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文明解密
23447800000010

第10章 神秘的非洲文明(2)

他首先发现的是,胡夫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了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此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例,又恰好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便能求出圆周率了。因此这位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这证明了古埃及人当时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并且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是多少。

此后,另一位英国研究人员带着精致的测量仪器又对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为零。在350米的长度中,偏差居然不到0.6厘米。

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一个远没有完全解开的谜。

亚历山大灯塔

在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中,埃及独占两个,即排名第一的胡夫大金字塔和排名第七的亚历山大灯塔。后者因为在航海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在古代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金字塔。

自从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亚历山大城后,这里很快就成了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海港和东西方贸易集散地。频繁来往的船只迫切需要一座灯塔来指引船只靠岸进港,于是这一古代奇迹就产生了。

在距亚历山大海岸1000米的地中海中央,有一座与海岸平行的小岛,名叫法罗斯。在托勒密一世时,这里曾修筑了一座长1300米的人工桥,将大陆与小岛连接起来,形成“工”字形的东、西两港。当时的东港为主要出入港,在法罗斯岛的东端,还有一块长约230米、宽200米的巨石。在大桥建成后,由苏思特拉图斯设计,在这块巨大的石头上建造了灯塔,并于公元前280年托勒密二世时竣工启用。

灯塔主要由4部分组成。顶部为平台,四角竖着海神波西顿的巨大青铜铸像;底部呈正方形,高60米,共12层,有300多个房间,供管理人员和卫兵居住,并有存放物资器材的仓库;第二部分为一座八角形的柱状建筑,高约30米;第三部分为圆柱形,高约15米,八根花岗石石柱支撑着8米高的穹隆状圆顶,是夜间导航的灯室;再向上便是海神波西顿的全身立像。整座塔高120米,如果加上塔基的话,总高度可以达到135米。塔内建有螺旋形石级通往灯室,塔外还有升降的吊车向上运送燃料。整座灯塔都是由石灰石砌成的,石柱则采用花岗石,有些部分还用大理石或青铜做装饰。

关于灯塔的导航方法,一直未见有文字记载。一说,矗立在岸边的高大塔身成为亚历山大港的标志,船驶到距海岸五六十千米处就能发现它;另一说是,灯室内装有一个巨大的磨光金属镜,白天能聚集阳光,反射到数1万米以外,夜间点火燃木指引船只进港;还有人认为,灯室内装有透明的水晶石或玻璃镜,类似现在的望远镜,坐在镜后就能用肉眼望见接近海岸的船舶。然而具体的导航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知。

最大的露天博物馆——卢克索

卢克索位于尼罗河畔,距开罗676千米。很多埃及人都认为,卢克索是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如果到埃及旅游不去卢克索的话,就好像访问中国时不到万里长城一样。

在漫长的岁月中,卢克索几度盛衰荣枯。到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70年),底比斯进入到了鼎盛时期,并成为东至巴比伦、西抵利比亚、南达苏丹的强大帝国的首都。于是,国王、王亲和权贵们开始大兴土木,在东岸建造起了许多宫殿和神庙,在西岸又开凿了墓穴和神庙。牢固的城池,宏伟的宫殿,巍峨的神庙,壮观的大臣府第和各国使节的宫邸,使它被古希腊人誉为“百门之城”。

后来,随着希腊和罗马军队的相继入侵,古埃及法老的政权逐渐土崩瓦解,全国的政治中心也北移了,卢克索也逐渐荒芜了。19世纪末期,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神庙、古墓和木乃伊等,至此卢克索的名声才又重新大震,并被称为“埃及历史的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等等。

倘若说金字塔代表的是埃及古王国(公元前2780~前2280年)时期的历史文明,那么卢克索的古庙和古墓则应该算是新王国(公元前1570~前1080年)时代的象征了。然而遗憾的是,随着千年岁月的流逝,曾经宏伟的建筑大多都已被湮没了,当年被视为太阳升起的东方——繁华的尼罗河东岸的“活人城”,也仅仅剩下了卡纳克和卢克索两座破落的神庙了。

最宏伟的神庙群——卡纳克

卡纳克神庙是迄今为止残存的古代最宏伟的神庙群,由许多神庙组成,东西宽约480米,南北长约550米,占地26.4万平方米。考古发现,古代应该还有一道高约12米的土坯墙将它的四周围住。

作为崇拜阿蒙神的场所,卡纳克始建于阿门荷太普一世(公元前1546~前1526年)。之后历代法老为宣扬其文治武功和统治政绩,逐渐不断扩大庙宇,增建了阿蒙神之妻莫特神庙和其子汉苏月亮神庙,以及各种厅、殿、堂、室等;或见缝插针,在庙内空地上竖立巨大的石像和高耸的方尖碑。整个庙宇前后延续建筑了近2000年,直到托勒密八世(公元前170年上台执政)才完全停下来。

相关链接——金字塔只是一座坟墓吗

一般人都会认为,金字塔仅是王室的墓穴。但是,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却不断提出质疑,比如第四王朝的法老为什么要建造两座金字塔?他们是不是想同时拥有两个坟墓?为什么在狮身人面像中没有找到木乃伊或墓志铭?一个国王耗费巨资,建造了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坟墓,然后再让人费尽心机地揣摩他自己葬在何处,是否有些不合逻辑呢?因此,很多研究人员认为,金字塔一定不仅仅是一座陵墓,它的设计建造中一定还有些其他的意图。

金字塔国王墓室的入口处,既是金字塔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最神秘的地方。金字塔中国王的墓室中央,有一条倾斜狭窄的通道通向顶部,埃及学者曾认为它们是“通风道”。但后来研究人员通过认真研究表明,这些洞口并非“通风口”。因为这个通道的设计构造非常复杂,且从内部一直通向金字塔的外部。既然如此,那么出口的建造也一定具有一些特殊的用处和目的。1993年,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盖特布莱克等使用微型机器人对王后墓室的南通道进行检测,最后发现这些通道最终被一扇石门挡住了,而且还采用了金属加固。由此可见,通道的里面应该蕴藏着什么秘密。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家在对金字塔研究后发现,墓室入口处的通道非常精确地指向了天上的星球。其中的一条通道指向小熊星座,另一条则指向天龙座的阿尔法星,也就是金字塔时代的北极星。难道千万年前的古代的专家们已经能够计算出天体的运动了么?学者们普遍认为,古埃及人并没有掌握太多的天文学知识,对天象也没有太多的研究,但金字塔和天体的奇妙关系却体现了他们精深的天文知识。

在金字塔中,国王墓室的通道是指向猎户星座的,而王后墓室的通道则指向天狼星,也就是伊希斯女神。从中可以看出,埃及人建造的通道具有极高的精度,能够相当精确地指向他们所膜拜的神灵。

另外,在吉萨的三座金字塔中,有两座的尺寸和方向都惊人地相似,而第三座很小。为什么第三座这么小,并位于其他两座对角线的偏左方向呢?研究发现,第三座金字塔是由法老王哈夫拉的儿子所建造的,而当时他与他的父亲有着相同的财富和权力,那为何他自己的坟墓却明显小于其他两座呢?这个问题也曾困扰了人们好多年,但后来谜团终于解开了。

原来,只要看看夜空中的猎户星座那两颗小星星奇特的排列方式就会明白,顶端那颗最小的星星恰好位于另外两颗星星对角线偏左的位置。所以埃及学的专家们提出,大金字塔不仅是法老陵墓,很可能还是举行宗教仪式之类活动的场所。

总之,金字塔是古人留给我们超越想象力的历史遗址。与整个古埃及一样,金字塔也是一个难于解开的谜。

古埃及文学的发展

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大多来自纸草文卷,虽然由于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的文卷不多,但从现有的来看,古埃及的文学作品内容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是一些预言、箴言、训诫之类的文献。

古埃及文学的逐步发展

古代埃及人用纸草书写,然后把写好的纸草卷起来,扎以细绳,以便保存。这样的纸草卷有长有短,有些作品手稿竟达十几米至几十米,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研究发现,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前2280年),就已产生了诗歌、歌谣、故事和箴言等。在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比较突出的文学遗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金字塔祷文,也就是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祈祷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另一类则是大臣墓地上的碑传。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民间文学的材料也被保留了下来。这些民间文学主要包括一些民歌,如农夫、打谷工、脚夫的歌子,大多都比较朴实、真挚。这些歌的原文也是在古王国的墓壁上发现的。

发展到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80~前1778年),埃及的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比如建筑、绘画、雕塑等,也都有了较大发展,作品中开始使用由中埃及语提炼出来的埃及古典文学语言。在这一时期,文学的作品中的口头创作的故事开始增加。文史家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最精彩的,因为它们在表达、描绘和修辞等方面都成为后来各个时期文学的典范。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古埃及文学的最鼎盛时期。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90年),埃及最突出的文学体裁就是写实的旅行记,同时还留下不少对神和对统治者的颂歌。

近现代的学者通过在埃及遗迹中发现的纸草卷上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资料,以及刻在金字塔墓壁、庙宇墙壁上的文字等,才逐渐了解了古代埃及文学的内容及发展情况。但是,大多数埃及的文学作品到现在也仍然无法得知其作者为谁人,因此通常就把这种荣誉归于虚构的或半神话式的古代智者。

文学作品的分类

古埃及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从形式上划分,古埃及的文学是先是有诗歌,后来又出现了散文。诗歌主要包括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宗教哲理诗等等;散文方面则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体作品,以及比较丰富的故事和旅行记等。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不易保存,很多作品都已经荡然无存了。流传到现在的,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从不同时期保存下来的资料来看,当时的文学体裁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主要的还是以上所列的几类。无论是在题材上或在体裁上,埃及文学都长期地影响了古代希腊的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的东方文学等。

古埃及文学的突出贡献

公元前332年,希腊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后,便修筑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后来,亚历山大城不仅成为希腊化世界商业中心之一,还成了一个着名的文化交流中心。

公元前30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又征服了埃及,并使埃及成为罗马领土的一部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埃及便成了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其中巴比伦城就是罗马人统治时期建立起来的一座名邑,也是当时的埃及首都。公元641年,巴比伦城又被阿拉伯人攻占,从此埃及便又开始由阿拉伯人统治。而埃及文学也从此逐渐成为阿拉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埃及文学的成就和影响都是举世瞩目的,之所以值得提起,不仅因为古埃及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世俗文学,而且还因为现代文化也是通过希腊罗马而继承了古代埃及遗产的。此外,古代埃及文学还激励了希腊人,并使他们在诗歌和散文方面获得了辉煌的成就。

延伸阅读——古埃及的宗教信仰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宗教就像一根线,把古埃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连接起来了。保留至今的古埃及文物或遗迹,大多都与宗教有关。这证明,宗教在古埃及社会中起过在其他国家中不曾起过的作用,它与古埃及人的整个生活密切联系,也使得古埃及的文明更显得独具一格。

在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包括三种信仰,即神与人的关系、创世说和来世说。

古埃及人和神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诸神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世上出现罪恶,是因为人违背了神的意愿;造孽的人终将遭报应,行善的人必会获得奖赏。古埃及人认为,神的引导是经由舌和心实现的。因为心是做出决定、制定计划器官;舌则将决定和计划公诸于众的。这两个器官对人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古埃及人相信,世界是有始无终的。世界原来是一片混沌,经过创世神的创造和整顿,世界才开始存在。

关于古埃及人对死亡的态度,可以参见新王国时期一座墓室里的铭刻:“原来喜欢走动的人现在被禁锢着;原来喜欢穿戴盛装的人现在则穿着旧衣服沉睡;原来喜欢唱的人现在置身于没有水的地方;原来富有的人现在来到了永恒和黑暗的境界。”而另一个墓室的墙上也写着:“西部(死者的领域)是睡眠的国土,漆黑无光。死者在那里唯一的事情就是睡眠。他们从不醒来见他们的父亲和母亲,见不到他们的弟兄。他们的心里没有妻子和儿女。生命之源的水对他们只是渴。”

按照古埃及人的观念,人活在世界上主要依靠两个要素:一个是看得见的人体,另一个则是看不见的灵魂。灵魂“巴”的形状是长着人头、人手的鸟。人死后,“巴”便能够自由地飞离尸体,但尸体仍是“巴”依存的基础。因此,活着的人要为亡者举行一系列的复杂仪式,让他的各个器官都能在死后重新发挥作用,让木乃伊能够复活。而亡者在来世生活,同样要有坚固的居住场所。因此,古王国时的金字塔以及各种墓室等,便都是亡灵永久生活的住地。古埃及人还认为,现世是暂时的,来世才是永恒的。这也就是现在人能在埃及看到的陵墓和庙堂,但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古代村落遗迹的缘故。

迦太基古城文明遗址

迦太基是北非的着名古国,位于现在的突尼斯境内。约公元前814年,迦太基古国由腓尼基城邦推罗移民所建造。据传说,推罗王国中发生了内乱,公主在忙乱之中出逃,在大海上漂泊了几天后到达了突尼斯。后来,公主向柏柏尔人的部落首领借了一张牛皮之地安身,随后,聪明的公主将牛皮剪成一条条细细的皮丝,然后连结起来,在山丘上围起一块土地,建成一座城市,取名迦太基。从此以后,这里就成了腓尼基人在北非奴隶制国家的首都,又成为一所繁华的贸易和文化中心,并很快成为当时仅次于罗马的世界第二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