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美化首都,市政当局还鼓励居民们自己动手种花植树。如果有人擅自砍伐树木,则每砍一棵树必须罚其再植5棵树。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和精心建设,如今的阿布贾已成为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视野开阔的美丽都市了。这座世界上唯一的没有任何围墙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设计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会送信的猴子
在尼日利亚东南部的贝喀隆,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赤毛长脸的猴子在路上匆忙地行走。这种猴子的背上系着一只竹筒,臂上扎着一块黄色的布条,这是干什么的呢?
这种名叫“波丁纳”的猴子,性格善良,非常孝顺母猴。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终年不离母猴周围的。当地居民掌握了这种猴子的特性,就将它们和母猴一起捕来,关在一个地方。过一段时间后,把子猴迁居到另外一个地方,并在那里设立一个通信机构。如果给子猴背上信件,放出门去,它必然会回到母猴那里,成了给人送信的“邮递员”。
这种“邮猴”经过多次邮递后,就养成了习惯,即使母猴不在目的地,它们也能每天按时来回走一趟。为了防止路人伤害,每只“66猴”的臂上都扎一块黄绿布条,以示区别。
身子越胖越美丽
在尼日利亚南部伊博族居住的地区,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审美传统:女人越胖越美丽。数百年来,伊博人总是这样认为:只有胖乎乎的女人才能成为一位贤慧的妻子、体贴人微的母亲和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
按照当地传统,姑娘出嫁要征得部落酋长的同意。凡是酋长认为可以考虑出嫁的姑娘,就被安排住进一所单独的房子里,除了姑娘的母亲,任何人不得进入。
在此期间,姑娘不用干任何事情,每天的任务就是吃掉母亲定时送来的大量食物。这些食物大多是用大米、玉米、番薯、木薯等淀粉含量高的粮食烹制而成的,花样繁多,营养丰富。经过一段时间只吃不动的生活后,姑娘的身体就像吹气球似的丰满起来。
在伊博族人的眼中,只有经过这样“特殊训练”的姑娘才是最美丽动人的。
唱歌对婚
在非洲尼日利亚的雅利加尤特里人,举行婚礼前女方要给男方唱一首动听的歌,而男方只要将女方的歌词背熟,才能提出结婚的要求。
在婚礼当天,新娘们要用草席遮住头脸,躲在大树的后面。在婚礼开始后,树后的新娘开始放声歌唱。唱完后,主持婚礼的头人会领着新郎来对婚,新郎们也会通过听歌声来寻找自己的新娘。如果新郎找错了新娘,那么就会被头人取消当年的结婚资格。当地人认为,这是好日子还没有来到。而这位新郎,也只能耐心地等到第二年再来听歌声寻找自己的新娘了。
对上了歌的新郎和新娘,则有头人发给果子和酒肉,然后让他们共同带回去食用。
相关链接——古老的坎巴里部族
在非洲西海岸边的尼日利亚,有一个古老的坎巴里部族,至今保留着赤身裸体的风俗。体态丰满的年轻姑娘,仅用一条尺把宽的土布沿肚脐下一围,便可在人来人往的集市上行走。
其实,坎巴里的裸身习俗并不包括男子。这个部族的“亚当”们早已穿得堂而皇之,只有那些“夏娃”们才被迫继续坦胸露怀、停留在史前状态。逃避现代文明的坎巴里部族有人口近30万,属豪萨语系,分布于尼日利亚西北地区的索科托、克瓦拉和尼日尔三州,在尼日利亚250多个部族居中小水平。
坎巴里人居住圆顶茅屋,他们的村庄多半建在河谷、洼地或山梁背后的密林中,远离比较发达的市镇或交通要道。在有汽车通行的公路两旁很难见到坎巴里村舍,而一条新建高速公路的开工会使沿途的坎巴里村民纷纷逃离家园、迁入丛林深处。
坎巴里人也不喜欢学校,因此那里的教育事业几乎没有开展。据了解,他们如此警惕地逃避一切现代文明,主要是为了保护妻子女儿们的圣洁。至于这些伦理是否与妇女们的穿着问题相矛盾,从来没有人追究。一些到过坎巴里地区的其他尼日利亚人,几乎不约而同地称这儿为“奇怪的地方”。
同传统习俗有关的奇怪事情就更多了。例如,男人们聊天喝酒总是用火堆把石块烧热甚至烧到发红,再用手拣起灼热的石块放进器皿里将酒烫热饮之。好奇的外国人问他们为什么不用锅放在炉子上将酒加热,回答是:“祖上是这么做的,我们也就这么做了。”
像黑非洲其他许多民族一样,坎巴里部族中也不乏健美的女子。虽然由于部族的封闭,她们未必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华贵的珠宝、高雅的裘皮,但她们对邻族姑娘那些漂亮的花头巾和五颜六色的连衣裙多少还是有些羡慕。
不过坎巴里女子不论老幼,每人的脖子上都佩戴着色彩鲜明的项链,加上精致的耳环、明晃晃的手镯,倒也处处流露出她们特有的装束和天生的爱美之心。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多数坎巴里妇女的面部都另有一种奇怪的饰物——一根长约2寸、香烟粗细的白色棍棒,从鼻子下端横穿而过,两头从鼻孔中伸出。与此同时,在下唇与下巴之间也伸出一根同样粗细的白色硬物。这些饰物使人联想到初生的象牙,但实际上谁也解释不清它的象征或含义究竟是什么。在局外人眼里,这些与其说是饰物不如说是负担,它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产生压抑的同情心。
埃塞俄比亚的趣事
埃塞俄比亚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领土面积110.36万平方千米。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
人口约7800万,全国约有80多个民族,其中奥罗莫族人占54%,阿姆哈拉族24%,提格雷族5%。其他还有阿法尔族、索马里族、古拉格族、锡达莫族和沃莱塔族等。阿姆哈拉语为联邦工作语言,通用英语,主要民族语言有奥罗莫语、提格雷语。居民45%信奉伊斯兰教,40%信仰埃塞正教,少数人信奉新教、天主教和原始宗教。
埃塞俄比亚是个具有多种风情习俗的民族。
没有门牌号的国家
整个埃塞俄比亚都没有门牌号码,即使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也不例外。所有机关、商店、住宅的地址都以着名建筑物、风景区或众所周知的独特地貌来做标志,比如XX学校拐角处、在XX大厦对面等等。
因为没有门牌号码,埃塞俄比亚的邮局自然也没有投递员。买报纸得靠走街串巷叫卖的报童,信件要收信人亲自去邮局取才行。亚的斯亚贝巴邮局共有4000多个信箱,基本上都由政府机关、单位或富有者租用。所以,在埃塞俄比亚,除非个人在邮局租有信箱,而且想联系的人也有信箱,否则就没有“通信自由”。
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埃塞俄比亚国民世世代代都没有寄出或收到过一封信,他们的大脑中也根本没有“邮寄”这个概念。在当地人看来,如果要同亲人、朋友通消息,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直接见面。
计时方法与众不同的国家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民间,至今流行着一种最与众不同的计时法。那里的人们把太阳升起作为一天的开始,而不是人们现在普遍认为的午夜12点以后。
我们通常所说的早晨6点钟,在埃塞俄比亚则是一天的起始0点;我们中午12点,在那里是傍晚6点;我们傍晚6点,对埃塞俄比亚来说则是白天12小时的结束,又是黑夜12小时的开始。
如果当地朋友邀请你“下午l点去吃饭”,那你千万得问清楚了:“是当地时间吗?”如果主人指的是当地时间,那就是请你去吃晚饭呢。如果你不清楚状况,午饭时就闯去主人家,肯定会闹出大笑话来的。
虽然这种计时方式现在正式场合中基本不使用了,但在民间仍然盛行。
一年有13个月
“13个月阳光普照的国家”是对埃塞俄比亚独特生活的真实写照。埃塞俄比亚一年是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是20天。剩下来的日子,平年5天,闰年6天,算是第13个月。
但这第13个月对城里的职员、工人来说,却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这个月是“义务劳动月”,从来没有工资,那是由于各单位都是按公历计算工资的。
关于埃历和公元历的差异,据说是罗马和埃塞俄比亚教会关于上帝“制造日期”的分歧造成的。
专为驴开设的医院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比较贫穷和落后的国家。但是,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东南部,却有一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设备十分先进的驴医院。
在埃塞俄比亚,驴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但许多驴子都因为太劳累而过早地死去了,它们的平均寿命只有9岁。
而在英国,驴子的平均寿命可达30岁,寿命的长短非常悬殊,这也让一些英国人为生活在非洲的驴子感到难过。虽然在很多非洲国家,驴子只是劳动的工具,但在西方,驴子同许多动物一样,是人类的宠物和朋友。
于是,有人就在埃塞俄比亚的首都建起了这所驴医院。医院里医疗水平高超,设施完备,设有手术中心、康复驴厩、食料库、草坪以及急救室、急救车等。生病受伤的驴子在这里会得到精心的照顾,很快就又生龙活虎起来。
近年来,医院还举办了多次“世界驴子研究会”,并成立了“驴权利保护者组织”,呼吁全世界的人都来关注驴的健康和生命。
奇特的喝咖啡习俗
用咖啡待客,是一般埃塞俄比亚家庭比较隆重的礼节。至亲好友或贵宾临门,主人都会以咖啡招待。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女主人会在煮咖啡时,穿上整洁的民族服装,披着“沙马”(一种雪白的两端印有鲜艳彩色花边的长披肩)。煮咖啡的炉子中,炭火要烧得通红,火上还要燃着香,与正煮的咖啡的浓郁香味混合在一起,使得满屋都芬芳四溢,让屋内充满热烈、欢快的气氛。
煮好咖啡后,要将咖啡倒入无把的小瓷杯中,然后由女主人双手捧给每个客人一杯,同时还会端上炒得焦脆、喷香的大麦粒(阿姆哈拉语称为“果洛”)以及自家烤制的别具风味的小点心。
在第一轮喝完后,女主人会在壶中加满水,与剩下的咖啡一起继续煮,煮好后再给大家倒上第二杯。喝完第二杯,再添上水继续煮,并敬上第三杯。一般到三轮后,喝咖啡即可结束。据说如果时间充裕,也有喝第四轮、第五轮的。如果喝完第一杯前,另有其他客人来到,也可以赶上和大家同饮。但是如果他在喝第三轮时来到,那就说明他的运气很好,也可以与大家一起喝第三杯。相反,如果新客人在大家喝第二轮时来到,那他就不能半路加入了,否则会认为是不吉利的。这时,女主人要专门再为他煮一次,待他喝完第一杯后,再与大家一同喝第二轮。
客人们在刚开始喝第一杯时,品尝上一两口时一定不要忘记称赞咖啡的味道,否则主人会认为你觉得咖啡质量不好,或者是女主人煮咖啡的技术欠佳,会引起不快的。这样,客人就享受不到第二轮、第三轮咖啡的美味了。
奇闻轶事——奇特的婚礼嫁妆标准
据说,埃塞俄比亚的小部落“索马里族”有着地球上最为新奇、最为独特的装饰。那里的女人们总是努力拉长自己的下嘴唇,直到嘴里可以放进一只大碟子为止。
她们把碟子放进嘴里是有原因的,为的是防止其他部落入侵时,将本部落的妇女抓去当奴隶。试着想一想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有哪个男人会喜欢嘴唇被拉大成碟子一样的女人呢
可是,这个奇怪的风俗一直流传下来,反倒成了今天一道独特的风景。在那里,女人的嘴唇拉得越大,结婚时新郎送给新娘的家畜就越多。
索马里族女人长到22~25岁时,便开始拉长下嘴唇,放进碟子。这种装饰必须在结婚前6个月完成。开始时在嘴里放进小碟子,随后逐渐放进大碟于,最后把嘴唇完全拉大。在嘴里放进最大碟子的女人可以从新郎家得到50头牛。这些碟子的直径,大的可以达到15厘米呢。
肯尼亚的风土人情
肯尼亚面积58万多平方千米,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东与索马里为邻,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连,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千米。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大部分为平均海拔1500米的高原。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
肯尼亚人口约3200万,全国共有42个民族,吉库尤族为最大部族,占全国人口的21%,其次是卢希亚族、卡伦金族、卢奥族和康巴族等。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斯瓦希里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全国人口的38%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6%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肯尼亚也有许多有趣的风俗习性和风土人情。
“树顶旅馆”
在肯尼亚的阿巴迪国家公园,野生动物资源很丰富,食草动物主要有大象、犀牛、野牛、河马和斑马等;食肉动物有狮子、豹和鬣狗等;还有灵长类的猩猩、狒狒、猴子等。夜晚是野生动物活动的时间。为了便于游客观赏,这里就在树顶上建起了旅馆。
其实最早在树顶建旅馆的是定居在这里的英国退伍军官沃里克。他为了方便狩猎和观赏动物,别出心裁地建起了树顶旅馆。后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爱丁堡公爵访问肯尼亚时,曾在这里下榻,从此树顶旅馆就声名在外。
这种树顶旅馆都建在粗大的树干上,离地面大约10~15米高,野兽是难以伤害到住在“旅馆”里的客人的。在树顶旅馆的旁边,还修建了很大的水池,水池中灌满了清水,以便引诱口渴的野兽。
每天下午,就会有一辆辆的旅游车满载着客人来到公园里。客人们用梯子攀上“旅馆”,“旅馆”里备有瓜果和食品。游客们稍稍休息以后,天色就暗了下来。
当黄昏到来的时候,“树顶旅馆”附近的动物就纷纷从隐蔽的地方走出来,三五成群地在水池里饮水嬉戏。这时候,观光的客人站在树顶旅馆的阳台上,趁着月色,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近在咫尺的动物了。有时候还能看到猛兽偷偷靠近水池边,袭击其他动物的惊险场面。
一时间,猛兽捕食的吼叫声、受惊动物的奔跑声、树顶旅馆游客手里的照相机的“咔嚓”声汇成一片。这种情景给游客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客人们居高临下,观赏动物的千姿百态,真是妙不可言。更令人惊喜的是,有一些猴子会灵巧地来到你身边,和你一起看热闹呢。
击鼓就餐的饭馆
肯尼亚蓓罗城的饭馆新奇有趣。游客在这里就餐,也许会终生难忘。这些小饭馆的建筑十分简陋,厚厚的墙壁是用土砖砌成的,屋顶上盖着长树皮。最引入注目的是,在饭馆的门口有一个直径1米、厚0.5米的大鼓。它用4根光滑的木棍支撑着,一位虎背熊腰的黑人兄弟站在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