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2489600000010

第10章 第二编人世里的无可奈何---大唐王朝的谢幕晚唱(7)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到紫宸殿视朝,百官参拜后,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卫中庭后面的石榴树上,夜里降下甘露。"这被认为是国家的祥兆,李训和舒元舆率百官向皇帝祝贺,并劝皇帝去看看,文宗就带百官到了左金吾卫旁边的含元殿命李训先去看看是否真有其事。李训去后回来说:"甘露不一定是真的,不可立即宣布。"李训建议再派仇士良等宦官去仔细观察。大冬天的天降甘露,这种事情是真的吗?仇士良去后,又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事先李训已在左金吾卫院的帐幔后埋伏了几百名将士。韩约领着仇士良等太监,离开含元殿来到金吾卫,韩约由于紧张竟汗流不止,引起仇士良的怀疑,这时风吹起帐幔一角,露出埋伏的将士,仇士良大喊一声"不好,退回!"太监们纷纷退回含元殿,有一些太监抓过一乘轿子,把皇帝塞进里面,踢开殿后的屏风,抬着皇帝跑到了宣政殿,关上殿门,仇士良立即以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令,命左、右神策副使刘泰伦、魏仲卿等各率五百名禁兵,杀气腾腾地冲出阁门,逢人便杀,两省及金吾吏卒六百余人及未能逃脱者都被杀死。仇士良还分兵关闭诸宫门,搜索各司官吏,死亡又千余人,"横尸流血,狼藉涂地,诸司印及图籍、帷幕、器皿俱尽",整个皇宫被搅得天翻地覆,长安城街坊也遭受了一场血腥洗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二十三日,百官早朝,直至日出,才开大明宫右侧福建门。禁兵仍手执兵器,个个如凶神一般。受仇士良胁迫,文宗违心地宣称宰相李训、王涯等"谋反",左仆射、参决机务的令狐楚起草制书时,叙王涯等"反事浮泛",引起了仇士良的不满,"由是不得为相"。当时,"杀生除拜,皆决于两中尉,上不豫知"。仇士良气焰嚣张,"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事情平息后,宦官都成为有功之臣,仇士良加官特进、右骁卫大将军,其他宦官如鱼弘志也擢任上将军等职。当时,经过宦官的滥杀之后,京师死者狼藉,宰相王涯等皆暴尸街头,无人敢于收殓,后经令狐楚建议,文宗才命京兆尹薛元赏收葬王涯等十一人,各赐袭衣。仇士良对他们恨之入骨,又暗中使人掘其坟墓,将尸骨投入渭水,才最终罢休。甘露事变后,宦官骄横,人情惶恐不安。宰相李石为人有风骨,常面折仇士良,仇士良恨之入骨。开成三年(838年)正月,李石早朝,仇士良在途中埋伏凶手将李石在半道中射伤,随从惊散,受惊马驮着主人奔回府第。不料在坊门口时,再次遭凶手袭击,砍断了马尾,而李石却幸免于难。事后,李石由于生命安全不能保证,坚决要辞去相位。文宗无可奈何,只得同意李石以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自李石出镇荆南后,仇士良更是肆无忌惮,唐文宗完全受制于宦官。一次上朝后,文宗退居思政殿,对当直学士周摨自叹处境不如周赧王、汉献帝,并说:"赧、献受制强臣,今朕受制家奴,自以不及远矣!"他无限伤感,不禁凄然泪下,遂抑郁成疾,从此不复上朝。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暴疾,宰相李珏、知枢密使刘弘逸奉密旨,以皇太子成美(陈王)监国。仇士良与鱼弘志矫诏于十六王宅迎立皇太弟颍王李炎,是为武宗。文宗病故后,仇士良犹追怨文宗不已,凡文宗生前亲幸者,诛贬相继。文宗生前宠幸杨贤妃,曾请立亲生子安王李溶为皇太子,仇士良为了炫耀自己翊戴武宗之功,揭发此事,并劝说武宗赐杨贤妃、安王李溶与陈王成美死。不久,宰相李珏被罢免,枢密使刘弘逸等被诛。仇士良因功迁任骠骑大将军,封楚国公,实封户三百。又封开府仪同三司、右卫上将军兼内谒者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