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23409200000017

第17章 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2)

抢盐与镇压此起彼伏,越加惨烈,但人民无所畏惧,越来越多英勇的继任者继承着这一行动。5月18日,470名志愿队员出发往孟买城边的瓦达拉盐场,中途即遭被捕。3天以后,250人被捕,多人受伤。25日,100名志愿队员和2000名助威者决心攻夺盐仓,军警开枪阻击。

6月1日清晨,1500名志愿队员和旁观者大举进攻,群众突破了警察的防守圈,进到盐仓,抢走了一部分盐,政府立即调集骑兵来驱打群众。同样的行动在卡拉塔尔与沙利卡塔也展开了。

国大党仍然坚持甘地留下来的工作,继续战斗。因此,6月5日也被定为甘地日。这一天,孟买举行了盛大的游行示威,6.5万名工人自动停工参加游行,队伍行走了长达1英里的路程。越来越多的人被捕入狱。

6月30日,国大党代理主席老尼赫鲁被捕,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也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监狱容不下,政府开始大量释放刑事犯。宣传进步思想的报纸和印刷厂都被查封,《青年印度》也开始与政府打起了游击战。

6月间,英国政府本来想出台一些拉拢人心的决议,但换汤不换药的举动人民根本不买账。甚至一些曾对他们抱有幻想的政党也大为失望,开始转投国大党。

见此情形,7月9日,总督发表政令宣称准备召开圆桌会议,并保证自治领地位仍是追求的目标,还授权其他党派人物贾雅卡促成国大党与政府间的协商。

8月1日,甘地向贾雅卡提出:

“若英国政府不能接受前述11项要求,则任何宪治都是不能接受。”

8月13日,甘地、尼赫鲁等共同签署了一份公开信,提出了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低条件,即承认印度自治,但被总督断然拒绝。谈判失败,镇压更加变本加厉。国大党的活动虽然被迫转入地下,但运动没有丝毫的松懈。

秘密文件几乎人手一份,大字标语几乎满街都是,群众集会突然一轰而起,政府已经威信扫地,城市不断举行罢工,农民们的抗税运动风起云涌。政府焦头烂额,并无对策。

老道的欧文总督看出镇压不会奏效,便采取了圆通的方式,他承认:

“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发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从根本上和永久地解决问题。”

英国政府摒弃国大党,与其他政党召开所谓的圆桌会议。但会议没有丝毫意义,始终以英国马首是瞻,简直是英国政府的独角戏。

1931年1月25日,欧文总督又出一招,下令释放甘地及国大党所有中常委,并撤消对国大党集会的禁令。

(四)

1931年1月26日为印度独立节。这一天,甘地等人被释放出狱,全国人民深受鼓舞。甘地参加了孟买的纪念会,当场宣布:

“仅仅释放中常委无补于现状。政府当局显然尚未觉察到这一运动已遍及所有群众,故其领袖们虽拥有声望,却决不能随意篡改行动的方向。”

老尼赫鲁此时已病重。1931年2月6日,这位为印度民族振兴事业奋斗终身的不屈不挠的斗士去世了。在他弥留之际,甘地一直陪伴其左右,并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悼文。

而此时,甘地发觉和谈的事情应该提上日程,否则一小撮自称印度已自治的人会扰乱视听。他也相信自己有说服总督的能力。很快,他的电报就得到了总督的回应。

2月17日,甘地与总督都坐在了谈判桌旁。国大党的和平条款是大赦:立即停止迫害,发还被没收的财产,撤销基于政治立场给予公务员的惩罚;准许自制食盐;禁酒与洋布;调查警察暴行等。

甘地虽然只身前来,但他代表着整个国大党工作委员会的使命,因此他丝毫不敢松懈。英国政府以丘吉尔的强硬派把持,态度也很坚决。丘吉尔认为,丧失印度将是对英国的致命打击。而且他非常看不起甘地,有一次语出惊人地说:

“瞧那位伦敦大学法学院出身的长于煽动的律师,现在却装成东方人常见的苦行僧模样,半裸着身子,居然大踏步地走进副王府,在那儿一边与我们的皇帝代表呷茶交涉,一边还在继续煽动非暴力抵抗。”

和谈进行得相当艰难,常常因为微小的细节,问题就陷入僵局。如关于非暴力抵抗“中止”一词,甘地一贯表示,非暴力抵抗不能完全停止,因为它是人民手中唯一的武器,只能写暂停。欧文总督反对,要求使用含有终结意义的字眼。艰难的磋商结果是“停止进行”。

直到月底,谈判仍在艰难进行。为打破僵局,沙斯迭里又出来在中间调停,劝国大党工作委员会成员,只要大原则确定,不必太拘泥于细节。沙甫诺也劝总督不能断然拒绝国大党所要求的调查警察失职事件。双方都表示认可,并做了适当让步,谈判才有所进展。

3月5日,甘地和欧文在总督府签署了和谈协议。这漫长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二人以茶代酒,举杯庆贺。虽因地位和立场而未能产生友谊,但欧文仍然十分钦佩这位可敬的对手。甘地起身在告辞时忘了土布披巾,欧文为他拾起,并说:

“甘地先生,您知道,您身上本来就没有多余的东西,如果您乐意,当然也可以连这条披巾也留下来。”

“甘地-欧文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事反抗停止进行,今后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社会活动;英印政府答应释放未使用暴力的政治犯;政府拒绝修改食盐法,但准许人民自采自制并在居住范围内使用。

此外,还有包括撤销若干法令与特别限制,合法处置国大党活动程序,罚金的安排,财产的没收,辞职与解职人员的复职以及撤除军警监视等许多细目。

(五)

“甘地-欧文协定”虽然签订过程十分艰难,但仍有很多人并不买账,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就极为不满。最终经过痛苦抉择,还是予以通过,并开始严格执行。

对于即将离任的欧文总督来说,这是政府的缓兵之计,他们根本无意履行协议。对非暴力政治犯的释放工作也相当缓慢,很多人被关押了多年也没有被释放。尽管甘地多次呼吁,但政府均无动于衷。对于甘地要求减刑的三位爱国志士巴格特·辛格等人,政府更是直接执行了绞刑。

与此同时,各种冲突和逮捕也并未因协议的签订而中止,反而以其他名目进行着。德里协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甘地本人却信守不渝。他认为,如果国大党能坚定履行下去,可以提高党的声望,并让政府明白,国大党有能力领导运动也有能力履行协议。

对此,他排除万难,虽面对人民的白眼和不理解,仍全情投入,还利用各种场合解释自己对协议的看法和理解,规劝人们履行协议。

然而群众的士气已经大挫,他们当面指责甘地出卖工人的利益,还有人举黑旗喊“打倒甘地”,骂他是“独裁者”。和谈已经转移了人民的视线,很难重振旗鼓。同时,尼赫鲁和其他国大党人也很清楚:成千上万的英勇战士不能继续在监狱里煎熬。长久的和谈如果破裂,会面对人民更深的失望。因此,他们只得继续履行这个协议。

在1931年3月29日的国大党会议上,国大党想出席任何会议与英国代表协商争取由印度控制自己的国防、外交、财政等权利,因此授权甘地为出席圆桌会议的首席代表。甘地认为要消除教派分歧,他才能安心地参加大会。

“维持教派分歧”同样是英国的一个阴谋。为了便于统治印度,英国殖民者一直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教派分歧越大,它越好控制。其实所谓的圆桌会议也是扩大教派分歧、拉拢少数教派的手段,而且每次圆桌会议都强调教派的和局部的利益,着重于这些分歧而不是共同利益。

以甘地为代表的国大党人并不了解这点,甘地单纯地以民族团结为己任,认为只有在有关各方之间事先对教派问题达成某种谅解,他才能去伦敦。但教派之间的冲突和分歧由来已久,并不是甘地单靠一己之力就能予以解决的。而英国方面,欧文总督任期已满,根本无意再蹚这趟浑水,新任总督更是鹰派铁腕人物,根本不理甘地的这一套。

与此同时,印度人民与英殖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因为在7月底,孟买省代理省督遇刺,刺客为一名学生。5天以后,亚里坡地方法院院长又被刺身亡,舆论普遍认为是国大党所为。

甘地左右为难。直到8月28日与新总督签订了第二次协定,称国大党如认为政府故意采取高压手段,有权恢复不合作运动,甘地才放心开始他的伦敦之行。

1931年9月7日,第二次圆桌会议在伦敦召开。不出所料,甘地屡屡受挫,这些代表只是英国政府的跟班,同声同气,最后只得无果而终。

会议期间,英王曾召见会议代表。有人认为,甘地这种苦行僧的装束入宫觐见不合定规,甘地则表示,如果要他换装,他宁可不见英王。结果甘地还是腰缠一块土布,身披一块土布,衣不蔽体地走进了白金汉宫,引起舆论哗然。当甘地被问及穿这身衣服是否合适时,他回答说:

“国王陛下有足够的衣服供我们俩人享用。”

12月18日,甘地心情沉重地返回了印度,政府并没有遵守与他签订的停战协定,而是加紧了镇压活动,和平终成泡影。

1932年1月2日,甘地主持国大党工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恢复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可惜为时已晚,人民已经充满了失望、消沉与屈辱感,一时之间无法再组织起大规模的运动。

两天后,甘地和国大党主席又被送入了监狱。大规模的搜捕在全国展开,全国都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