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下)
24386000000004

第4章

百折不挠,就是勇敢;不掩盖缺点,就是真诚。

圣人之诺已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

——《管子·形势》

圣人是否承诺,先看是否合乎理义,合乎理义,就承诺;不合乎理义,就罢了;行得通的,就答应;行不通的,就罢了。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管子·形势》

看起来一定能成功的事是不值信赖的,口头上答应一定办到的诺言是不能轻信。

信不足,安有不信。

——《老子》

你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对你就失去信任。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音善信。

——《老子》

居住要如同水那样择地,心地要如同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如同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如同水那样真诚。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为人处事要忠厚,不要苛刻;要朴实,不要浮华。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

——《老子》

信任的人相信他,不信任的人也相信他,这就得到了信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诚实的话不华丽,好听的话不诚实。

轻若者,必寡信。

——《老子》

轻率地许诺别人的人,肯定是很少恪守信用。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轻易许诺别人的人,必定会很少得到人们的信任,把事情看得很简单的人一定会有更多的困难。

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庄子·列御寇》

对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表现得很热切的人,也往往会突然背离正义,好比逃避烈火一样急不可待。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父》

实在的人,是最真诚的,不真诚,就不能感动人。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庄子·人间世》

与人交往,近处的必须以守信用相亲近,远处的必须忠守自己的诺言。

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庄子·人间世》

忿怒的由来,往往是因为来自于花言巧语和措辞偏激失当。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言而无信的人,做事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

水源污浊下游的水流就不会清澈,说话不守信用声誉必定受到损害。

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

——《商君书·垦令》

对错误的行为不隐瞒,那么在做官的人中就会是清正廉洁的人。

素信者昌。

——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威王问》

一贯守信用的人必定会有所作为。

忠不避危,爱无恶言。

——《晏子春秋·外篇七》

忠诚则不回避危险,喜爱则不说邪言恶语。

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犹非也。

——《晏子春秋·外第八之三》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这都是错误的。

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

——《谷梁传·成公九年》

为尊贵的人掩瞒耻辱,为贤明的人隐瞒过错,为亲人隐瞒疾病。比喻不诚实。

讳莫如深,深则隐。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隐瞒是因为事件重大,事件重大就会深隐。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说过的话之所以算,是因为诚实守信。

忠自中,而信自身,其为德也深矣。

——《国语·晋语》

如果心地忠厚,言而有信,他的道德修养就是崇高的。

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史典·愿体集》

诚实的人即使不怀疑别人,别人也相信他;多疑的人不相信别人,别人也怀疑他。

失信不立。

——《左传·成公八年》

失去信用就难以立身处世。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左传·僖公十四年》

不守信义必然惹祸,失去援助必然灭亡。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左传·隐公三年》

不是发自心灵深处的诚信,订立誓约也毫无意义。

能信不为人下。

——《左传·昭公元年》

能够坚守信用就不会屈居人下。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左传·昭公八年》

有德行之人说的话,既讲信用又有根据。

苟信不继,盟无益矣。

——《左传·桓公十二年》

如果不能始终坚守诚信,即使订立盟约也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为人,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口直未干而背之,可乎?

——《左传·襄公九年》

盟誓才结束就违背诺言,这如何可以呢?

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吃回自己说出的话多了,能够不长得很肥胖吗?比喻说话不守信用。

口言不忘信。

——战国·鲁·尸佼《尸子》

说话不要失去信用。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战国·楚·屈原《离骚》

我本来知道忠诚守信会招来祸患,但我忍受着痛苦不肯舍弃它。

虑无变扰,忠无过罪。

——《战国策·赵策二》

深思熟虑,就不会有祸乱干扰,忠诚守信就不会发生过错。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淫词》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没有比这可恶的了。

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贵信》

恪守信用再恪守信用,哪一个人不接近你呢?

君子诚之为贵。

——《礼记·中庸》

有德行之人以诚实为贵。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礼记·大学》

如果真心诚意地去做一件事,虽然暂时不成功,但也相差不远了。

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礼记·大学》

做一个诚信的人,不要自欺。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金玉并不是宝物,而忠诚守信才是最可宝贵的宝物。

信以结之,则民不倍。

——《礼记·缁衣》

用信义团结民众,民众就不会背离。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

——《礼记·表记》

有德行的人不随便对人说不可能实现诺言的话,所以他说的话都会受到人们的信任。

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

——《礼记·表记》

许诺别人的要求而又不实现诺言,所招致的怨恨比一开始就不允诺所带来的怨恨还要大得多。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礼记·表记》

嘴上许诺而实际上又不实现诺言,抱怨和灾祸就会降临到身上。

马悫愿顺,然后求其良材焉;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

——汉·刘向《说苑·尊贤》

马先要驯良温顺,然后才能要求其负重致远;人一定要忠诚敦厚,然后再要求其学识和才干。

诚无垢,思无辱。

——汉·刘向《说苑·敬慎》

为人诚实,善于思考,就不可能遭受羞辱。

口锐者多诞而寡言。

——汉·刘向《说苑·尊贤》

能说会道之人,常常多虚言而少信用。

布令信而不食言。

——汉·刘向《说苑·政理》

发布命令要守信用,不要食言。

端悫生达,诈伪生塞。

——汉·刘向《说苑·至公》

端庄诚实使人明达并且有见识,诡诈虚伪使人庸俗并且闭塞。

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

——汉·刘向《说苑·说丛》

河水背离了源头就会枯竭,人背离了信誉名声就无法树立。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汉·刘向《说苑·说丛》

有志之人不会由于利益或者祸患而改变自己的信条。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马首先看它是否受过驯练,然后才看它是否素质优良;人首要先看他是否诚实,然后再看他能力怎么样。

口惠之人无必信。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喜欢口头上给人承诺的人说话必定不守信用。

弦高诞而存郑,诞不可以为常。

——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弦高说谎却使郑国免遭灭亡,但不能因此就认为随时都可以说谎。比喻战时可以巧施计谋,但平时还是应该诚实守信。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

——汉·王充《论衡·艺增》

赞誉人不要把不好的说成好的,批评人不要把好的也说成不好的。

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

无数祸乱的根源,都出自猜忌与怀疑。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守信之人反而受到怀疑,忠心之人反而遭受诽谤,难道这样还能不心怀怨恨吗?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与其得一百斤黄金,还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允诺。比喻为人要一言重千金。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如果要想别人听不到你说了什么,就最好是不说;如果要想别人不知道你做的事,就最好是不做。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汉·荀悦《申鉴·俗嫌》

为人,不接受虚妄的言谈,不听信虚浮的方法,不赞美浮华的名声,不做虚假不实的事情。

实之与实,如胶似漆;虚之与虚,如薄冰之见昼日。

——汉·韩婴《韩诗外传》

诚实人与诚实人友好相处,友谊如胶似漆;虚伪人与虚伪人小人相交,情感如薄冰见到了太阳。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

对自己不要自欺,对别人也不要欺骗。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汉·韩婴《韩诗外传》

对待别人诚恳,即使关系疏远也会密切起来;对人虚伪,即使关系亲近也会疏远起来。

伪诈不可长,空虚不可守。

——汉·韩婴《韩诗外传》

虚伪欺诈不能长远,空虚的事物不能够保守。

论而相欺,不若忠论而诚实。

——汉·王符《潜夫论·实质》

高谈阔论常常是欺骗人,不如忠诚老实的言论。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真诚谨慎,这是品德道义的根源;虚夸诡诈,这是世道很乱的原因。

以正辅人谓之忠,以邪导人谓之佞。

——汉·桓宽《盐铁论·刺义》

用正道帮助别人称为忠诚,用邪道引诱别人称为伪善。

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

即使有真诚守信的心愿,但如果不知道见机行事,也将会走上危亡的道路。

朴直者近忠,便巧者近亡。

——汉·陆贾《新语·辅政》

朴实正直的人必然忠诚,巧言谄媚的人必然灭亡。

忠无不报,信不见疑。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忠心的人没有不得到报答的,诚信的人不会被人怀疑。

人不患其不知,患其诈也;不患其不富,患其无厌也。

——汉·刘启《重廉士诏》

人不担心他不聪明,而担心他是否诚实;不担心他不富有,而担忧他是否知足。

勿恃功能,勿失忠信。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出师》

不要自恃有多大的才能,不要失去诚挚和信义。

同言而信,信在言前。

——三国·魏·徐干《中论》

有共同语言就能相互相信,而且没说话之前就已经相信了。比喻诚信是交往的前提。

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三国·魏·嵇康《释弘论》

说别人坏话似乎可信,却不能说他诚信;故作激进的人似乎忠诚,却不能说他没有私心。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好生》

不以千乘之国为重,却以一句话的信用为重。

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仪解》

有学问的人必须先学会忠诚正直,随后才去培养他的聪明能干。奸诈并且有才干的人,就如同豺狼一样不可接近。

信者逆信,诈者逆诈。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

诚信的人,认为别人也是诚实守信的;欺诈的人,认为别人也是欺诈的人。

忠至者辞笃,爱重者言深。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最忠诚的人说话纯朴厚道,爱得很深的人说话情意深重。

信之于民,国家大宝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取信于民,是国家最可宝贵的财富。

非知之难,其在行之信。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了解一个人并不难,重要在于能否信得过。

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以诚待人不虚情假意地吹捧,对自己要勤俭,对有功劳的人要给予重重的奖赏。

民非信不立。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会一事无成。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晋·杨泉《物理论》

以诚实守信对待人,天下的人都会信任你;不以诚实守信对待人,连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会怀疑你。

至诚则金石为开。

——晋·葛洪《西京杂记》

特别真诚,就是如同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

新剑以诈刻加价,弊方以伪题见宝。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

在新铸的剑上刻上古代标记来提高价格,在没有效验的药方上托名医来表示珍贵。比喻虚假骗人。

荀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犹欣然受之。

——晋·傅玄《傅子》

如果所说的话出于一片真诚,即使说得不完全对,人家也会高兴地接受。

祸莫大于无信。

——晋·傅玄《傅子》

最大的祸患莫过于失信于人。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晋·傅玄《傅子·义信》

以诚信待人,缺乏信用的人也会追求信用;以欺诈待人,平时最守信的人也会变得缺乏信用。

推赤心置人腹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为人,推心置腹,真心待人。

仁者行之宗,忠者义之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鲍永传》

仁爱是行为的宗旨,忠诚是道义的根源。

信不由衷,盟无益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

相互信任不是真心诚意,订立誓约也毫无意义。

石以坚为性,君勿轻素诚。

——南朝·宋·鲍照《拟古》

石头以坚硬为本性,人不要轻视诚挚的品格。

一言白璧轻,片善黄金贱。

——南朝·梁·刘孝绰《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一句诚信的话比玉石还重,做一点好事比黄金还贵重。

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

待人诚恳,即使不说什么人家也会信任你。

养其心莫善于诚。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提高自己的修养,最关键的是培养诚实的品德。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唐·魏征《群书治要·老子》

如果对别人不诚实,那么别人对自己也就不讲诚信。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唐·李白《侠客行》

大丈夫一诺重千金,五岳倾倒也显得轻微。

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

——唐·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承诺别人的话,比千金还要贵重。

上贵见肝胆,下贵不相疑。

——唐·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居上位的人以肝胆相见为贵,老百姓就会以彼此信任为重。

人心恶假贵重真。

——唐·白居易《古冢狐》

人心厌恶虚假,以重视真诚为贵。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之伪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天可度》

看上去一片赤诚之心,其实是花言巧语,满嘴假话。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心反复间。

——唐·白居易《太行路》

道路难走,不是由于山水阻隔,关键在于人心无常,缺少坚定守信。

若不推之于诚,虽三令五申,而令不明矣。

——唐·白居易《策林》

如果不以诚信的态度去推行,即使再三强调,而命令也是说不清楚的。

人情翻覆似波澜。

——唐·王维《酌酒与裴迪》

人情冷暖如同波澜一样变幻无常。比喻人世间缺少真诚。

人或罹谮,比肩狐疑。

——唐·刘禹锡《口兵戒》

人如果遭到诽谤,就会使众人产生怀疑。

去敌气与矜色兮,噤危言以端诚。

——唐·刘禹锡《问大钧赋并序》

不要怒气冲冲与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吓人的话,要努力培养诚信的品德。

推诚人自服。

——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如果待人诚恳,那么人家自然信服。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竭尽忠诚可以杜绝嫌疑猜忌,一心为公可以止息谄媚诽谤。

贤莫大于成功,愚莫大于吝且诬。

——唐·柳宗元《全义县复北门记》

品德高尚莫过于取得成功,道德卑劣莫过于吝啬而虚伪。

知之难,言之难,听信之难。

——唐·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

了解很难,进言也很难,信任也很难。

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只要说的话诚实可信,就不要由于他是老百姓而不任用。

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

知道其事而不告诉别人,称之为不仁义;告诉别人而不说实话,称之为不讲信用。

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者,其唯信乎。

——唐·武则天《臣轨》

能够坚守如初,始终不渝,只有诚实之人能做到。

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

——唐·武则天《臣轨》

不讲诚信,没有办法使百姓对自己亲近。

诚信者,即其心易知。

——唐·武则天《臣轨》

诚信的人,他的内心容易让人知道。

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

——唐·武则天《臣轨》

把诚信当做根源的人,叫作君子;把奸诈虚伪当做根源的人,叫作小人。

人之所以为贵者,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信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