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即回到师父身边,向师父谢了罪,然后又愤愤地说:“但是,那个和尚,您的徒弟,他不该出语伤害您!他竟然说:‘即使你师父也不是我的对手!’”师父听后哈哈大笑说:“那家伙耍了一个花招。他是在激你生气,激你发怒。因为你一发怒,身上便会出现一个破绽、一个漏洞,他就能够看清你的弱点,然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弱点来战胜你。”
的确,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愤怒的状态时,他的整个身心便会失去平衡,出现分裂、漏洞和破绽,而这就意味着生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当你作为一个平衡、完整的人出现时,你的能量是凝聚的,因而你是强大的;当你是一个整体时,对方便看不透你,他就不会利用你的弱点和破绽来战败你。而一旦你发怒,一旦你失去平衡,出现漏洞时,对方就会立刻看穿你,利用你的弱点来攻击你。
这一手段其实在武林中使用十分普遍,许多武士在决斗时都曾采用过这一战术。他们在摆开架势前故意讲一些侮辱对方的话,使他发怒,使他失去平衡,出现漏洞。这时候,如果对方上当,他就必败无疑。因为此时他失去了整体性,他的身心的各个部位已不能够互相协调地配合,他的整个阵势已经乱了,能量自然就无法聚集,因而就没有战斗力。这时候,你只要窥准他的弱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伏他。
不光是决斗,普通的生活中也一样,不少人都曾因愤怒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情。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就是一个心眼狭小又缺乏自控力以致酿出人间悲剧的一个典型。他听信小人谗言,冲冠一怒,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把自己的爱妻一剑送入黄泉。及至觉悟,已为时晚矣。痛不欲生的奥赛罗自尽身亡。试想,如果当时奥赛罗稍微冷静下来,对事件有一个理智的估计的话,就不会作出这样的非理智的事情了。
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当受到侮辱或攻击时,过度的愤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只能使你陷入困境。由于情绪失控,头脑不清醒,就更难达到摆脱困境的途径。所以,唯一可取的做法就是保持冷静。冷静是一种积极的、由静转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能使自己客观地从对方的攻击中寻找出其不符合事实、不近情理之处,抓住他的弱点,分析他的目的,然后采取对策,加以揭露,予以反击,使自己从劣势转为优势,转危为安。
冲动是魔鬼,面对讥讽,嘲笑、谩骂,侮辱,欺凌,嫉妒时,请不要被激怒!我们应切记,发怒就是玩火自焚。当你怒火中烧时,千万要冷静,把激动的强度降到最低限度,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样,才能免于被人利用,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失败,或做出令人痛心、后悔的事。
原谅别人,其实就是解放自己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海格力斯的大英雄。一天,他在一条坎坷不平的山路上行走,突然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他便用力踩了那东西一脚,没想到那东西不仅没有被他踩瘪,反而膨胀起来,体积迅速增大了一倍。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下去,结果那东西越砸越大,最后竟然把路堵死了。
正当海格力斯束手无策的时候,山里走出一位圣人。他说:“朋友,赶快停止吧,忘了它,离它远去吧!不知道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会小如当初;你要是侵犯它,与它为敌,它就会迅速膨胀,和你敌对到底,堵死你前行的道路。”海格力斯听从了圣人的劝告,离它而去。此时,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坦途。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仇恨袋”,只是我们平常没有发觉罢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和他人产生摩擦,发生矛盾,如果不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会扩大纠纷,加深隔阂,从而陷入永远无法解脱的纠葛和痛苦之中。这便是我们心中的“仇恨袋”,它阻碍了人与人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影响了我们的快乐,或许还会隔断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而惹怒它的恰恰是我们的狭隘和自私。
所以,扔掉那可恶的“仇恨袋”吧,即使舍不得,也要用它盛满理解和宽容。
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后,在总统就职仪式上,他邀请了当初被关在罗本岛监狱长达27年时看守他的3名看守,让在场的人十分感动。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人们常常因为挫折和失意而怨天尤人。当我们经历过人生的痛苦和磨难后,便会懂得人生的真谛。
勃富勒说:“不肯宽恕别人的人是最坏的人。”朗宁说:“能宽恕别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将别人的错误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更好。”傅勒说:“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须知每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原谅的时候。”斯达尔夫人说:“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一个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他的伤口将很难愈合。会使你从内到外反复折磨自己,直到耗损了你的健康与快乐。宽恕不能改变过去,但它能拓展未来。”
斯宾诺莎说过:“心不能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你不要觉得有多少人伤害过你,有多少次受到了不公的对待,而要向前看,原谅他们,这不仅是为他们,也是为你自己。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到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身上,你就很难集中精力关注自己的未来,就很容易在责备的流沙中越陷越深。
要明白,恨的生命力不仅比爱强,而且还非常长寿,一旦在人的心田寄生下来之后,人活多长,它就活多长。研究大脑机制的科学家发现,人在恨的同时伴有愤怒和强烈复杂的化学反应。每恨一次,恨就通过心理和化学机制强化一次。由于人类大脑具有回忆功能,因此每次回忆都在激化恨的生长。
报仇是记恨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常常说:“以牙还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仇不报非君子”。然而,“冤冤相报何时了”。恨在人的心里疯长,就会占据和消耗人的大部分能量,妨碍了人原本能做的许多事。如果将仇恨压在心里,人就会变得虚伪。因此,我们更提倡化干戈为玉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要知道,记恨是拿以前的不快来扼杀现有的快乐。所以,“忘掉过去的一切”是对伺机报复者的最佳劝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学会宽容。宽容,就是给别人一个理解自己、喜欢自己的机会。如果你忘记别人的好,记住别人的坏,那么你的心里就永远充满仇恨;如果你忘记别人的坏,记住别人的好,那么你的心里将永远洒满阳光。
我们知道,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包容可以使我们真正放下心中的烦恼和不平衡的情绪,让我们在失意之余有机会喘一口气,恢复体力。包容是一种心理平衡。我们没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对于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和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以及没有意义的琐事,我们应该及时地忘掉,别放在心上,以免伤害自己。
当然,原谅别人并不是很容易的。相反,它可能会是一个很费时间的过程,所以你要对自己有耐心。要永远记住,原谅是为你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原谅是为你好,它是一个让你受伤的心灵得以痊愈和重新获得自由的过程。
如果因为生活的意外打碎了你的理想,你便在悔恨和烦恼中徘徊,那么,你会永远为烦恼所左右,会永远在失意中度过。而这一切,非但不能使你前进,反而只能让你停滞不前,甚至失去理想。因此说,对于已经破碎了的梦,千万别再回头,请往前走。
不苛求完美,让自己减压
你是否总在尽力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自己,而自己却活得很辛苦?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如果不能表现得比别人好的话,别人就会无视你的存在,吸引不了别人的目光?你是不是不敢让自己有任何懈怠,事事要求完美,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一有小小差错就忐忑不安?仔细想想,这对你真的十分有意义吗?为什么你总是活得很累、很不开心呢?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完美只是人们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和一个憧憬,却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追求。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与事。中国有一句古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一旦走向绝对,就走入了误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数的人却不止一次地犯着同样的错——过分追求完美。他们常常在生活中寻找完美,不仅对自己的各个方面要求做到完美,也要求别人是完美的。正是由于陷入这种误区,使得很多人错失良机,失去友情、爱情,失去自我,甚至于改变了对世界、生活的看法。
莉娜是一家公司分部的经理,可近来莉娜却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工作上有些力不从心。
莉娜说,自己也不知为什么,每天从早到晚,总是怕工作完成得不够出色,可越怕,工作就越容易出错。而一旦出现工作失误,又会成天想着上司不满意,一想到上司不满意,就会想到下属会超越自己,随之而来的就是感到焦虑,脾气也渐渐变得暴躁起来,动不动就发火。工作效率急剧下降不说,注意力也无法集中,整天感到疲乏,精力也大不如前。
莉娜说,这样一来,自然与同事的关系相处不好,而回到家对老公和孩子,也是吹胡子瞪眼。老公让她悠着点,工作不要太拼命,多留点时间给家人。儿子也时常说别人的父母都是如何如何重视孩子,抱怨妈妈对自己关心不够。莉娜自己却觉得很委屈,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容易吗?为什么连家人都不支持自己、理解自己呢?
事业有成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是有些事业成功者,却被成功所累,患上焦虑、抑郁症,痛苦得不能自拔,就像我们提到的莉娜一样。
这样的人对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工作节奏的变快以及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导致自己精神压力较大,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种种不适,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日渐忧郁寡言,性格也会变得有些怪异,长期下去,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心理疾病。
莉娜目前面临着工作紧迫和危机的双重压力,她想把工作做得比以前更为出色,可老公和孩子又希望莉娜不要太累。处在工作和家人之间,忙碌的莉娜想把两头都照顾好,可往往事与愿违,忙了工作,就忘了家庭,看到家人,内心又觉得有愧,导致出现身心疲惫的状况。
其实,莉娜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学会如何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时间,尽心努力做好工作,让自己满意即可,而不是一味苛求。
哲人说:“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
一位未婚的先生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入大门后,迎面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美丽的。于是他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年轻的。他推开“年轻的”门,迎面又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善良温柔的;另一扇上写着:不太善良温柔的。他推开“善良温柔的”门,又见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有钱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有钱的。他推开了“有钱的”门……
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他先后推开过美丽的、年轻的、善良温柔的、有钱的、忠诚的、勤劳的、文化程度高的、健康的、具有幽默感的九道门。当他推开最后一道门时,只见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这里已经没有再完美的了,请您到大街上找吧。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婚介所的出口。
这个幽默的故事不只是讲婚姻,更是在讲有关完美的话题。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我们为什么非要去苛求完美呢?
美国作家哈罗德·斯·库辛写过一篇《你不必完美》的文章。在文中,他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在孩子面前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非常内疚。他担心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从此被毁,怕孩子们不再爱戴他,所以他不愿意主动认错。在内心的煎熬下,他艰难地过着每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主动给孩子们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结果,他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爱他了。他由此发出感叹:人犯错误在所难免,那些经常有些错失的人往往是可爱的,没有人期待你是圣人。
一个“完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体会不到生活里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正因为“完美”,他也无法体会到当自己得到了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时那种喜悦的感觉。所以,不必去羡慕完美。要明白,在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完美,美都是相对的。维纳斯是美的,她的断臂使她的美成为残缺的美,可谁又能说她不美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残缺的美才是真实的、可爱的。正因其残缺,才能让人有更高的期待。
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应该接受自己的缺点,不必戴着假面具去生活。事实上,很多痛苦和烦恼都是自己带来的。有的人总是在枉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控制一些自己本来没有,或者根本与自己不相关的事物,而同时却又忽略了自己应当去处理、去关照的分内的事情。人的一生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便是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了解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
做不成大树,就做一棵小草。别人是别人,你是你自己,别人的所得是因为幸运也好,是因为努力也好,都不必羡慕,更不应嫉妒。你自有你的长处和优点,做真实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不必苛求完美,属于你的,好好把握;不属于你的,别去奢求。世界上永远都没有完美存在,让我们学会战胜自我,学会包容别人,允许每个人个性的存在,学会清醒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协调自我,完全地掌握自我,做一个拥有快乐和幸福的人。
心放宽些吧,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苛求完美,这样,生活就会少去许多的烦恼。
欲望越多,心情越差
欲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有活着的欲望,有要饭吃要衣穿要房住的欲望。最基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当然是一种痛苦。但是,所有的欲望都得到了满足也未必是一种幸福——何况,人压根儿就不可能有所有的欲望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因为,欲望的尽头还是欲望。有人说欲望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欲望号街车,常悄悄地开到你的身边,它的载重量尽管已经有相当大的吨位了,但你依然不能满足:职位是处级还不行,你想的是厅级;房子是三室一厅还不行,你想的是四室一厅甚至别墅;票子鼓鼓囊囊还不行,你想的是戒指还不够沉、美元还不够用……于是,烦恼越来越多,心情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