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崩溃前夜的那些事
2489600000031

第31章 第七编没有什么辉煌可以永恒---日不落帝国的暮鼓遗响(3)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掉队的4艘英战列舰赶到,巨炮怒吼,弹如雨注,总算把贝蒂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在英战列舰大口径火炮的轰击下,德国舰队有些顶不住了,希佩尔指挥他的战舰,向东边打边撤,贝蒂紧追不舍。直到发现迎面而来的德国大洋舰队主力时,才发觉上了当,急令他的舰队北撤,同时向杰利科发电呼救。舍尔见状下令舰队全线追击,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钓上的"鱼",也是他人布下的网。两军相遇后,希佩尔的旗舰"吕措夫"号被英舰密集的炮火击中。而英国的2艘老式装甲舰也被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击中,一炸一沉。随后,1.7万吨的英第3战列巡洋舰中队旗舰"无敌"号又被德舰击中,当即炸成两段。但英国舰队的损失并没有影响主力舰队在数量上的优势,炮火威力依旧十分强大,此时,舍尔终于发现他所面对的是整个英国主力舰队。他果断地命令各舰转向右舷,撤出战斗。由于通往德国本土基地的航路被贝蒂舰队切断,大洋舰队只得背向自己的基地向西南方向行驶。舍尔见杰利科没有实施追击,判断杰利科一定是把他的主力舰队部署到自己的返航路线上去了,于是决定趁英国舰队变换队形时转身杀回去,从主力舰队的尾部实施突破,打破英军封锁,返回基地。不幸的是,由于参谋们的计算误差,德国大洋舰队没有冲向英国主力舰队的尾部,而是直接撞入了英国主力舰队的中央,大洋舰队再度处于背向日落的方向,其轮廓清晰可见,而英国主力舰队仍隐没在烟雾之中。舍尔眼见己方又一次陷入危境,立即下令施放烟幕和鱼雷,并命希佩尔的战列巡洋舰作"死亡冲锋",掩护主力后撤,大洋舰队又一次脱离险境。但此时屡建战功的"吕措夫"号也已千疮百孔,被迫弃舰沉没。战列巡洋舰"毛奇"号上升起了希佩尔海军中将的指挥旗。天色已渐渐地黑了下来,舍尔明白,如果他的舰队未能在夜间冲出包围,那么天亮之后,他将不可能再有任何希望了。经过仔细分析和推算,舍尔决定转向东南,趁夜从主力舰队的尾部冲杀过去,然后经合恩礁水道返回基地。为此,舍尔把所有能用的驱逐舰都派出去拦截英军主力舰队,掩护大洋舰队突围。按照舍尔的命令,德驱逐舰如狼群一般从不同的方向袭击英主力舰队,给英军造成混乱和判断失误,使杰利科摸不清德国舰队在哪个方向。23时30分,英国的战列巡洋舰"黑太子"号误以为向其驶来的几个巨大黑影是友舰,便发出联络信号,结果招来4艘德国战列舰的一阵齐射,"黑太子"号当即变成一团火球。德国老式战列舰"波梅恩"号、轻巡洋舰"弗劳恩洛布"号和"罗斯托克"号被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沉,还有1艘轻巡洋舰"埃利宾"号同己方战列舰"波森"号意外相撞而沉。夜间战斗驱逐舰的损失是:英军5艘,德军2艘。

6月1日凌晨3时,德国舰队终于从英军封锁线上杀开了一条血路,向合恩礁水域狂奔。合恩礁水域是出入威廉港的必经之地。德国海军在此布下了无数极不规则,犹如迷宫的水雷。要想通过雷区,只有德国海军高级将领才知道其间唯一的一条狭窄水道。3时30分,舍尔指挥他的舰队排成一路纵队,一艘紧跟着一艘安然通过雷区。雷区外,随后追来的英国主力舰队只能咆哮着鸣炮,却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场盛况空前的海上龙虎斗结束了。日德兰海战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虽然英国没有使德军突破防线,依旧把它封锁在港内,但此战中英国舰队共损失3艘战列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战斗吨位达11.5万吨,伤亡6,945人。所有损失几乎是德国的两倍。当年唐朝曹松吟唱:"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然而现实往往却是杀敌一万,自损两万。这样一来,大英帝国的削弱自不消说。

劳师糜饷

日德兰海战之后,英法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到法德边境,于1916年7月1日到11月18日,在法国北方的索姆河地域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战争开始时联军共投入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约300架飞机;德军守卫的是第2集团军的8个步兵师,672门火炮,300门迫击炮和114架飞机。协约国拟定由福煦将军统一指挥法约勒将军的法国第6集团军和罗林森将军的英国第4集团军,突破富科库尔、埃比泰讷地段(40公里)冯·贝洛将军之德第2集团军的防御;然后将骑兵兵团调向佩罗讷、莫伯日(法军)和巴波姆、康布雷(英军)再进一步发展突破口。战役准备了5个多月,6月24日至7月1日英法联军进行了7天的炮火准备,几乎全部摧毁了德军第一阵地,部分摧毁第二阵地,但同时也失去了进攻的突然性。7月1日,罗林森将军指挥的英第4集团军从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英第3集团军中的第7军在其左翼采取保障行动。法约勒将军指挥的法第6集团军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讷方向实施辅助突击。英军采用密集队形冲击,法军和英军右翼突破德军第一道阵地,但英军左翼为德军坑道工事所阻,没有进展。英军共损失近6万人。2日和3日两天,英军右翼和法军攻占德军第二道阵地,法军一度占领巴尔勒、比阿什等德军防御要地。以后几天,因德军投入预备队以及英法联军指挥上规定繁琐,限制了军队的主动性,使得联军推进缓慢。到7月19日,德军指挥部又投入新的预备队,联军更加难于向前推进,未达成战役突破。

7月底至8月中旬,联军将其军队集团增至51个师、飞机增至500架,而德军也增加到31个师、飞机增到300架。战斗打得更加难解难分,演变成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9月3日起,法米舍莱将军的第10集团军和英加夫将军的第5集团军又分别投入战斗,战场正面扩大到50公里。德军也增至40个师,又特别加强了阵地的工程防御。英法军队的进攻速度变得十分缓慢,平均每昼夜仅150到200米。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英军不得不投入了新式秘密武器,陆战之王---坦克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坦克的投入能改变战局吗?

9月15日,英军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坦克,配合步兵进攻,推进了4到5公里。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坦克对德军步兵产生了巨大心理作用,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但是,由于坦克的技术装备不完善以及使用的正面过于宽大(10公里仅18辆坦克),突破任务没有完成。后来英军又使用了两次坦克,同样收效不大。秋季,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斗渐渐平息,11月完全停止。

索姆河进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战役。英军投入交战兵力有54个师,英法联军伤亡79.4万人,却仅推进了5到12公里,是典型的损耗巨大却收获甚微的战役。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正好是英国的写照。英国在一战中阵亡官兵约91万,平民3万余,商船损失了近70%,军费开支达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1/3,国内债务达80亿英镑,战前美国欠英国债务30亿美元,战后英国反欠美国债务47亿美元,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各国都破败不堪,曾经的富庶繁华都毁于一旦,日不落帝国也开始了它的瓦解之路。

同仇敌忾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下在英伦三岛阳春大地上的皑皑白雪,那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加在这白雪上的严霜。英国虽然依旧是二战的胜利国,但战争的损耗已经将其拖到了师老国空的境地,这种打击是致命性的,英帝国的风流文采从此烟消云散。

1940年德国成功占领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德军指挥部决定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并且消灭英国空军。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不列颠之战"。指挥空中战役的是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元帅,他曾向元首保证要给英国"致命一击",为此集结了德国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2∶1的优势。由于德国飞机飞行距离较长,而英国飞机则以本土为基地,能在德机往返的时间中出击数次,所以双方实力基本相同。1940年7月16日,不列颠空战打响了。德国以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舰队为目标,同时对英国南岸港口进行骚扰性攻击,希望诱出英国战斗机加以歼灭。但英国空军每次都瞄准机会后以少量飞机出击,使德国损失严重,一个月的时间,英军仅损失战斗机148架,而德军却损失了296架,从而使德国的战斗意图没有实现。

8月13日到9月6日,是空战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希特勒会采取什么样的疯狂策略,他能实现目的吗?此阶段里德国空军大规模地轰炸英军机场、雷达站、飞机工厂和补给设施,并寻求同英国飞机进行空中决战之机。8月15日,时任首相的丘吉尔通过无线电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英国人民"要用鲜血、劳动、泪水和汗水保卫英国",一场由丘吉尔领导的顽强抵抗德国侵略的战争开始了。

从8月24日起,战事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德军每天出动1,000多架次飞机。严重破坏了英国南部5个军用机场和6个雷达站,几乎摧毁了南部整个通讯系统。但英国成功地运用了"超声波"提供的信息,使得空军元帅休·道丁能够辨别德国轰炸机的路线,从而将其歼灭。其后,戈林增加了轰炸机护卫,派出了大量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和飓风式战斗机虽然没有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速度快,但更容易操纵,因而取得了大部分战斗的胜利。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英伦上空整天马达轰鸣,火光闪闪,被击中的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栽进大海、落入荒郊或居民点。

9月6日,根据海狮行动计划,168架战斗机、419艘拖船、1,910艘载满士兵和坦克的驳船集中到被德国控制的法国、比利时和荷兰港口,准备开往英国海岸。

从9月7日到翌年5月为战争的第三阶段,德军开始对伦敦和其他主要工业城市实施"恐怖轰炸",企图摧毁英国工业生产,摧毁英国军民的抵抗意志。但令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德国的轰炸反而加强了英国人团结一致、誓死战斗的决心。国王乔治六世练习射击的场面被拍成照片,制成新闻,鼓舞人民斗志。王后和她的女儿们住在伦敦,这是和人民在一起的一种表现。丘吉尔前往伦敦的每一个区和每一座被轰炸的城市,嘴里叼着烟,头戴圆顶高帽,镇定自若,他是英国人永不妥协的代表。下议院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毁,上议院以非常爱国的姿态,请下议院成员使用自己的工作室。商人们依旧挂着"正常营业"的标牌,以示抗争的决心。

地方军在几个星期内便招募了100万,年龄从17岁至65岁。由于缺少武器,许多人便使用步枪、猎枪、干草叉和棍棒训练。到处都有战斗团,他们在田地里训练如何在德军登陆时将他们擒获。汽车的残骸被留在地里,防止德国飞机迫降。也许是英国人的勇敢和斗志使得希特勒犹豫了,他没有发出开船的命令。9月17日,他推迟了海狮计划的执行。但他继续在轰炸英国,此时,英国发起反击。

1940年11月13日,在得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达柏林对希特勒进行官方访问后,丘吉尔派81架英国轰炸机突破两层高射炮火网,把炸弹投到德国首都柏林,几万座房屋被夷为平地,几千人死亡,使德国举国震惊。第二天,希特勒下令进行"惩罚性报复"。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历史名城考文垂被选中,那里有很多金属加工厂。500架德国飞机扑向考文垂,投下了590吨炸药。城中心的大教堂、工厂和房屋全部被毁。

11月19日,德国对主要工业中心伯明翰发动了类似的进攻,800人死亡,2000人受伤。12月17日,英国皇家空军发起反击,摧毁了不来梅、杜塞尔多夫和曼海姆。

12月29日,德国向伦敦发起了猛攻,投下17,220吨炸弹,包括7万颗燃烧弹。但希特勒没有赢得不列颠之战,从行动开始以来,德国损失了1,733架飞机,英国只损失了915架。英国军民越战越勇,德机的损失与日俱增,促使希特勒在1941年6月向他的陆军首脑们宣布进攻苏联的决定,10月12日,希特勒终于正式承认入侵英国失败。在"不列颠空战"中,虽然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取得了空战的胜利。但德军前后向英国投掷了高达6万吨的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很多大城市被炸成废墟,首都伦敦城里都布满瓦砾,8座历史悠久的教堂被夷为平地,整个国家几乎被掀了个遍。再强大的国家,再辉煌的繁华,也没有信心敢作炮灰,英国却不幸地迎头赶上了,其损失之惨、之重可想而知,日不落帝国还能不能维持,也可想而知。

敌灭己伤

二战中,英国参加的另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是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的"阿拉曼战役"。在10月23日以前,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的英军第8集团军辖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拥有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意图由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突破德意防线,将德意军队滨海集团压迫至沿海一带,并予以歼灭。此时,隆美尔元帅指挥的德意军占领着该地宽为60公里的防御正面。他手上有德军4个师和意军8个师,总兵力约8万人,坦克540辆,火炮1,219门,飞机350架,采取支撑点式环形防御与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办法防御。

经过3天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20分钟的炮火准备,10月23日21时40分,英军转入进攻,效果会如何呢?由于英军炮兵密度较小,未能压制敌人火力配系,致使一整夜的战斗,仅楔入敌人防御阵地。突破没有成功,变成了"蚕食"行动,到10月27日前,英军仅推进7公里。在主攻方向上,第30军右翼和中路起初进展顺利,突破敌前沿后迅速在雷区为后续装甲部队开辟了通路。

但左翼却在鲁韦萨特岭以北遭到顽强抵抗,进攻受阻。此后,虽稍有创获,有的部队甚至通过了雷区,但基本被德军阻止,进展艰难,双方损失都十分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