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下)
24386000000003

第3章

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在忧愁人面前不要表现出欢乐,在哭泣人面前不要发笑,在失意伤心人面前不要自尊自大。比喻为人处世要谨慎。

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明·吕坤《呻吟语摘·人品》

不应当说的话不说,说出来的话一定要得当;不该做的事不做,做的事一定要成功。

大凡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若还苟且粗疏,定不成一件事。

——明·吕坤《续小儿语》

凡是做一件事,就要认真对待一件事。如果马虎随便,疏忽大意,必定做不成一件事。比喻做事应当认真细致。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做事要谨慎以免得事后后悔,已经后悔了就要及时纠正过来,一味后悔是没有用的。

事必要其所终,虑必防其所至。

——明·吕坤《呻吟语摘·识见》

做事必须想到它的后果,考虑问题要预防意外的事情发生。

屋漏尚有十目十手,为人上者,分毫护不得,如之何弗慎?

——明·吕坤《呻吟语摘·省察》

在自己房间做的事,尚且不能掩人耳目,身居高位的人,更是一点也遮盖不住自己的言行,为何不特别谨慎?

枕虎以寝,能无啮乎。

——明·方孝孺《杂问》

枕着老虎睡觉,难免不了被吃掉。比喻做事要谨慎,不要冒险而行。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

——明·方孝孺《慎斋箴》

人们为人处事,往往成功于谨慎,失败于任性。

悔悟于后,不若省察于前。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事后有所悔悟,不如事前考虑周全。

怒中之言,必有泄露。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愤怒时说的话,必然有不当之处。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高兴时的言语多有失信,发怒时说的话多有失体。

事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做事情决不能轻视、疏忽,虽然最微小最容易的事,也都应当慎重对待。

凡事皆能谨于几微,则不至于差之大矣。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凡事都能从微小处谨慎,最后就不至于有大的差错。

一毫省察之不至,即处事失宜,而悔吝随之,不可不慎。

——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一丝一毫省察不到,就会对事处理失当,悔恨会随之而来,因此不可不谨慎。

轻言则人厌,故谨言为自修之要。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说话轻率会让人讨厌,因此言语谨慎是修身的要旨。

句句蓍实不脱空,方是谨言。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每句话都落实不白说,才是说话谨慎。

凡事皆当谨始虑终。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凡事都应该谨慎开始而考虑结束。

轻言则纳侮。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信口乱说就会招致侮辱。

无行所悔,最为难事。

——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不做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这是最难以办到的。

终身让车,不枉一舍。

——明·杨慎《风雅逸篇》

一生都给别人的车子让路,即使自己只走三十里也值得。比喻礼让慎行。

成事之人不易事,见事之人不多事。

——明·余祯稷《耻言》

能成就大业的人,不会把要做的事看得很容易;了解事情的人,不会节外生枝地多事。

慎者美德也,而过用之,则流于葸。

——明·朱舜水《慎》

谨慎是人的美德,但过于谨慎,就会趋向于怯懦。

逊其志者,谦受益也;务时敏者,敏则有功也。

——明·朱舜水《逊敏》

为人谦虚谨慎,就会受到益处;属于得时务并能做到敏锐,就会取得成功。

谨者如盐梅之于五味,无所往而不宜者也。

——明·朱舜水《谨》

谨慎就如同盐梅对于五味,无论怎样做都合适。

学者工夫,须要极细密,越细密越广大。

——明·章懋《枫山章先生语录》

学者的工夫必须要特别精细周密,越细密就会越博大精深。

执盈玉者弗失,以纵步失之;驰峻阪者弗失,以康衢失之,敬与不敬固如此。

——明·彭汝让《木几冗谈》

手持满袋玉石走路的人不会摔倒,漫不经心走路的人却容易摔倒;在险峻的山坡上快走的人不会摔倒,在宽大平坦的路上走的人却容易摔倒,谨慎与不谨慎就是这样。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为人处世要尽量少说话,言多必失。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凡事都应当留有余地,得意了不要过度。

慎独则心安。

——清·曾国藩《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将赴天津示二子》独自一人时也要谨慎行事,这样心里就安稳。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清·曾国藩《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字寄纪瑞左右》福分不要无节制地受尽,权势不可以任性地滥用。

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不自重的人必然招致侮辱,不谨慎的人必招来祸患。

盛喜盛怒切不可发评论,即使用心矜持,终有语病。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特别高兴或生气时切不可随便发表评论,即使心里想要谨慎,言语也总会有失误。

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以与深计。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轻言妄动之人,不可与他计议大计。

任事在人后,见事在人先,以之涉斯世,庶几无尤焉。

——清·袁枚《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余天性不饮,故反之作不饮酒二十首》做事比他人谨慎,见解又比他人高明,用这样的态度处理世事,就不会有过失差错。

一日不学则心坠,一时不敬则心放。

——清·申居郧《西岩赘言》

一天不学习志向就会坠落,一时不谨慎思想就会松弛。

凡众人聚会处,说话最要检点,恐犯人忌。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在众人聚会的地方,说话必须谨慎,不要冒犯了他人的忌讳。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做事不可随意乱来,说话不能信口胡言。

过慎反生疑,写极熟字,审视亦或似讹。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过于谨慎反而会生疑,书写特别熟悉的字,仔细地审视也感觉得像错了。

乘兴说话,最难检点。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人在兴奋的时候言语,最难注意分寸。

任大事,不觉难;作小事,不敢忽。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做大事情不怕困难,做小事情不敢疏忽大意。比喻谨慎从事。

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

花如果能懂人话会惹出许多麻烦事来,石头不能说话故最令人满意。比喻要慎言。

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天。

——清·龚自珍《释言》

树木若有裂纹便是病,虫子多鸣叫就不可能飞上天。比喻话多有失,灾祸必至。

处患难者勿为怨天尤人之言,处贵显者勿为矜己傲人之言。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身处患难的人不要说怨天尤人的话,身处显贵的人不要说自尊自大的话。

防人疑众,不如自慎。

——清·郭嵩焘《日记》

对他人提防怀疑,不如自己谨慎行事。

事后掩饰,不如慎始。

——清·郭嵩焘《日记》

事后掩饰过错,不如开始就谨慎。

小心多,失足少。

——清·金埴《不下带编》

小心谨慎多,失误过错就会少。

舌尖飞,泄心机。

——清·金埴《不下带编》

舌尖一动,心中的秘密就容易泄露。比喻要慎言。

凡做事须从容细密,事事有条理;勿卤莽粗疏,有初鲜终。

——清·陈确《书示两儿》

凡做事必须从容细密,事事有条理;不要卤莽,疏忽大意,有头无尾。

圣学之要,只在慎独。

——清·陈确《学谱》

圣人之学的重要,只在于独自一人时也能谨慎从事。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则能自知而自改矣。

——清·陈确《瞽言》

慎待不是亲眼看到的事,警戒不是亲耳听到的事,就能自己了解并改正错误。

语言切勿刺人髓骨,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清·陆陇其《三鱼堂集》

言语不要尖刻伤人,开玩笑切戒触人心病。比喻要慎言。

六耳不通谋。

——清·翟灏《通俗编》

三个人不能筹划事略。比喻协商机密之事不能有第三者参与。

日出万言,必有一伤。

——清·黄小配《大马扁》

一天说了上万句话,必然有一句会伤人。

事纵放得心下,再慎何妨。

——清·梁章巨《浪迹丛谈·巧对补录》

事情即使可以放心,再谨慎一些也不会有过错。

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顾图河《任远》

即使思考上百次而有一次疏忽,也可能失败;即使有百般机巧但缺乏真诚,也难以成功。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清·王豫《蕉窗日记》

不可在欢乐时过多说话,不可在痛快时轻视事情。比喻谨言慎行。

轻言则纳侮。

——清·王豫《蕉窗日记》

如果说话随意不谨慎,就会招致侮辱。

成德每在困穷,败身多因得志。

——清·王豫《蕉窗日记》

成就德行常常在穷途困境的时候,身败名裂常常在飞黄腾达的顺境。比喻困境易使人谨慎上进,顺利容易使人忘乎所以。

一念之差,百身莫赎。

——清·汪辉祖《学治臆说·志趣宜正》

一个念头的差错,一生的努力都无法弥补。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对失意人不要谈自己得意忘形的事,在得意时不要忘了失意的时候。比喻要谨言慎行。

对痴人莫说梦话,防所误也;见短人莫说矮话,避所忌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

对着痴呆人不要说梦话,以防产生误会;在个子小的人面前不说矮的话,以避忌讳。比喻慎言。

忠信,所以进德也。

——《易经·乾传》

诚实守信,可以使人提高道德修养。

有其信者必行之。

——《易经·序卦》

守信用的人必然说到做到。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

——《易经·困·彖辞》

言语不守信用,只会空谈必行不通。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易经·系辞上》

言行,是有德行的人立身的关键;话一出口,就决定了人的荣辱。

人之所助者,信也。

——《易经·系辞上》

对人最有益的东西就是诚信。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诗经·郑风·子矜》

不诚实的人的言语,人家是不会相信的。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诚心诚意,决不反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算是真正知道。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论语·阳货》

诚实就能受到别人重用,勤快就能取得成功。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古人不随便说话,由于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能够认真对待。

文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说话必须守信用,做事必须果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为政》

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有什么还值得肯定?

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卫灵公》

说话要忠诚老实守信用,行为要朴实严肃。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论语·卫灵公》

可以跟他人说的话不说,则失去人的信任;不可以跟他人说的话说了,叫做说得不恰当。比喻聪明的人说话,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

话一说出口,即使用四匹马拉的快车也不能够追回来。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诚信,是自然规律;追求诚信,乃是做人的道理。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离娄上》

待人特别真诚却不能使别人感动,这是没有的事;如果待人不真诚,就不可能令人感动。

君子不亮,恶乎执?

——《孟子·告子下》

有德行之人不讲诚实信用,还怎能保持高尚情操?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荀子·大略》

不做实事的人,爱说过分的话;不讲信用的人,说话却装得很诚实。

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

——《荀子·大略》

说话诚实的人,在于区分哪些话可信,哪些话不可信。没有把握的话不要去说,不合乎道理的事不去做。

致忠信,笃仁义,足以竭人矣。

——《荀子·王霸》

真诚守信,礼貌仁义,足以把天下的人才都集中过来。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荀子·王霸》

政令一经公布,即使看到有成败得失,仍然不失信于人民;国家之间的盟约一经订立,即使看到了有成败得失,也不失信于盟国。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不苟》

诚实,是君子必须坚守的美德,也是治理政事的根本。

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荀子·不苟》

诚实守仁之心必须表现在外面,表现在外面各方面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进一步就能使邪恶改正为善良;以诚实之心推行道德和正义办事就条理清楚,办事条理清楚就明白易懂,明白易懂就能改变不良的恶习。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

——《荀子·不苟》

平常说话必须诚实可信,日常行为必须小心,不随波逐流,也不自以为是,这样的人才叫诚实的人。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修身》

有德行的人修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重要的了。

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

——《荀子·修身》

诚恳老实并且又听从长者的善意规劝,才是个好少年。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荀子·修身》

行为谦恭忠信宽厚,以礼义为法度,性情仁爱,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哪怕被困在边远地带,人们没有不尊重他的;凡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干,享乐的事就让给他人,诚实恳切实在,谨守法度而又明察事理,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哪怕被困在边远地带,人们没有不信任他的。

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矣;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

——《荀子·荣辱》

有德行之人对他人诚实守信,也希望他人对自己诚实守信;自己忠厚待人,也希望他人亲近自己;自己品行正直,办事公正,也希望他人用善意对待自己。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

——《荀子·非十二子》

相信应当相信的,这是诚实;怀疑应当怀疑的,也是诚实。

诚信如神,夸诞逐魂。

——《荀子·致士》

诚信就能应变如神,虚夸狂妄就会毁损精神。

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

——《荀子·臣道》

忠诚守信不阿谀奉承,进谏争辩不谄媚迎合,刚直果断,思想正直,没有私心杂念,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做臣子的根本原则。

忠信端悫而不害伤,则无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质也。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礼义以为文,伦类以为理,喘而言,臑而动,而一可以为法则。

——《荀子·臣道》

忠厚守信,正直诚实,不伤损别人,无论跟什么人交往都必须这样,由于这是仁人的本质。以忠厚守信为本质,以正直诚实为准则,以礼义为规范,以统属关系为原则,这样,即使是细小的言行也都可以作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

——《韩非子·难一》

凡弄虚作假都不会久长,也掩饰不住。

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韩非子·难一》

品德高尚的人重视礼节,尽量忠诚信实;而在战场作战,应尽量虚假诈骗。

言语辩,听之说,不度于义,谓之窕言。

——《韩非子·难二》

言语得巧妙,听起来叫人愉快,可是不能符合理义,这叫做欺诈不实之言。

借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韩非子·外储说上》

依赖虚伪的言辞,足可以欺骗一国的人;但在事实考验面前,却连一个人也蒙骗不了。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遵守小信用,大信用就能建立,因此英明的君王要建立自己的信用。

巧诈不如拙诚。

——《韩非子·说林上》

巧妙的诈骗不如笨拙的诚实。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

——《韩非子·五蠹》

人们所说的贤良之人,是指他们有坚贞诚信的品行。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枢言》

诚实守信,是办好一切事物的重要所在。

中不精者心不治。

——《管子·心术下》

心不坦诚真挚,就不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折也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

——《管子·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