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光耀传
23309700000014

第14章

本来时间就不长,从回到新加坡到成亲之日,也不过两个月。原来都希望早点结婚,现在一定日子,又觉得时间不够用,既得准备新房、准备家具,又要准备服装,真有点忙不过来。

玉芝的父亲是一个很讲究礼仪的人,他知道李家是客家人,而客家人的规矩不仅多且出名,所以,他一再敦促女儿要多了解客家风俗,免得日后得罪公婆。

连日来,光耀和玉芝都忙得不亦乐乎。为了使他们有点轻松感,玉芝父亲在中秋节这一天,向友人借来一艘汽艇,交给女儿和女婿,让他们出海玩玩,轻松轻松。

会开汽车的李光耀开起汽艇来得心应手,他一发动马达,就操作汽艇直向与新加坡本岛相距半公里的圣淘沙岛冲去。圣淘沙意为“宁静的小岛”,是新加坡本岛外最大的一个岛,面积48公顷。过去是个无人居住的荒岛,因海盗常在这里埋死人,故被人们称为“死人的脊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岛被辟为英军驻地,英军撤离后,新加坡政府将这里改变成为游览胜地。

圣淘沙岛与它的名字一样,特别安静。李光耀曾在这个岛上玩过几次,而柯玉芝却一次也未来过。岛上风光旖旎,气候宜人,银色的沙滩和翠绿的热带植物把整个岛屿点缀得像《圣经》里描绘的“伊甸园”。

拉着恋人的手,李光耀和柯玉芝幸福地漫步在小岛上。柯玉芝兴奋地说:“这个岛的形成,可能在原始的太古时期。”

“这就要请地质专家来考察了。”李光耀同样高兴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以后,时间空间也记不清了。”

柯玉芝一怔,突然问道:“什么是盘古开天地?”

李光耀笑了起来,说:“你也算是华人,怎么连我们华人祖先都不知道了。据我们客家人的传说,盘古是个神人。他生于天地混沌之中,后来他日长一丈,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18000岁,天就极高,地就极低。所有日月、星辰、风云、山川、田地、草木、金石,都是他死后,由他身体各部分变成的。故有盘古开天辟地之说。”

对李光耀略做了几句赞扬之后,柯玉芝又要光耀谈谈“什么是客家人”。光耀初时一愣,怎么不知道自己这客家人的概念呢?后来,他突然想起祖父曾给他介绍过客家人的来历,于是,他又给柯玉芝讲起了客家人。“客家人来自中原,历经变乱,辗转南迁,在长期的生存奋斗中,排除万难,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客家人是伟大民族的一个民系。据我观察,我认为在这支民系中,最了不起的是客家妇女。长辈们都说,客家人的事业,是靠阿姆(母亲)的大脚板踩出来的!”

见李光耀大谈特讲客家妇女的功绩,柯玉芝笑着问道:“你的听众是女性,所以,你就大讲客家妇女的好话,对不对?”

李光耀笑了笑说:“或许我潜意识里是有这种意识,不过,这不是我的一己之见,而是中外学者的共同看法。早在1890年,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尔就多次在他的著作《中国访问记录》《客家人种志略》《客家历史纲要》中写道:‘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秀的妇女典型。’他进一步论述说:‘客家人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70%是应该属于客家妇女的。’这不明白地说明了客家女性的作用了吗?”

“那么,客家妇女的特点是什么呢?”

听柯玉芝这样问,李光耀差点笑出声来,他微笑着说:“你这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师生会’吗?”

柯玉芝毫不掩饰地说:“嫁到你们李家,我也就成了客家妇女,我希望你多让我懂一些客家妇女的特点、规矩,将来做一个称职的客家人的妻子。”

一听柯玉芝这句话,李光耀心里热乎乎的,胸中充满了幸福感。为了让柯玉芝真正了解客家妇女的特点,李光耀介绍说:“客家女性最大的特点就是罕见的勤劳、刻苦和俭朴。《嘉应州志·礼俗卷》曾这样描述客家妇女:‘州俗土瘠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任之妇人,故乡村妇女、耕田、采樵、缉麻、缝纫、中馈之事,无不为之,綦之于古,盖女工男工皆兼之矣。古乐府所谓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不啻为吾州之言也。’”

听到这里,柯玉芝打断李光耀说:“我这段日子也读了有关客家妇女勤劳事迹的著作,这些著作都对客家妇女做了具体、形象的描述。如:‘就中妇女劳,尤见风俗淳。鸡鸣起汲水,日落尤负薪。盛妆始脂粉,常饰惟綦巾。’由于客家男人都长年累月外出谋生,家中田间耕作、持家教子的重担全都压在妇女身上。长年累月的艰苦生活,使客家妇女养成了一种可贵的勤俭、坚韧的性格,以及惊人的生活能力。”

听了柯玉芝的话,李光耀颇有感触地说:“我的故乡在广东,名叫古野乡。之所以叫‘古野’,是由‘苦也’演变来的。客家男人外出谋生,有时十年八年也难得寄一个钱回来。客家女人以惊人的毅力养儿育女。她们很重视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这‘四头四尾’,是客家贤妻良母的道德标准。做不到这‘四头四尾’,就可能被骂为‘懒尸嬷’(意为懒婆娘)。”

柯玉芝对这“四头四尾”很感兴趣,问道:“你讲慢一点儿,那四头四尾是怎么回事?”

李光耀虔诚地说:“家头教尾,就是把养儿教子作为大事做好;田头地尾,就是把家中田地种好,力争丰衣足食;灶头锅尾,就是把家务劳动无论大事小事都做得井井有条;针头线尾,就是把全家的衣、帽、鞋、被等的缝补全都做好。在客家人看来,女人将这四头四尾做好了,就能嫁个好丈夫。”

李光耀接着说:“我们客家人还给孩子编了一首童谣,从小教育客家少女争做一个能干的客家人。”说完,李光耀就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

懒尸嬷,

大懒虫,

“四头尾”,

不知道。

头不梳,

地不扫,

子不教,

衣不做。

讲起来,

真好笑,

四乡里,

没人爱。

……

听着李光耀唱的童谣,回味着李光耀介绍的客家女性的品质,柯玉芝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她暗暗地下决心,争取做个让李家满意的好媳妇。

李光耀一边给玉芝讲着客家妇女的情况,一边领着玉芝兴致勃勃地参观岛上的古炮台、各类专项博物馆以及海洋生物的标本。突然,兴致勃勃的李光耀发现,柯玉芝有点心不在焉。李光耀以为玉芝身体有什么不适。原来,自李光耀介绍了客家妇女的勤劳和勇敢之后,柯玉芝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客家人的贤妻良母。

柯玉芝问道:“要是我成了‘懒尸嬷’,你会怎样对待我?”

一句话把李光耀问得笑了起来,他连忙笑着说:“你怎么可能会成了‘懒尸嬷’?你会当律师,会打官司,你会当好客家人的妻子的。”

“可那四头尾,我全不懂……”柯玉芝小声地说。

李光耀充满幸福感地说:“啊呀!那个四头尾,对客家妇女也太苛求了。时代在变,一切观念也在变革呀……”

柯玉芝好像感到一块石头落地了,高兴地笑着说:“我真担心当不好你的妻子,那就太让你为难了。”

望着柯玉芝那副虔诚样,李光耀一把将她搂入怀中,高兴地说:“你有这份心思,就是我的好妻子,我也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这时,一轮皎洁的明月已挂上天空,蓝蓝的大海里也映出同样的月亮。柯玉芝突然想起,这几天她在书上常常看到月下老人,可总也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她向光耀问道:“人们常说月老,月下老人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光耀一面兴奋地搂抱着玉芝,一面引经据典地回答说:“据李复言《续幽怪录》载:唐代韦固,少孤,旅次宋城,遇异人,倚囊坐,向月检书。固问之,答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后来,人们就把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称为‘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也就是媒人的意思。如此看来,我俩的脚已被月老用红绳子系上了,你我谁也逃不了啦!”

中秋过后没几天,农历八月十九日就来到了。这一天,李柯两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李光耀和柯玉芝正式结为夫妻。

此时的李进坤已离开了石油公司,自己开了一家钟表商行。尽管生意很好,难以抽出时间,但是,他还是在李光耀新婚前抽出了几天时间,帮助认娘布置新房。结婚的这一天,按照华人的习惯,在大门口贴上了大红喜联:

光耀客家缕结同心日丽屏开孔雀

玉芝绿彩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横批是:喜结良缘。

上午9时整,身穿笔挺的浅灰色西装、系着玫瑰红色领带的李光耀乘坐挂着彩绸红花的轿车来到柯家,接新娘柯玉芝。

早就等待着这一刻的柯玉芝身着中式淡红色旗袍,手捧一束鲜花走上了迎亲车。车至李家门口时,在一片鞭炮声中,柯玉芝手挽着李光耀,幸福地走进了李家的大门。两人一边走,一边向前来贺喜的宾客表示感谢。

随后,他们在宾客的簇拥下来到大厅,开始拜堂成亲仪式。按照司仪的指挥,他们一拜天地,二拜亲家,三拜高堂,四拜宾客,然后夫妻对拜后步入洞房。

在华人的婚宴上,以酒肉款待宾客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李光耀的婚礼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形式,既有酒宴,又在酒宴上加了个切蛋糕的仪式。新郎新娘共执一把餐刀,将厚达五层的巨型蛋糕慢慢切开,从而将婚宴推向了高潮,亲朋好友纷纷举杯,祝一对新人婚姻美满,白头到老……

不过,柯玉芝还有一怕,那就是“压新娘”。在娘家,柯玉芝听说客家人在闹房时,几十个男子汉一层一层地压在新娘身上,而且认为压上去的男人越多,运气越好,生男孩子的希望越大,有时,甚至把新娘活活压死了。所以,结婚前,她一再向李光耀要求,绝对不能搞这种恶作剧,她的父母也请亲家不要闹洞房。蔡认娘安慰柯玉芝说:“不用怕,不会搞这种恶作剧的,我跟光耀爸结婚时也没闹‘压新娘’。”但是,柯玉芝还是担心,新婚时,人多手脚乱,万一有几个好热闹的闹起来,喜庆之日也没法推辞呀。后来,尽管闹了洞房,不过,极文明,纯粹是一种形式。

当然,直到欢送闹房的亲友散去,柯玉芝的一颗心才真正地落了下来。

柯玉芝终于静了下来,有时间打量李光耀精心布置的洞房。喜床是花梨木做的,雕龙画凤,正中雕刻有一对戏水的鸳鸯,用油漆涂得闪光透亮。床上摆有红绿湖绸被子、红绿大呢褥子和两个绣花枕头,床顶上挂了一个淡红色丝绸帐子,书桌上蒙着深绿的丝绒桌布,两个蜡台上点着一对红蜡烛,正中墙上挂了一副大红对联,上面写着:

百年歌好合天下有情人成眷属

五世卜其昌前生注定事靓姻缘

这副对联是李光耀亲笔楷书。看着李光耀写的对联,新娘柯玉芝的脸笑得像刚刚绽开的红玫瑰。

李光耀拥着柯玉芝,问道:“还怕不怕压新娘呢?”

柯玉芝幸福地说:“不怕了,只怕你耍阴谋诡计!”

“其实,按客家风俗,婚礼上还有不少把戏,我叫爸妈省略掉了。时代在前进,婚俗也要革新呀。”

“干吗省掉呢?多几套把戏不是更热闹吗?”柯玉芝感到意犹未尽,幸福地说,“能不能给我介绍几个有趣的。”

见柯玉芝兴致很高,李光耀选了几个介绍说:“就说泼面盆水吧,就是在新娘进入洞房前,任由亲友用面盆装水泼向新娘。这种婚俗表示,女人嫁出去,如同泼出去的水,告诫女方要嫁猪随猪,嫁狗随狗,嫁给狐狸满山走。”

柯玉芝对这个习俗不喜欢,她说:“那不行,这要改革。我是人,不是水。是人,就有人的尊严嘛。”

“对。”李光耀应答道,“不过,有的婚俗很有寓意,但太麻烦,也需改革。比如,女方出嫁时,要带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到男家去。这种‘带路鸡’一定要肥壮,最好带进洞房里,放在床下当日下蛋最佳。其用意是出嫁后,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还要像鸡一样百子千孙。”

柯玉芝拍着手说:“这个风俗好,你咋不早说,带两只鸡来养才好玩哩!”

“你就是马后炮!”

尽管两人当天入眠甚晚,但第二天,两人仍然是黎明即起。梳妆打扮完毕后,柯玉芝忙到堂前向公婆问安,一声“爸爸、妈妈,早晨好”把蔡认娘和李进坤乐坏了,他们一齐连声说:“好!好!好!”

按照客家风俗,李光耀和柯玉芝在新婚第二天要一起回女方家里拜见父母,这叫“回门”。不过,两人没有按客家风俗“挂蔗尾”。所谓“挂蔗尾”,就是新娘和新郎回娘家时扛两根长长的甘蔗,然后再用9尺长的红带子绑在一根甘蔗的两端抬回去,这叫“有头有尾”,日子像甘蔗一样甜。李光耀和柯玉芝带回去的,不是两根甘蔗,而是蔡认娘亲手烹制的美味佳肴,有星州烤猪肉、炸肉丸、鸡肉沙爹、新加坡鸽、摩候糕等。柯家给女儿、女婿的回礼是满满一篮子的甘蔗、芥菜、红豆、柑橘和丝线,那意思是要他们婚后相亲相爱,过着大吉大利的好日子。

蔡认娘的烹调手艺,受到了柯家的喜爱。柯玉芝告诉蔡认娘说:“我爸妈还以为是市场上买的呢,我再三说明,光耀也证实,爸爸才惊呼起来:真是好手艺啊!”

李光耀坐在一旁听婆媳俩的谈话,也深为母亲的手艺感到自豪,他兴奋地告诉玉芝说:“妈妈正在写书呢,要把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

“你的嘴巴呀,少个看门的。”蔡认娘嗔怪地对光耀说。

“妈妈,你放心,我替他的嘴巴看好门。”柯玉芝看着李光耀说。

“都是自家人,还保什么密呀?先把手艺传给玉芝,让她也能炒几个好菜。”李光耀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