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24894500000005

第5章 学问类(2)

【译文】以圣贤之道教导别人容易,而以圣贤之道律己难。把圣贤之道说出口容易,但亲自实践起来却不容易。以遵圣贤之道奋斗开始容易,但要坚持到底很难。圣贤之道是学问与实践的统一,行王道必须本于德性。后代学问与实践相分离,不进行自身的修养而只管治理别人。

口里伊周①,心中盗跖②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注释】①伊周:伊尹、周公。两人都曾摄政。③盗跖:相传为春秋末期人,后引申为强盗。《庄子·盗跖篇》说,跖为柳下惠弟。

【译文】口里说着伊尹、周公的名字,似满腹仁义,但内心中却奸邪无比,约束别人而不约束自己,这类人称之为“挂榜圣贤”,即冒牌圣贤之士。在白天能严肃独处,光明正大,在黑暗处敬畏鬼神,知道人事而又懂得天理,这才是有根有据的实际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①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注释】①炀灶:在灶前烤火。

【译文】没有立根之本的气节,就像醉汉打人,醉的时候勇敢,而醒来后勇气消退,没有一分一毫力气;没有学问的见识,就像厨师面对炉灶,面前明亮但身后周围都没有照顾到。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①,不然,耳边口头也。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注释】①沉潜:《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后来因以沉潜为柔德,指含蕴不外露。

【译文】用心体会事理才能理解精确得当,所以应当沉着稳重,不然就成了口头耳边的小事,过后就忘了。事理要以典故为依据,因必须学识广博,否则就成了随意推测,胡编乱造。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译文】做事哪怕有一点粗心大意的地方,就会认识真理不确切,所以说要求精确。否则众说纷纭必然导致混乱而生疑惑。哪怕有一点三心二意,就不能紧守事理,所以说要惟求专一,否则面临利害时就必然发生变乱。

接人要和中有介①,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原注】陈榕门云:此三种是何等学识!何等作用!非浅学所可貌似。

【注释】①介:节操。《孟子·尽心上》:“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宋王禹称《寄题陕府溪兼简孙何兄弟》:“石危君于介,简易小人勇。”

【译文】接人待物要平和而有节操,处理事情要明白而果断,识理要正直诚实而通达。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原注】一恕字尽之。恕则公,恕则厚,其理如此。

【译文】生于古人之后而议论古人的缺点失误容易,而若处于古人的位置做古人所做的事就很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译文】古时候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就会放在自己身上去实践;而现今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就必定想取悦别人。

古之君子,病①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原注】吕新吾云:学者不长进,其病根只在护短,恐人笑己之不知也。一笑之耻,而终身之笑,顾不耻乎!

【注释】①病:忧虑,担心。《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译文】古代的君子,担心别人耻笑自己无能,所以不断学习;现在的君子,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羞耻,却尽力掩盖避讳。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①诸史。

【注释】①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译文】一个人要想眼界开阔就要游历名山大川;要想具有恢宏的气度,就要熟读四书五经的著述。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译文】先读经书后读史书,那么讨论事理就不会与圣贤的官辞相悖;已经读了史籍再读经书,那么看书就不只是为了摘章引言。

读经传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观云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注释】①经传:儒家典籍经与传的统称。经文深奥,又有难明,作传以阐明之。

【译文】诵读经传,学问就会根深底厚,看史籍鉴书,议论时就能宏伟,观赏自然景物就会眼界开阔,抛弃私欲则会心胸纯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①以外,别无奇书。

【注释】①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译文】一家之内自有至高无上的快乐,除了六经外,没有更奇特的书籍了。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读未曾见过的书就好像得到一个益友,看看已经读过的书就好像遇见老朋友。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住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译文】思考些什么,忧虑些什么呢?心应如静水般平静;不停留不忘记,读书应当如流水般永无停息。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译文】心不要杂乱,用心杂乱就会神情恍惚无法收束;用心也不能劳累,心大劳累就会精神疲惫,无法记住所学,没有收获。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原注】心欲其时时结聚,结聚则聪明生。

【译文】心境要谨防产生杂念,这样就心神安详;眼睛要避免看杂乱的景观,这样就会清澈明目。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原注】张梦复云: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

【译文】放在书桌上的书不能大多,心中的书却不能少。鱼儿离开了水就会鱼鳞枯干,心离开书就会精神无所寄托。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译文】要追求心中的志向,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即使山穷水尽也不能阻隔;追求心中的志向,没有不可攻破的坚壁,即使精锐的军队也不能抵御得住。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原注】今之学者,将个浮躁心观理,将个委靡心临事,只模糊过了一生。

【译文】只要能让心里沉稳下来,什么事理弄不明白!只要能立志奋发,什么事不可以做成功!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①,一毫转动不得。

【原注】许鲁斋云:读书最怕是自满。惟虚故能受,满则无所容。学者当佩斯言。陈子兼云: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注释】①胶柱鼓瑟,指调节音节。鼓瑟者转动弦柱以调音节高低,如胶其柱,则音无从调节。此处比喻拘泥而不知变通。

【译文】不能谦虚,就好像用水浇石头,水一丝一毫都进不去;不能用心去领悟,就好像调音时胶住鼓瑟的弦柱,一丝一毫也转动不得。即读书不虚心就无所得,不用心就不能融会贯通。

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译文】读书而不亲身体验识别,就好像闪电照亮万物,一点也把捉不到手中;读书不亲自实践,就像要在水中前行而面前只有车,要在陆地上前行而面前只有船一样,一点都用不上。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原注】陈白沙云:疑者,觉悟之机;知其可疑而思问焉,其悟自不远矣。若徒以为晓得,便竟住了,大无益。吕新吾云,天地所以循环无端,积成万古者,只有四个字,曰:无息有渐。为学亦然。

【译文】读书贵在能提出疑问,有疑问才可以引导人对它的信任;读书要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坚持到底有所成就。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原注】老妪能解之诗,便是幼妇绝妙好词。行文而如鬼咒神谶,尔虽得意,谁为点头?

【译文】读书要得到事理,必须让自己感到满意;和别人谈论道理,必须让别人认可。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磋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优,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大读,久读苦神。

【原注】人之一生,只靠这精神干事,精神不旺,昏沉到底,人若调养得精神完固,不怕文字无解悟,无神气,此是举业最上乘。

【译文】珍惜爱护自己的精神,留待日后担当重任;虚度光阴,问何时才能报答君主亲人之恩!戒酗酒,酗酒伤神。戒贪色,好色就会销蚀精神。戒食美味,美味易使人智昏。戒吃得过饱,过饱易使精神沉郁。戒多动,多动易使心志混乱。戒多话,多说话易损害精神。戒多忧虑,多忧虑易使精神郁闷。戒多思,思虑过多扰乱心神。戒久睡,睡得太久易使精神疲倦。戒长时间读书,久读易使精神苦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