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光耀传
23309700000045

第45章

早在1968年,李光耀就多次指出,一所理想的学校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品格,灌输良好的道德观念。根据李光耀的指示,新加坡的中小学教材包含许多以儒家的伦理观念为核心的道德修养内容。然而,伴随着新加坡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西方社会腐朽文化开始渗透进新加坡的社会生活,青少年中盲目崇拜西方的风气日益见长,产生了过分强调和追求物质生活,轻视道德生活,甚至出现抛弃原有传统价值观的倾向。李光耀认为,新加坡人多数读英文,接触英美的报纸杂志和电视电影日益增多,其中暴力、色情、吸毒、颓废的图片和观念时刻腐蚀着人们的心灵,如不加以防范和抵制,后果不堪设想。1972年11月,李光耀在新加坡记者俱乐部讲话,介绍他访问美国哈佛大学的情况。他说,那里的青年男女滥交、吸毒,社会婚姻混乱,家庭破裂,孩子被遗弃,令人惨不忍睹。李光耀向记者们呼吁:“我希望记者们同我们一起行动,对时下流行的歪风加以预防,使我们不受沾染。我相信,最安全的办法是在文化上加以预防,只要我们的青年及早受到自己传统价值的熏陶,我们对西方的歪风和偏差,自可以旁观而不受其害。我主张从儿童教育抓起,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有些基本的传统价值是应该牢牢遵守的。要他们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应该羡慕的,什么是应该鄙视的。还要他们分清谁是英雄、谁是坏蛋。”

到70年代,随着新加坡经济的日渐繁荣,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日渐消失,全国弥漫着一股贪图安逸的风气。工人们再也不愿意干粗重、肮脏的工作,许多人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建筑、造船、修船等辛苦的工作。基于此,李光耀于1976年4月25日在联总代表大会上呼吁:“我们必须牢牢保持辛勤工作的可靠美德。弄脏双手、汗流浃背的劳动,不但有益于身心,也有益于国家的经济。”他号召全国开展劳动运动,要求部长和国会议员联合各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大家一齐动手,整理学校的校园、运动场、校舍。在李光耀的倡议下,新加坡政府开展了全国性的“劳动周”活动,弘扬吃苦耐劳的美德。从1981年起,新加坡全国开始“十大行业模范工友”评选活动。首次活动评出6名男工、4名女工,国家专门召开全国性表彰大会,鼓励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

80年代后,李光耀又发现,尽管新加坡经济越来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西方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国人的影响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受英文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更是崇洋媚外。李光耀非常生气,他“痛感西方书本和电视所灌输的个人主义、唯我独尊思想已使部分新加坡人变得贪图安逸,凡事只顾自己,把家庭、父母、子女都看得很淡薄”,“国家意识也很淡薄”。李光耀认为,这是一场事关新加坡存亡的“80年代的危机”,他呼吁“要保留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念,保留一些视家庭为极端神圣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李光耀警告说:“如不注意,到1990年,我们将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加坡,外表看起来很繁荣,但在一切有关促进家庭团结和神圣的文化精神上、社会力量上都会逐渐软化。这些力量软化了、消失了,一切危机也就会产生。”这同时,李光耀倡导全国于1982年、1988年两次开展国民意识大讨论,并从1988年以后,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国民意识周活动”,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

从1982年起,新加坡全国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推行儒家伦理教育运动。1982年6月,当时的副总理兼教育部部长吴庆瑞博士率代表团飞往美国,和一些华裔学者商讨有关推行儒家伦理的问题。1982年7月至9月,新加坡政府又从海外邀请了一些著名儒学专家。同年10月,新加坡政府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这个课题展开了全面的、公开的讨论,成立儒家伦理教育委员会,协助教育部确定哪些是适合新加坡现实情况的儒家思想观念,并编制了专门的课程大纲。1983年,新加坡正式成立了儒家伦理课程教材编写小组,并于1984年在15所中学进行实验教学。1985年,英文版儒家伦理课程在所有中学全面推广,深受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好评。

1988年1月,李光耀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新加坡一定要追赶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是,新加坡人对西方文化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实在不敢恭维。李光耀认为,西方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背后,充满着极度膨胀的个人物质欲望,而后工业文明对人的压抑和异化也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偷盗、抢劫、强奸、吸毒、堕胎等社会问题。李光耀认为,只有传统的中国文化,才能缓解、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我和谐、物我统一观念,强调和平共处与天人和谐的理性,可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主义精神,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避免了西方民族对自然的好斗心性。

1988年8月,李光耀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发表了题为《新加坡的改变——明显和潜藏的变化》,在这篇讲话中,李光耀呼吁家长们要对下一代灌输东方的价值观念,强调要遵循儒家的伦理观念,每个人都要对父母和下一代负责,还要发扬儒家倡导的刻苦耐劳精神。李光耀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国际性的,它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有很大的影响。他声称,新加坡如能坚持10年至20年不受西方思想的侵蚀,以儒学指导人们的行为,就一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新加坡新闻界也为倡导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尽心尽力,多次发表各界人士赞成李光耀推广儒学的文章和讲话。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东亚哲学研究所,挖掘儒学思想的精华。1988年8月,东亚哲学研究所专门召开了《儒学发展的问题及前景》研讨会,邀请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40多名儒学专家进行交流。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先生对这一研讨会很满意,他在致辞中特别提到,在1988年1月,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后联合发表宣言,向世界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2000年前孔子的智慧。

除了深入进行儒家思想教育外,在李光耀的倡导下,新加坡每年还举办多次旨在提高人们讲清洁、讲礼貌、重秩序、具有良好精神道德修养以及革除种种不良行为和恶习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比如防止犯罪运动、反对乱丢垃圾运动、华族文化月、马来族文化月、讲华语运动、讲礼貌运动、提高生产力运动、节约用水运动等,早年还发起过植树运动、取缔野狗野牛和乞丐运动、灭蚊运动等。在开展各种运动中,李光耀讲求实效,注重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而不是流于形式、哗众取宠,且能长期坚持,从不虎头蛇尾。

新加坡对新闻媒体的管理也相当严格。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新加坡政府把种族、宗教、语言等列为敏感性课题。其他被认为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内容,如宣传色情、暴力等都严加取缔。电影和电视录像带在放映和发行之前,须经电影检查处严格审定、批准。对国外影视声像制品管理更加严格,凡政府认为不洁的镜头,一律剪除,就连我国电影《红高粱》在新加坡放映时,都剪除了一些镜头。除经金融管理局批准的极个别银行外,任何单位和居民都不允许安装卫星天线,接收国外电视。外国书刊进口要经过检查手续。舞台演出前要把脚本先行送审。

1995年10月,李光耀对美国《洛杉矶时报》的记者说:“色情能够毁灭文明。”“我们不能让社会受到传媒或互联网络送给我们的好坏不分的东西的影响。如果每个人都通过碟形卫星天线收看色情镜头,那么,世界各国政府必须采取某种行动。否则,我们将毁灭我们的年轻一代和人类文明。”李光耀说,他不反对新加坡的“先锋派”进入互联网络寻找能为整个社会带来好处的“知识刺激”,但必须反对电视中的色情和暴力镜头。目前,新加坡已在互联网络上设立了网络警察,私自从国际互联网络收取色情材料和色情图片者一旦被发现,将会被逮捕法办。

新加坡商业信誉举世闻名。新加坡物价相对较高,但每年有600万人的国外游客,超过新加坡全国人口1倍。而且,来新加坡的外国人,有60%~70%的钱花费在购物上。物价高而购物者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新加坡商业信誉好,不掺假,许多商品都出具保单,即使价钱贵一些,买主也愿意问津。新加坡政府规定,如有赝品,从国外乘飞机到新加坡退货,机票由售出商店支付。

新加坡人收入高,但却很节约,外交部等不少政府部门甚至没有自己的大楼和车队,房子是租用的,连接待重要客人的车辆也是从出租汽车公司租来的。新加坡人设计的生活用品也讲究勤俭节约,自来水开关一按就会有水,一松就停。浴盆开关如不拧紧,时间长了即发出尖叫声,催促用水人关紧。

现在,凡是到过新加坡的人,都会对新加坡人的良好道德风貌、遵纪守法的习惯,以及优美的生活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述举措不仅提高了新加坡人民的整体素质,而且对于改善新加坡的投资环境,促进新加坡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褒贬不一的优生论

在新加坡,李光耀提出的政策、措施和主张,几乎得到一致的拥护,很少有人反对。唯有一项措施,受到国人尤其是职业妇女的强烈反对,那就是李光耀自始至终坚持的优生论。

李光耀优生论的核心是主张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妇女应该多生育,文化程度低的妇女要少生育。李光耀优生论的根据是基于遗传和优生理论,他认为,人的聪明才智有80%与遗传有关,20%同教育和环境有关。基于此,他得出了如下的结论:文化程度高的妇女生的孩子智商高、素质好,而且家庭教育环境也比较优越,所以孩子的发展前途远大。相反,文化程度低的妇女生的孩子智商低、素质差,而且也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所以,他多次公开鼓励学士妈妈和硕士妈妈要多生。

李光耀的优生论观念根深蒂固。早在1969年12月29日,他在国会进行新加坡堕胎法案第三读时发言说,人口素质有赖于国人智商水平的提高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悉心照顾和教育。李光耀指出:“在人类所有的社会里,总有较为聪明和较不聪明的人。爱尔兰都柏林经济与社会研究所的理查德·林恩教授在1969年3月20日出版的一期《新科学家》周刊中写道:遗传学家已得出一种结论,认为人类的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要论证这一点,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研究在不同家庭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英国、美国和丹麦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同卵双生子的智商有高度的一致性,即使他们在不同的教育和文化水准的家庭里抚养,也是如此。”

历史走到80年代,新加坡国内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子女越少;相反,教育程度越低的人,子女反而越多。1983年8月14日,在庆祝国庆的群众大会上,李光耀针对这种趋势发出警告,他指出,天赋比后天环境更重要。李光耀的这段讲话体现了李光耀优生论的思想,我们全文引录,以使读者对李光耀的优生论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育良好妇女应多生育

我从25年的执政当中得到一个经验,就是:你必须要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否则就有麻烦。我叫我的秘书去调查我们所发起的所有运动,我从这些运动的记录中发掘我们最大的转折点在哪里。1964年我们在马来西亚时,发起了三个运动,消除牛群运动、消除羊群运动还有消除乞丐运动。那年有两次种族暴动。1964年12月所有牛群、羊群都不见了,乞丐被送进收容所。

这些都是表现我们毅力的运动。当时在马来西亚,我们陷于种族冲突的困境中,好比在高温中熔化的牛油,因此我们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人民发奋图强的斗志和毅力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