人,应该尽力照顾集体的成员,集体的成员则应该忠于集体。加布里埃利迪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与个人主义的美国人相比,集体主义的墨西哥人更关心他人,更倾向于通融和合作(加布里埃利迪斯、斯蒂芬、伊瓦拉、多斯桑托斯一皮尔森、维拉里尔,1997年;特里安迪斯,正在出版)。从整体上来说,墨西哥属于垂直型集体主义文化,上下级之间的社会距离非常大,收入的不平等也非常突出(霍夫斯泰德,1991年)。不过在墨西哥的某些地区,如与美国交界的地区,个人主义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

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大家庭。乡村地区,几代同堂的人家不在少数。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依靠家庭,不离开家庭。闲暇的时间,要与家人在一起,大人走到哪里,孩子就跟到那里。除了少数富有的人家,雇佣保姆的很少见到。在墨西哥,家庭就是非正式的福利保障体系。如果一位堂兄养不起孩子,大家庭的其他成员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节日是享受家庭亲情的机会。有的节日甚至扩充了家庭的概念。许多人家都为孩子挑选教父或教母为孩子做洗礼,主持各种节日仪式。不同的仪式可以选择不同的教父教母,一个孩子可以同时有若干位教父教母。当教父教母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教父教母要光临孩子一生中的每一个重大场合,因此实际上就成了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两家人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干亲关系”(compradazco)。干亲的意思就是说教父教母如同父母一样都是父母。一位墨西哥朋友把干亲关系比作一个看不见的网,把许多家庭联结成一个大家庭。

在墨西哥,朋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成了某人的朋友,就进入了他的家庭网络,成为最受信赖的内团体的一员,甚至像教父教母一样几乎成为家庭的一员。朋友的朋友也成为这个网络的一部分。朋友之间常常称兄道弟。

对于墨西哥人来说,关系远比抽象的概念重要。见到了朋友或亲戚,墨西哥人不论正在做什么都会先把手头的事情放一放。墨西哥人常在亲朋好友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表示亲呢的后缀。这种后缀也可用来缓和语气,淡化遇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