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24894500000015

第15章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原注】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默默留意,久久见功。若攘臂竭力,一犯手自家先败。张子韶云:天下之事,有理有势。理得乘势以行,固届快意;势若一时不能遽顺,则又贵于徐徐应之。惟如是而后为通明,惟如是而后能应事。杨忠愍公云:欲干天下之事,当思如何下手?如何收煞?事成如何结果?不成落何名目?死生虽不计,毕竟果不徒死否。思之思之,又重思之。薛文清公云:事才人手,便当思其发脱。又云:应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吕新吾云:事见到无不可时,便斩截做,不要留恋。儿女子之情,不足以语办大事者也。又云:计天下大事,只在要紧处一著,留心用力,别个都顾不得。此要紧一著,又要看得明,守得定,方不失轻重之衡。又云:凡酌量天下大事,全要个融通周密,忧深虑远。若粗心浮气,浅见薄识,得其一方,而固执以求胜,以此图久大之业,为治安之计,难矣。又云: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扣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又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又云:天下事,只怕认不真;若认得真时,更那管一国非之,天下非之。君子作事,举世惧且疑,而彼确然为之,卒如所料者,先见定也。故要见事后功业,休恤事前议论。事成后,众情自贴。即万一不成,而我为其所当为也,论不得成败。是非理也,成败势也。亦有势不必可为,而犹为之者,惟其理而已。

【译文】

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成见。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译文】平常的时候,心中应有所提防,小心谨慎就像有意外之事一样;遇到急事时,要镇静自若,从容处之,好像没有什么事一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才能消除危险的局面。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盖天理无小,即目前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须审理之邪正以应之方可。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原注】刘念台《应事说》云:事无大小,皆有理在。劈头判个是与非,见得是处,断然如此,虽鬼神不避。见得非处,断然不如此,虽千驷万钟不回。又于其中,条分缕晰,辨个是中之非,非中之是,似是之非,似非之是,从此下手,沛然不疑,所以动有成绩。又凡事有先著,当图难于易,为大于细。有要著一著,胜人千万著,失此一著,满盘败局。又有先后著,如低棋以后著为先著,多是见小欲速之病。又有了著,恐事至八九分便放手,终成决裂也。盖见得是非后,又当计成败,如此,方是有用学问。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又云:多事不如少事,省事不如无事。

【译文】平常处理小事的时候也应像处理大事一样小心对待,因为天理没有大小,从眼前看,只有邪与正的分别,不可怠慢忽视,必须谨慎分别邪与正,找到应对的方法才行。等到事情的变故来临,处理大事时也应以平常之心待之,因为人事虽大,但从天理角度而言,也只有一个是与非的问题,不能惊慌失措,只凭天理的是非来处理便能分辨。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原注】事有必不可已者,便须早做。日捱一日,未必后日之能如今日也。若营父母远大之事,尤当吃紧。刘真斋云:事属道义方可做,然却须宽绰细密真实忍耐,一一从头至尾,节次调停,方克有济。否则匆忙疏漏必将虚矫急迫,反害义矣。

【译文】对于眼前不重要的事情也应尽快处理,动作快便有效率;对紧急的事情则应放慢步调,以免忙中出错。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原注】只一耐烦心,天下何人不处得?天下何事不了得?

【译文】不自我反省的人,看不出自己一身的毛病;没有耐心的人,则不能成就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原注】陈榕门云:数语中有不息、渐进二意。

【译文】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译文】必须有容忍的雅量,仁德才会宏大;必须有忍耐的毅力,凡事才会成功。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足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原注】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今试问劳扰烦苦之人,此事亦尽可已?果属万不可已者乎?当必恍然自悟矣。

【译文】过去的事不必多计较,现在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未来的事不必自寻烦恼。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译文】最愚笨的人就是不懂装懂;没事找事称之为克减福分。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原注】吕新吾云:世人通病,先事体怠神昏,临事手忙脚乱,既事意散心安,此事之贼也,不可不痛戒之。凡事豫则立,此五字极当理会。

【译文】生活工作首先勤快才能有所闲暇;一切事务都能处理得当才能逍遥自在。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原注】若一懈怠,诸事都废,方寸中定有许多牵挂,何处讨个闲来?若一扰乱,动手即错,一件事决费无数周折,勤也济不得事。

【译文】天下最有用的是个“闲”字,但是闲适要从勤快中得到;而天下最占便宜的是个“勤”字,然而勤奋是从闲暇中做出。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原注】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译文】自己做事切不可拖泥带水、反复无常以及琐碎;替别人做事却不能怕麻烦、不能怕反复以及琐碎。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

【原注】吕新吾云: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当旁观者之五。智虑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夺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志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陈榕门云:恒言是非得失,不知是非者公,而得失者私也。是非者理,而得人者数也。得失之心重,则明者亦昏,勇者亦怯矣!

【译文】在策划别人的事时好像在策划自己的事,则思虑能周全;在策划自己的事时如同策划别人的事一样,则能看清一切。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原注】当局之君子,不如旁观之众人者,以有心有我故也。

【译文】心中没有成见则处事公平,心中没有自我则光明正大。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译文】置身于是非之外,评断是非才能客观;置身于利害之外,才能看清利害的变化。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原注】置身于外,则无所顾忌;设身其中,则平易近人。二语各极其妙。

【译文】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弊得失。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原注】吕新吾云:有涵养人,心思极细;虽应仓猝,而胸中依然暇豫,自无粗疏之病。心粗便是学不济处!

【译文】没事要戒掉苟且敷衍的毛病,有事要避免惊慌失措。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

未事而知来,始事而要终,定事而知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原注】陈榕门云:如此讲才,方不是机巧一流;如此讲识,方不是揣测一流。

【译文】能消除将要发生的事,遇到事情而能弥补,事情发生后能挽救,这叫做达权,有才干。知道将来的事,做事有始有终,已成的事能知其中的变化,这叫深思熟虑,有见识。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原注】非大有识力人不能,然亦要习学。

【译文】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求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译文】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打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少划一桨。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译文】用真诚待人,事情虽不一定成功,日后人们必定了解我的真心诚意;以欺诈的心肠处事,别人一时或许受到迷惑,但日久必见我心肠狡诈。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原注】汤潜庵云:天下之事有真事,须天下之人有真心;无真心而做真事,必不得之数也。

【译文】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只怕诚心不够;天下没有不能成功的事,只怕志向不坚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原注】陈榕门云:悉人之情,则于己方为得理;悉事之理,则于事方克有济。不是漫无主见,终日向人觅生活也。

【译文】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

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

【原注】理不明,则不能辨别是非;心不公,则不能裁度可否。惟理明心公,则于事无所疑惑,而处得其当矣。

【译文】见事的可贵在于事理明确,处事的可贵在于心能公平。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

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

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译文】追求天理的人,人的欲望必定淡薄。只顾念私事的人,对公务必有所疏漏。追求外表华丽的人,其内在必定轻薄。

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

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

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

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译文】君子在位,那么小人都受到感召而成为君子,此时仍不能成为君子的人,是真正的小人。而小人当权,天资中等的人受到同化而成为小人,若此时不成为小人的人,必定是真正的君子。

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①。

【注释】①大体:本质,要点。《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

【译文】做官务必做到先使民风淳厚,处事必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译文】评价一个人应肯定他的长处,原谅他的短处;做事必先考虑害处,然后再谋取利益。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原注】刘念台云: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利二者,正人禽分途处也。义也者,天下之公也;利也者,一己之私也。人才为一己起见,便生出许多占便宜心。及夫辞受、取与、出处、死生之际,总无是处。利,利也,名亦利也。如以利道德事功皆利也。为人子者,有所利焉而为孝,其孝必不真;为人臣者,有所利焉而为忠,其忠必不至。充其类,便是弑父与君。故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吃紧在破除乡原窠臼,乡原正喻利之深者,故圣人恶之。吾侪学问,只从念头处讨分晓,见得义当为,便必为,利不当为,便必不为,是辨之最明处。凡作事,第一念为自己思量,第二念便须替他人筹算。若彼此两益,或于已有益,于人无损,皆可为之。若益于己者十之九,损于人者十之一,即宜踌躇。若人与己损益相半,断宜撒手。况益全在己,损全在人者乎?若损己以益人,尤为上等君子。

【译文】小人处事,以与他的利益相合的为利,与他的利益相违背的为害;君子处事,合于义者则为利,违背义者则为害。

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原注】陈榕门云:此人情,在公一边看。熟者,体察而熟悉之。不是揣摩世故,曲徇人情。心头有一分检点,自有一分得处。学者只事事留心,一毫不苟,其德业之进也,如流水矣。遇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细者,皆当慎重处之。及事将完,越要加慎、加勤、加宽。

【译文】能熟悉人情世故,什么大事做不到?事情合乎天理人心,什么好事做不成?只要有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要有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能适得其所。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原注】陈榕门云:缓字是详慎,不是怠缓。急字是果决,不是急遽。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正是此意。

【译文】事情来临时,不能着急,要周全考虑解决的方法;想到解决的方法时,不能怠缓,一定要尽快果断实行。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采走去,步步踏空。

【原注】张梦复云: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集注》:人不知命,则见害必避,见利必趋,何以为君子?余少奉教于姚端恪公,服膺斯语。每遇疑难踌躇之事,辄依据此言,稍有把握。古人言居易以俟命,又言行法以俟命。人生祸福荣辱得丧,自有一定命数,确不可移。审此则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可趋,而有不必趋之利。利害之见既除,而为君子之道始出。此为字甚有力,既知利害有一定,则落得做好人也。权势之人。岂必与之相抗以取害。到难于相从处,亦要内不失己。果谦如以谢之,宛转以避之,彼亦未必决能祸我。即祸我,亦命数宜然,又安知委曲从彼之祸,不更烈于此也?使我为州县官,决不用官银以媚上官。安知用官银之祸,不更甚于上官之失欢也?昔者米脂令边君,掘李贼之祖坟,贼破京师后,获边君置军中,欲甘心焉。挟至山西,以二十人守之,边君夜遁,后复为州守。自著《处吻余生》记其事。李贼杀人数十万,究不能杀一边君,死生有命,宁不信然。予官京师日久,每见人之数应为此官,而其时本无此一缺,有人焉竭力经营,干办停当,而此人无端值之。如此者不一而足,此亦举世之人共知之,而当局往往迷而不悟。其中之求速反迟,求得反失,彼人为此人而谋,此事因彼事而坏,颠倒错乱,不可究诘。人能将耳目闻见之事,平日体察,亦可消许多妄念也。朱子云:今人必要算到有利无害处,天下事那里被你算得尽?

【译文】事情的成功有很多机遇,要不早不晚,才能赶上;命运中有挫折,如奔走追逐,只能步步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