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2489600000027

第27章 第六编真主也不想挽救的败落---阿拉伯帝国的弥留余息(2)

和中国历代王朝一样,阿拉伯在进入九世纪后,也未能摆脱地方政权坐大,割据乱政之患。各地封建主或总督拥兵自重,独占一方,对中央的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渐渐独立建国。如阿拉伯人在北非的西部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789~956年)和艾格莱卜王朝(800~908年);在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929~1003年);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895~1005年)、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布韦希王朝(945~1055年)、塞尔柱帝国(1040~1308年),以及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171~1250年)。其中还有两个哈里发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相抗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一个是北非及埃及的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该王朝是当时最强大的哈里发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绿衣大食。另一个是在阿拔斯王朝创建之初,被赶走的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了后倭马亚王朝(756~1031年),定都科尔多瓦。由于肤色尚白,中国史书称之为"白衣大食"。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及其后的两位统治者在位期间,阿拉伯人在西部的统治达到极盛,科尔多瓦成为与巴格达和开罗齐名的城市,为阿拉伯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对阿拉伯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就在这种分崩离析、各自为政中又慢慢的回到了它的当初。天下大势,由乱而治,由治而乱。这和唐朝晚期国势的不堪如出一辙,人心在权力面前都是一样的,难分东西,不辨华洋。

裂土争衡

公元712年,阿拉伯军队占领安达卢西亚(今西班牙南部),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仅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由基督教西哥特王国控制。倭马亚王朝时派埃米尔(即省督)管辖,受马格里布总督节制。首府设在科尔多瓦。西班牙一直以来虽然进行着缓慢的伊斯兰化,这也为其增加了一些内聚力,但还是不能克服帝国本身民族、文化、地理条件等等因素和阿拉伯人的巨大差异,离心倾向一直很明显。既然离心倾向一直很明显,那么它在阿拔斯王朝夺取天下这场混乱中,会不会也乘风掀点什么浪呢?

750年,阿拔斯人对倭马亚家族进行大屠杀时,倭马亚王朝第十任哈里发希沙姆之孙阿卜杜勒·拉赫曼(731~788年)乔装打扮、隐姓埋名、跋山涉水、历经艰险,经巴勒斯坦、埃及,于755年到达北非的休达,受到其母舅所属的柏柏尔部落的保护,并为其组织了军事力量。他派遣其奴仆白德尔渡海到西班牙,争得原叙利亚倭马亚王朝旧部的支持。755年末,拉赫曼率柏柏尔军队从格拉纳达南部海岸登陆,附近诸城守军迎降。756年,自塞维利亚北进,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同阿拔斯王朝驻西班牙总督尤素福决战,尤素福败逃,遂攻占科尔多瓦,自称"埃米尔",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1031年)。这个王朝以科尔多瓦为首都,各种制度大都和原倭马亚王朝旧制相仿。国家首脑最初只称艾米尔,到929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912~961年)统治时,方才自称哈里发。757年,刚继任的拉赫曼下令停止在聚礼日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祈祷,正式和阿拔斯人决裂。后经过多次追亡逐北的战争,攻陷了托莱多城,歼灭了尤素福残部,并平定了各地的暴动,使国家稳定下来,为王朝奠定了基础。他还制定各种政策,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国家初步呈现繁荣。

但随着公元788年阿卜杜·拉赫曼逝世,因其继任者治国无方,国家又重新陷入混乱,各地新归信的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不断暴动,一些省区的封建首领也相继宣布独立。912年,阿卜杜·拉赫曼三世(891~961年)继位,他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且深懂用兵之道的领袖。在他统治的这个时期,四处出击,收复失地,扩展版图,使王朝得到中兴。

920年,他向基督教莱昂国王奥多诺二世的联军进行圣战,攻占了圣·埃斯特班要塞。四年后,又摧毁那发尔首都潘普洛纳。928年,西班牙南部西哥特王朝的波巴斯特罗要塞也被其摧毁,王室权贵被俘虏。929年1月,拉赫曼三世下令在聚礼日的祈祷和公文中,以"保卫安拉宗教的哈里发"称呼他,并获得"信士们的长官"的尊号,正式成为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的对峙王朝。此后,史学家又称该王朝为"科尔多瓦哈里发帝国"。他还向南部的法蒂玛王朝和北方的基督教诸王国发动军事攻势。931年,攻占休达,将领土扩张到北非的提阿雷特。他的海军称霸西地中海,以优势的船队抑制了法蒂玛王朝海军对半岛沿岸的袭击,同时与欧洲国家修好。932年,拉赫曼三世攻占托莱多城,叛军宣布投降。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和继任者哈凯姆二世(96l~976年)以及侍从长曼苏尔(977~1002年)统治时期,与阿拔斯王朝和法蒂玛王朝成为鼎足而三的强大的伊斯兰国家。

后倭马亚王朝统治西班牙的近300年中,使得西班牙成为欧洲最繁荣富庶的地区。王朝最高统治者为哈里发(或埃米尔),掌握着全国的军事、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以逊尼派为国教,以马立克学派的教法学说立法和执法。哈里发之下设侍从长,行使首相职权,由各部大臣和枢密院官员组成最高行政会议(迪万)。全国分6个省区,瓦利(即省长)负责军政事务,哈里发委派的教法官负责司法,朝廷设总法官。全国有10万名常备军,战时出征,平时执行交通和对外贸易任务。王朝采取一系列政策,兴修水利,开垦土地,改良耕作技术,发展畜牧,植桑养蚕,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开发矿产资源,进行东、西方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力倡导和赞助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在各主要城市创办各种学校、图书馆、书店、天文台、医院,阿拉伯语得到传播和使用,大大促进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

10世纪时,首都科尔多瓦有居民1,133万户,约40~50万人。前3任埃米尔在此创办免费高等学校27所,并在最大的科尔多瓦清真寺创办欧洲第一所科尔多瓦大学,吸引着东西方的穆斯林及信奉基督教的学生来此学习。这所大学的图书馆藏有40万册图书,许多书籍都是珍本。在该城还建有清真寺700座,公共澡堂300所。科尔多瓦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齐名,成为世界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王朝聘请和鼓励不同信仰的东西方学者从事哲学、自然科学和宗教学术研究,并通过翻译活动将阿拉伯东方伊斯兰文化与希腊文化相结合,在伊斯兰教义学、教法学、哲学、天文学、医学、数学、语言学、史学和文学等领域取得大量成就,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学者,其著述丰富多彩,在中世纪伊斯兰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科学文化通过科尔多瓦和托莱多两城传到西欧,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11世纪起,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禁卫军专权,哈里发更迭频繁,政局陷于混乱。1031年,哈里发希沙姆三世(1027~1031年)被废黜,哈里发国家分裂为20多个由封建主掌权的小国,后大多被穆拉比特王朝和穆瓦希德王朝所灭。

称霸一方法蒂玛哈里发王朝是伊斯兰教惟一的、较大的什叶派王朝。其创始人欧贝杜拉·麦海迪(909~934年)自称是阿里和先知女儿法蒂玛的后裔,于909年摧毁了盘踞北非百年的艾格莱卜王朝,逐其末主齐雅德特·阿拉,立波斯人后裔赛仪德·伊本·侯赛因为伊玛姆。赛仪德(909~934年在位)自称是第四大哈里发阿里和法蒂玛的儿子侯赛因的子孙---易司马仪的后裔。不久就把自己的统治扩张到全部北非领土,威胁埃及,并遣舰队纵横地中海上。约在920年,迁都突尼斯的麦海迪叶。969年,法蒂玛王朝终于占领全部埃及,于弗斯塔德营建新市区,973年迁都于此,即开罗。972年建筑了最大的清真寺---爱资哈尔大礼拜寺,之后吞并麦加和麦地那。法蒂玛王朝的第五个哈里发艾卜·曼苏尔·尼萨尔·阿齐兹(975~996年)在位时,法蒂玛帝国盛极一时,把势力推进到了叙利亚以及阿拉伯半岛。阿齐兹本人还是一个学术爱好者,他把开罗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变成一个学院,延揽学者,进行研究。他还和我们吴国末主孙皓在江南设置了宫殿准备俘虏晋武帝居住一样,先在开罗置宫殿,准备接待被俘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及其眷属。阿齐兹本人统治开明,广修清真寺、宫殿、桥梁、沟渠,宽容异教徒,其王后即为俄罗斯人,太子之母也是亚历山大港和耶路撒冷两位基督教主教的姐姐。如此宽容的皇帝,一定会将国家带入盛世,他的后继者能够将其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吗?

996年,阿齐兹去世,子艾卜·阿里·曼苏尔·哈基木(996~1021年)以十一岁继位。哈基木起初也注意修明政治,奖掖学术。但后来他要求严格执行过时的伊斯兰教戒律,如下令严禁饮酒,为此毁坏所有的葡萄园;禁止宴会、音乐、下棋,甚至不许到尼罗河边散步;为了防止妇女的不道德行为,不许离屋外出,连做女鞋的人也要加以处罚等等。他还歧视基督徒和犹太人,对其大加迫害,下令拆毁一些基督教堂,包括耶路撒冷的圣陵教堂(这一事件成为十字军东征的借口之一)。规定了基督徒、犹太教徒的衣着,以把他们和穆斯林相区别。哈基木自称真主化身,一个新教派奉之,即为德鲁兹教派,今日此派尚行于黎巴嫩。这些过分的措施引起各方不满,哈里发本人也于1021年被暗杀身亡。哈基木死后,儿子扎希尔继位(1021~1035年),年十六。法蒂玛国家迅速衰落,各地分裂成一些独立的封建割据势力,不受哈里发节制,只剩埃及本部还在。他与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八世签定和约,罗马皇帝允许在东罗马境内各清真寺中提念哈里发的名字,并答应重建君士坦丁堡的清真寺,而哈里发则承诺重建圣陵教堂。此时的哈里发成为突厥禁卫军的傀儡,没有什么实权。西欧封建主趁机组织十字军进行东征,攻占了巴勒斯坦沿岸各地,建立起西欧封建主的统治。混乱的哈里发王朝对此只能听之任之,毫无办法。

1035年,麦阿德·穆斯坦绥尔(1035~1094年在位)以十一岁登基,他母亲是被犹太人卖来的女奴,与该犹太人一起摄政,在位六十年。此时大权落于亚美尼亚军人白德尔·哲马利手中,法蒂玛王朝更加衰落。塞尔柱突厥人于1043年夺走叙利亚,北非西部、西西里岛也被人侵占。但令人糊涂的是,1058年,原巴格达将军白萨西里竟然强迫阿拔斯朝哈里发嘎义木把职位的各种象征(包括先知的斗篷和别的遗物)转到法蒂玛王朝手里,各地穆斯林从此开始奉开罗哈里发为正宗。

1094年,穆斯坦绥尔去世,白德尔之子麦列克·艾弗德勒立其幼子穆斯台阿里。之后国家内部政变频繁,军人掌权,幼主频废频立。外有基督教十字军之逼(1167年基督教的耶路撒冷王阿马利克曾兵临开罗城下),且饥馑连年,国势日窘。终于在1171年,萨拉丁推翻了最后一任哈里发,法蒂玛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对峙二百多年后覆亡。

3.政权旁落---突厥入主

三十六计之一的反客为主用在阿拉伯人身上是比较痛苦的,政非己出,俯仰随人,阿拉伯哈里发的最后岁月饱受欺凌。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一个国家,突厥人是怎样一步步鸠占鹊巢的呢?

突厥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种族,而是因为他们都说同一个语系的一种或另一种突厥语才联结到了一起。尽管他们种族上是一个混杂的民族,但一般说来,他们看上去更像高加索种人,而不像蒙古种人。到6世纪中叶,他们统治了从蒙古到阿姆河的广大平原地区,数为中国边患,隋朝末年发展壮大,"控弦者号百万"。进入唐朝,更成为与中国相抗衡的四蛮(突厥、吐蕃、回鹘和云南诸蛮)之首。突厥人在中国虽然为害一方,但从来没有产生过致命性的危害,但阿拉伯帝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从8世纪起,由于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并在怛逻斯打败了中国军队(751年),突厥人就处在了阿拉伯人的影响之下,日益受到伊斯兰教的熏染。历史上突厥人先后受到过佛教、摩尼教和景教的影响,但当时各部落实际奉行的大多是萨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