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2489600000019

第19章 第四编日落前的乌飞鸢唳---大明王朝的雾霭黄昏(2)

颟顸凶残大明王朝另一位二十多年不上朝,群臣不见其颜色的皇帝是第十三任神宗朱翊钧。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病逝于乾清宫,六月初十日,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朱翊钧小的时候十分聪明,再加上权倾朝野的太监冯保和张居正的辅佐,一时有治平之象,明朝的政治得到了一个短暂的复苏和繁荣。张居正非常注重对小皇帝的教育,亲自为他安排课程,指导他学习,并选拔有素养的大臣为他教学。小皇帝也对张居正十分信任,呼为张先生,生病了还为他亲自熬药。此时,张居正对明朝的政事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下手,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改革。政治上,他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得万历前十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如此卓有成效的统治,怎么还会在后世被人说成是明之亡亡于神宗呢?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神宗开始独掌政权。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神宗也对昔日威柄震主的师傅日益不满,回想起以前冯、张二人对自己的约束,神宗反感陡升。于万历十年十二月,将冯保以欺君蠹国之罪,免除东厂提督之职,抄没家产,随后将张居正重用的人统统罢免,同时为从前反对张居正的人一一恢复名誉或官职。又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查抄张家,谪戍家人,改革全部被废止。从此以后,朝廷一天天地走向没落。他长年深居禁宫,尽情享乐,群臣不认识他,他不认识群臣。甚至连郊庙祭祀这些古代礼法社会中认为很重要的事情都委人代行,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使得朝政大坏。生活上他十分奢侈,挥金如土,喜欢大兴土木,整个统治阶级糜烂不堪,贪污成风。他还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并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此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宁夏副总兵官哱拜起兵反叛;五月,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同时西南又发生播州杨应龙叛乱。明神宗被迫三路出征,史称"万历三大征"。三征历时十余年虽然获得全胜,但却丧师数十万,耗银千万两,兵连祸结,国家遭难。神宗因为宠爱贵妃郑氏,想要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储,而把皇长子朱常洛晾在一边,这引起了全体大臣的激烈反对,是为明朝政坛重事之一的"国本之争",这是继嘉靖朝"大议礼之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皇帝与大臣的冲突。虽然最终胜利的是大臣,但此事前后拖延达二十年之久,为此有好多大臣挂冠还乡,朝中职位空缺严重。神宗也与文官政府形成消极对抗,几十年不理朝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更加是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而此时东北的后金却迅速崛起,努尔哈赤用三十年的时间统一了女真各部,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向明王朝发起了进攻。"辽饷"的加派使民怨沸腾,神宗也从此愁眉不展。星火之光,最终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把明朝送上了覆亡之路。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八月神宗病逝。《明史》评曰:"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对明朝的这几位皇帝,柏杨先生给过一个很好的总结,让人失笑,他说:"人的感情反应,有时候竟会恰恰相反。朱祁镇、朱厚照之类的活宝,把皇宫当作不快乐的地方,总是到外面游荡。而朱厚熜、朱翊钧之类瘪三,又把皇宫当作最快乐的地方,连片刻都不肯离开。对于后者,我们真不了解,在那个范围有限(不过三四十个院子)的皇宫中,每天所见的都是同一的面孔和同一的景色,怎么能自我关闭三十年,而不感到单调烦闷。"神宗长子朱常洛虽然保住了储君之位,但即位一月后就糊里糊涂地死去,从而产生了明朝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光宗死后由其十五岁的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在位七年,年号天启,后因服用"仙药"而死。熹宗即位之初,东林党势力较大,公正盈朝。杨涟、左光斗、赵南星、高攀龙等东林人士还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方从哲等奸臣已逐渐被排挤出去,吏制稍显清明。但很快,朝政就被朱由校的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把持,肆意屠戮忠良,任用奸小,使明王朝堕入穷途。魏忠贤不识字,却善于察言观色,曲意逢迎。很快便依仗红极一时的大太监王安爬上权力高峰,之后又设计将王安排挤出去,与熹宗乳母客氏结成了同盟,成为了后宫不可一世的力量。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来自辽东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明朝的大片山河坠入敌手。而熹宗却整天沉浸在自己的木匠活当中,朝夕营造,膳饮都忘,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他心灵手巧,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都亲自操作。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吴宝崖在《旷园杂志》记载熹宗"尝于庭院中盖小宫殿,高四尺许,玲珑巧妙"。他对木匠活的长期沉迷,使魏忠贤有机会与朝堂上的一些奸臣联合,排挤东林党人,逐渐掌握了内阁、六部。魏忠贤总是乘他木工做得全神贯注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哪有时间理会这些事,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导致魏忠贤一手遮天,东林党人被贬、被杀者不计其数。魏忠贤把他们投入监狱,遍施人间酷刑,然后杀害,但始终没能将这些人屈服。东林党人因此也成为继汉代党锢之后的又一代千古文人表率,受到后世景仰。魏忠贤一边残忍地屠杀异己,一边在全国大肆搜刮,使民不聊生,起义不断。此时的熹宗皇帝还在后宫玩乐,天启五年,乘舟游玩时不慎落水,落下病根,天启七年,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终年二十三岁。让人惊奇的是,大明王朝的两位少年天子武宗和熹宗,一个喜欢打仗,一个喜欢木工,均不问朝政,都落水得病而死,全没有子嗣,皆培养出了明朝最坏的太监---刘瑾和魏忠贤。历史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国家却一步步沦亡,当年把大权独揽在皇帝一人身上的朱元璋,能想得到他的子孙竟是这样的荒淫惰怠吗?

《明史》中评熹宗说:"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2.专权弄柄---阉竖继起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宦官专权是在明王朝出现的。尽管当年太祖立国,规定宦官不许读书识字,戒防之心溢于言表,但还是没有想到在他之后宦官之祸会如此之酷之烈,直伴随大明王朝相始终。

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宦官时代是从大明王朝的王振开始的,讲英宗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大致提到过,到他死时家藏金银60余库。汉朝的宦官中出了一个蔡伦,名垂千古,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人之一,明代的宦官中同样出了一个名照青史的人物---郑和。可见,虽然我们在不断地说宦官之祸,但宦官中也并非全是败类,或者说也并非全做坏事,不做一件好事。明朝就有这样几个尽忠报国的太监,如王安、王承恩、方正化等,即使是冯保亦功大于过,于社稷有利。但大多数宦官还是在专权弄柄,祸乱朝纲。而且此时期的宦官乱政又出现了新的特征,即政府高级官员和士大夫阶层公然无耻地向当权宦官卖身投靠,这是第一、二次宦官干政所没有的。如有一次王振见工部侍郎王佑貌美而无须,便问:"王侍郎何以无须?"王佑竟然回答:"老爷所无,儿安敢有?"到魏忠贤时期的"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之类时,已经天良丧尽,恬不知耻。我们撮其要以概其余,重点来看看刘瑾和魏忠贤。权阉肆毒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刘瑾在明孝宗时就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把个十多岁的孩子哄的开开心心。所以深受宠信,等到武宗上台,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与马永成、高凤等八位宦官,并称"八虎"。"八虎"肆意妄为,以游戏引诱武宗,日进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把武宗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当时内阁辅臣是大学士李东阳,刘建,谢迁三位,都是机敏厉害久历宦海的人物,时人评述,"李公善谋,刘公善断,谢公善侃"。他们决定联手策划将八虎扳倒。于是找到太监王岳,范亭,暗示他们先向武宗告发刘瑾等人的奸行,随后由他们联合朝臣上奏章内外夹击。开始武宗听不进去,直到被告知天象有变,是上天在警示他时,才有所表示,打算将刘瑾先贬到南京。大学士们仍不让步,要求处以死刑铲除祸根。他们联合了当时在京城的主要官员,准备第二天联名劝谏武宗杀掉刘瑾。这一消息很快被刘瑾得知,他慌忙率领八虎进宫,环跪在朱厚照面前,哀哀哭求,反驳说谢迁、刘健等人的阴谋是使皇帝陷于孤立。武宗大怒,立刻将司礼监、东厂、西厂让他们分别掌管,将告发的太监送南京充军,并于半路追杀。刘健、谢迁等一大批忠臣愤而辞职,朝政由此更加黑暗。

刘瑾随即打击反对过他的官员,把53位反对者都列入奸党,制造了明朝一大冤案。他们中多半被逮捕入狱,施以酷刑。他用的方法很多,一是处罚,即罚米供应边境。因为罚的数目很大,致使很多大臣破家。其次是身体处罚,最狠毒的是去衣廷杖。明朝原来的廷杖主要是对大臣的一种人格侮辱,而非身体处罚,所以允许大臣用毡、毯以及棉衣垫在身上。但刘瑾却要大臣脱衣受刑,行刑期间又授意执行的锦衣卫加力责打,结果大臣们常被当场打死。他还造有一种大枷,明律规定套在犯人脖子上的"枷",最重不得超过13公斤,而刘瑾发明的枷竟然重达75公斤,不少官员也因此而死。

在刘瑾的威逼下,许多正直的大臣或辞官归隐或缄默不语,刘瑾便随心所欲地专权了。他和投靠自己的内阁大学士焦芳等人内外勾连,一手遮天。先用打球跑马、带鹰抓兔等缠住爱玩的武宗,然后,在武宗玩得最高兴的时候,把朝臣的折子拿给他看,武宗总是不耐烦地说:"怎么什么事都来找我,你们都是吃闲饭的吗?"刘瑾装得灰溜溜的样子退下,心中美滋滋地专权误国去了。当时大江南北都传着民谣,"京城两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刘瑾都做到了站皇帝的份上,在明朝政局里还有谁是他的对手,可以将其扳倒呢?为了增加自己的权势,刘瑾还建立了另外的特务组织"内行厂",权力在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之上。通过特务来监督官吏和百姓,制造恐怖气氛,维持自己的专权。他受起贿来也是来者不拒,有为了得到高官向他行贿的,有为了徇情枉法、制造冤狱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各地官员进京朝拜述职时总是要向刘瑾行贿,叫做"拜见礼",少的要上千两,最高达二万两。如果升了官要立即用重金"谢"刘瑾,叫做"谢礼"。刘瑾的专权使朝政混乱,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安化王以清君侧诛刘瑾为名,举兵造反。武宗派都御史杨一清和太监八虎之一的张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乱。叛乱平定之后,杨一清劝说张永在向武宗报告战况时,揭发刘瑾的十七条大罪。武宗看完后微微迟疑,说刘瑾怎么可能造反?张永磕头几乎磕出血来才把武宗说动,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第二天,张永,李东阳,杨一清联手组织御史拼命弹劾,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结果发现了印玺、玉带等禁物并有黄金24万锭又57800两。还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见了大怒,终于相信了刘瑾谋反的事实。最终武宗下令把刘瑾凌迟处死,其族人、逆党也都伏诛。刘瑾当权专政虽然仅五年时间,但很多正直的朝臣因他而死,国家因他而乱。

白丁乱国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目不识丁,整日游手好闲,酗酒、聚赌,无所不至,经常因为输了钱东躲西逃,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了太监。他通过行贿被太监魏朝"引进",作了熹宗生母王才人的一名办膳太监,当时太监魏朝是熹宗信重的老太监王安跟前的红人。魏忠贤为巴结王安,与魏朝结拜为兄弟,此时熹宗的乳母客氏正与魏朝相爱,魏忠贤略施小计,横刀夺爱,将魏朝挤到了一边。客氏十八岁入宫,给朱由校当奶妈。十九岁丈夫去世,成了寡妇。此人极为妖艳,朱由校大婚之前,她已"先邀上淫宠"。在朱由校心目中,客氏远远超出了乳母的概念,是集各种女性角色于一身的不可须臾或缺的伴侣。所以,当上皇帝后的熹宗不到一个月就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升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善于察言观色,他见熹宗性好游戏,就别出心裁,糊制了狮蛮滚球、双龙赛珠等玩物,每天与客氏两人诱导熹宗专以嬉戏为乐。熹宗遂倚两人为心腹,顷刻难离。此时,朝廷内部的两大派官僚争斗日趋激烈,东林党派的大臣掌政。东林党人以"清流"、"正人"自诩,对政见不合者均斥为"邪人"、"邪党",甚至直指为阉党。东林党又多次上章弹劾客氏和魏忠贤二人,成为阉党这股邪恶势力的政敌。为此,魏忠贤在客氏的帮助下逐渐取得了熹宗的宠信,开始从中弄权,勾结外廷官僚,打击东林党人。东林党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但在这场血与火的斗争中他们能取胜吗?与东林党作对的各派官员便纷纷投靠到魏忠贤门下,形成一个强大的潜流向东林党派的朝臣们冲荡过来,人们称其为"阉党"。文臣方面有兵部尚书崔呈秀、礼部尚书田吉等为之出谋划策,讲解起草诏书,时称"五虎";武臣方面有锦衣卫都督田尔耕、锦衣卫指挥掌北镇抚司事许显纯等五个负责捕杀、镇压异党,号为"五彪"。此外,还有所谓"十狗"、"十孩"、"四十孙"等大小爪牙。东林党首辅叶向高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被斥辞官。内阁中的其他东林党人也均遭罢黜,阉党顾秉廉升为首辅,控制了整个内阁。魏忠贤趁熹宗兴致勃勃地做木工活时让他审批奏折,使权柄落在自己手里,肆意搜刮,民不堪命。他每次出行,都乘坐文轩,羽幢青盖,身着锦衣玉带、脚蹬长筒皮靴、佩着利刃的卫士夹在两边保护,厨役、优伶、百戏等紧紧相随,总共数万人,声势浩大,尘埃蔽天。经过之处,一些逢迎拍马的官员甚至呼他为"九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