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24831000000025

第25章 提高孩子竞争力的“13个法宝”(1)

孩子的未来是否有前途,人生是否光明,就要看孩子的竞争力如何。竞争力主要包括合作、沟通等社会生存能力,包括专注、亲和等内在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是孩子赢得未来的必备条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加强锻炼和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妈妈,就要掌握提高孩子竞争力的方法,让孩子在生活中越战越勇,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专注——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在心理学上称为注意的分散。注意是指人在心理活动时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是因为人们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周围的一切对象,而只能有选择地感知其中的少数对象。同注意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又叫分心。分心是指一个人不能稳定持久地将注意力保持在一定对象上。可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分心是注意的大敌,是降低学习效率的先导。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的确,注意力分散,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影响人们在竞争中的胜出。

陈学博是一个小男孩,今年上五年级,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他不是在老师写板书时离开座位,就是折小飞机乱扔。老师每天不知批评他多少次,可就是不见效。有一次老师说,如果他上课再捣乱,就开除他。从此以后,他倒是安静了两天,可就是安静了,他也不听课:玩铅笔、橡皮,实在没有可玩的,就玩自己的手指头,或者趴在桌上睡觉。老师把他妈妈找来,说这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妈妈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可医生通过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生活中,像陈学博这样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为数不少,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目前,注意力不集中是所有学习效率低下和感觉学习困难的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但对于这种现象,很多老师和妈妈有夸大的倾向,动不动就把学习不好的孩子说成有“多动症”,让他们去看医生;也有些妈妈认为,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的天性,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注意力不集中产生的先天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发育迟缓,轻度大脑功能失常等。此外,还有一些外部原因可以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如早产或剖腹产、家庭活动空间狭小或过多依赖学步车导致的爬行不足、妈妈过度保护或管束过严、缺少同伴群体、缺少户外活动、过早进行认知教育、游戏机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的玩具等。注意力不集中被教育专家认为是感觉统合失调,其主要表现为:①容易分心。②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③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④自我概念差,易出现行为问题。⑤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⑥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⑦动作笨拙,粗心。⑧肌张力不足,姿势不佳。⑨注意转移困难。⑩言语、语言发展迟缓。学习成绩不良。

孩子能否集中精力与妈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是分不开的,要想培养他们专注的性格品质,第一步就要注意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作业

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不但作业完成得快,而且正确率高。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省劲,效率高,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那些学习马虎、粗枝大叶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能仔细地看准习题的要求,往往作业的正确率比较低。他们学习比较吃力,成绩也不太理想。

2让孩子钻研有兴趣的事物

无论孩子个体差异如何,只要是他们喜欢或感兴趣的事物,他们都会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在儿童时期完全是属于自发性的,所谓自发性就是自己找到想做的事,不需要借外力自然就会实现。对于孩子热衷的游戏,大人不要去干涉。很多妈妈不管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就让孩子学习才艺,如乐器、绘画和舞蹈等,这样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3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最好上锁,免得孩子随时可能打开,分散注意力;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物品如地图、公式表、拼音表格以外,其他能够转移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最好不要张贴。

4注意力训练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

孩子的注意力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稳定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5~10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半小时以上。妈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孩子合理地安排时间,帮助孩子在适当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5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人本身的反应是一个新的回馈刺激,向大脑提供有关人行为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更有效的行为反应的过程。借助这种持续不断的感觉统合过程,大脑的分工愈来愈精细,功能愈来愈好,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就愈来愈强。

6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注做一件事

孩子在接受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都在向他招手,让孩子难以取舍。所以妈妈必须教会孩子把精力专注到一件事情上去。没有专注,孩子就无法深刻地了解某一问题,也就没法集中自己的智慧。

有不少孩子兴趣广泛,喜欢同时干许多事情,还说那样效率才高。其实,那只能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

妈妈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专注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妈妈要帮助他们安排一下,做功课期间不能做其他事,做完后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妈妈觉得孩子不专注,可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不停地催促,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7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有些妈妈对孩子做事不放心,一件事总是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的时候,由于孩子不能集中精力,漫不经心地听课,导致他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妈妈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8训练孩子善“听”的能力

“听”是孩子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会听”对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校的老师多数是以讲解的形式让孩子获得知识的。妈妈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妈妈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他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9对于孩子保持注意力的行为要加以赞扬

从1分钟开始,孩子只要保持1分钟的专注力,就予以称赞,再逐渐延长时间。赞赏、鼓励是学习的重要因素。

10从孩子有兴趣的事着手

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可以采取诱导的方式,如妈妈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来帮助孩子训练注意力。

当然,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妈妈可根据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承受——学会承受外部压力

孩子承受压力能力的强弱在于妈妈对子女是否进行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在挫折、困难面前都不知如何处理,面对来自生活中的压力,他们轻则意志消沉、无精打采,重则可能出现轻生的念头。可是,大多数妈妈并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答案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够。那么是什么造成孩子承受力弱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妈妈平时给予孩子的督促不够,对孩子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不闻不问,使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

(2)妈妈平时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对于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失去了“抵抗力”。

(3)妈妈助长孩子自以为是的性格。如果孩子太过于自以为是,一旦在生活中遭遇失败,则奋起无望。

因此,妈妈既不要过分“怠慢”孩子,也不要过分溺爱孩子。那么,妈妈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孩子呢?

1让孩子学会承受挫折

成功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如此幸运。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想要成功,就要走一段漫长的路,在这期间要经历许多挫折。怎样对待挫折,这就需要妈妈正确地引导孩子。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是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强者在挫折面前会越挫越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颓然不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丽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作为妈妈,要让孩子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学会承受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走向成功的阶梯。

2让孩子正确承受侮辱

妈妈要告诉孩子懦弱不是无能,胆小不是孬种。人的一生会不断地经历坎坷、侮辱。

韩信在投奔刘邦之前不愿种田,穷困潦倒,也没有人推荐他做官,自己学做生意又以亏本告终,因此常常寄人篱下,甚至以乞讨为生。有一天,他身佩长剑来到一个集市,突然有一群青年拦阻了他的去路。其中一人对韩信说:“我看你长得人高马大,还佩带长剑,好像是个英雄,其实你只是一个胆小鬼而已。”众人听了哈哈大笑,那人缠住韩信不让他走,还坚持说:“你相信不相信我说的话?不相信我们来比一比武功。如果你胆小,不想和我比武,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韩信注视着那个人,心想:我要杀了他,简直易如反掌,但是杀这样一个无赖不但不能证明我的才能,反而有损我的名声。而且一旦杀了他,他的同伙肯定要缠住我不放,万一再被官府抓起来,那么这一辈子就完了,我不能和他一般见识,和他斗这口气。想到这里,他就伏下身从那个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集市上的人哄堂大笑,以为韩信真的是因为胆怯才这样做的。

而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后投奔了刘邦,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因功被封为楚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人这一生,要忍受太多苦难,孩子的未来也是一样。妈妈应该告诉孩子,人只有承受痛苦、悲伤和泪水,才能得到幸福、快乐和成功。

挑战——鼓起勇气攀上胜利的高峰

西方谚语有云:如果你从不接受挑战,就感受不到胜利的刺激。学会在挫折和磨难中挑战自我,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于望子成龙的妈妈来说,学会如何培养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是引导孩子从未来竞争中胜出的前提和准备。

妈妈要对孩子积极地进行教导,让孩子明白挫折是人生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如果畏缩不前,就只能面对失败的局面。要让孩子意识到挑战困难的意义,并帮助他们分析情况,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这会让孩子充满挑战的信心。

现实生活中,一些妈妈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却忽略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习惯的培养。她们对孩子的困难,往往不闻不问,或是自己全权“代理”,这样孩子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还容易导致孩子对妈妈缺乏信任或是过于依赖妈妈。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导致孩子不愿意独立思考、缺乏勇气。因此妈妈要教导孩子,只有勇敢面对挑战,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1教导孩子直面挫折,面对挑战

有这样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因为贫寒的家境让孩子自小便知道了节俭和计划的重要性,这种磨难对于个体生命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他们必须通过挑战使生命具有更强的韧性,并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奋斗。

因此,很多妈妈常常故意让子女去体验人生,去接受磨难,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实现自我挑战,追寻生命的价值。

只有经得起敲打的孩子,才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个过程中,妈妈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然后鼓励他勇敢面对挫折,迎接挑战。

有一个先知,他有两个徒弟。

一次,先知在给两个弟子指导哲学时,发现小徒弟无精打采,满脸忧伤。先知便问他怎么了。

小徒弟说:“您讲的东西,我一点都不明白,我想我未来的命运,也许就是一片黑暗。”

先知笑了笑,然后把一张纸扔到了地上,让小徒弟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小徒弟先愣了一下,然后神色黯然地说:“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先知没有回答,他当着小徒弟的面在那张纸上踩了几脚,然后又让他回答同样的问题。

“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小徒弟说。

先知仍然没有说话,捡起那张纸撕成了两半,然后让小徒弟接着回答。

小徒弟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它纯粹变成了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