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大而不忠诚。销售量很大,但对企业并不忠诚,这一类的经销商最不好惹,因为他们“客大欺店”。他们不是企业的朋友,不可能与企业互利互惠,他们不希望共赢,只希望自己单赢,但他们的单赢必然要损害企业的利益。此类大经销商会向企业提出许多无法接受的条件,使企业进退两难。他们挟市场而令企业,以自己的销售额、已开发的市场或占有企业的货款为资本向企业提要求,当企业不能满足他们时,他们就给企业“颜色”看——窜货、降价倾销、长期拖欠货款等。许多企业的货发给此类大经销商后,结果因返还不了货款而无法度日。所以,找经销商不能专挑大的,要看其是否诚信。
第三类:小而忠诚。销售量小但对企业忠诚。此类经销商因限于其经营实力或是企业经销产品的时间太短、经验不足、销售量较小。企业不要看不起他们,他们会尽心尽力地帮企业做事,同时他们也在帮自己,企业有求于他们,他们也有求于企业,完全可以“两好合一好”。至于销售量小,那没什么,积少才能成多,只要尽心,日积月累,也能成一定的气候。企业在市场上西瓜要摘,芝麻也要捡。对这类经销商可以扶持、培养。何况,小经销商说不定哪一天也会变成大经销商。
第四类:大而忠诚。他们销售量大,对企业也忠诚。这样的经销商才是“上帝”,才是企业最好的经销商。如果企业能够交上这么一批朋友,那么营销工作就好做了。
企业广交朋友,可以建立一个优越的产销环境。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好环境,那就如打仗一样,后方不稳,前方军心也就不稳。
善意提醒:企业在市场上应做到西瓜要摘,芝麻也要捡;因为芝麻再小,总有一天也会聚成“西瓜”。
漏洞4:不接受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不仅仅是一种经营战略,而且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更是一种经营思维。自己干自己最拿手的、别人模仿不了的核心工作,其他的事情让别人去做。看起来企业做的事少了,而实际上企业的竞争能力更强了,因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强了。
虚拟经营的思维打破了“万事不求人”的传统思维。
“万事不求人”,这是中国一条古老的处世观,向往的人不少,做到的人却没有。老子的《道德经》中曾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说,各人活各人的,这就是“万事不求人”。
“万事不求人”这句话对吗?如果对,能做到吗?即使能做到,能做得好吗?
“万事不求人”是一种封闭式思维
传统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从浇铸、锻造,到车铣刨镗,从热加工到冷加工,从毛坯件、半成品到成品件,从第一个零部件到最后一个零部件,再由钳工组装,油漆工喷漆,都是企业自己全部包下来,从生产、装箱到销售也都是由企业自己一干到底。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更有意思的是,传统的中国企业就是一个个“小社会”,企业里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小医院、小商店,给职工盖房,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当初老子生活的岁月正值中国历史上诸侯争霸的时代,战事频繁、生灵涂炭、社会动荡、怨声载道。老子希望有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战争,百姓质朴淳厚,不用器具,不坐车船,仍从结绳记事,都可以安居乐业。邻家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这些想法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当代,尽管个人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比老子那个时代高得多了,“万事不求人”仍只能是某些人嘴上说说而已。
“万事不求人”是—种封闭型思维,是一种思想上的极端,他将导致效率和效益低下,不符合社会大分工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要做到万事不求人,必须具备万事不求人的相应能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方式供己所需、解己所急、救己所困,能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在人类社会中,能够创造出自己生存发展的所有有利条件。这可能吗?可以说,世上没有企业有这样大的能力。
求人不是丢人的事,世上谁人不求人?我求人,人求我,互相帮助,正是社会人际联系的一个纽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否定了“万事不求人”的思维
1.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指出,国际分工是现实经济的范畴,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8世纪后期大机器生产的建立,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最终形成。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必然越出国界,把一系列国家和地区纳入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世界体系之中,生产国际化开始形成。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国际分工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二次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进一步得到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经济的相互需要和相互依赖达到空前的规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形成,市场营销全球战略联盟的建立及纵深化,世界上的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突出,那么一个企业的力量就愈显渺小。
世界上有许多“巨无霸”企业,它们有非常雄厚的实力和规模。但是它们仍有自知之明,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建立全球生产体系,以形成新的生产规模优势。如美国的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是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生产的,这种全球化生产所获得的成本优势,是任何“单干户”所无法比拟的。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将导致零关税,因此如果有一个企业“万事不求人”,产品的生产从头到尾都由自己来做,那么它在国际市场上绝对没有竞争力。
2.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指出: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商品的价值不取决于生产者的主观愿望,也不取决于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各国的不同产品相遇在世界市场时,商品的交换比例显然不能以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依据来确定。各国互不相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个别劳动时间出现在世界市场上的。鉴于各国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互不相同,马克思得出结论说:“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
马克思在论述国内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这样,同一种商品具有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商品在国内市场上交换时,是以国内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而在国际市场上交换时,则是以国际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由于商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存在“比较差异”,因此,在正常的、平等的贸易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双方都有可能获取利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些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即优势产品,也都有另外一些商品的国内价值高于国际价值,即劣势产品。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不必生产所有的产品,他们可以多生产一些优势产品,以较少的社会必要劳动换取较多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从国际市场上买回自己的劣势产品。如果坚持“万事不求人”的封闭式思维,非要生产全部产品,那么在经济上就是极不合算的。
3.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指出,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以及每个部类的内部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包括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之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农业生产内部、工业生产内部,都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发展,取得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不仅在价值形态上要求平衡,而且在实物形态上也要求平衡。但是,由于各国的生产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条件、资源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各国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往往与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所要求的实物构成有差距。也就是说,在一国范围内,社会生产各部类之间及其内部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社会扩大再生产所要求的平衡关系,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生产自己发展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所以,不可能“万事不求人”,各国都必须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进行实物形态的转换,根据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以我所有,换我所无,以长线产品,换短线产品,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得到调剂和补充。
由此可见,“万事不求人”的封闭式思维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不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不符合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虚拟经营是一种新思维
虚拟经营既是一种经营战略,也是一种经营模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经营新思维。
虚拟营运将成为企业的基本经营模式,计算机网络将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企业将通过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佳的合作伙伴、供应商、销售商、生产商,以形成最佳的动态组合。虚拟营运、快速灵活的团队以及计算机网络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层次分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等传统的企业经营思维。
虚拟经营对于核心厂商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能力核心化。即虚拟经营能使一个企业具有相对优势的经营能力,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化和能力核心化。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加快产品更新周期缩短。对核心厂商而言,尤其是对由大量零部件组合起来的复杂产品的生产企业而言,要全面洞察和吸收每一个零部件最新的技术成果已是不可能的。核心厂商也无法拥有包罗万象的人才。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零部件生产商却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而且容易拥有专业人才,从而弥补了核心厂商的不足。
有些事情,你可以做,但做得不如别人好,你应当“让别人替你做”,而你去做那些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把核心的别人无法模仿的工作留给自己做,并把其余的工作外包出去的做法,看来不仅是一种战略,也是企业的基本经营模式。
耐克公司生产运动鞋,但是它一个工厂也没有,其产品却畅销全球。耐克公司集中自己的力量于产品设计和营销,而委托人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代为加工生产。电器生产商飞利浦以及一些服装生产商也在相当程度上采取这种方式。虚拟企业创造了名牌,却不拥有生产线。这使企业生产不同产品的调整成本很低,所以可以很快地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可以精力集中地专注于核心工作,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是快速响应。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具有把握某一市场机遇所需的所有资源。必须通过寻求具有不同优势资源的企业进行动态组合,快速组织开发、生产、销售,满足市场需要。
通用汽车公司下属的一汽车制造厂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主页上开设了“虚拟商店”,陈列商品。顾客可以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商店”选购商品。下订单及支付货款等均可在网上完成。顾客可以自己选择或设计所需要的车型,自己选择车身、发动机、轮胎、颜色及车内的结构。客户通过网络可以看到自己选择的部件所组装出来的汽车的样子,并可继续更换零部件,直到满意为止。虚拟商店的营销方式能使企业快速地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快速地满足顾客需求,节省了不少中间环节。
三是节省企业新建投资。核心企业无需增加新的资源,如扩建厂房,进行技改,招收新的员工等投资活动,完全利用的是其他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新的组合,取长补短。当一个新的市场机会出现时,企业还可以再次寻找其他企业进行资源组合。
企业经营不是都要讲究效益和效率吗?虚拟企业经营模式就是高效益、高效率的。
善意提醒:必要时借助他人的帮助,会让你少走弯路。
漏洞5:分工太过明确
传统企业强调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责任,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但是,国际上总的趋势是由强调分解向强调综合转化,于是,许许多多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一体化的发展,模糊经营的新概念在许多行业中应运而生。原来许许多多的“汉界楚河”正在拆除,许许多多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究竟什么是模糊,哪些界线正在变得模糊,模糊到底对不对呢?
分工明确的缺陷
传统的企业设计强调分工,因此企业出现了许多层次,实行分级管理,同时出现了许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职能型组织结构是指一个企业分为若干部门,如财务、市场、生产、人力资源等部门。其中每个人都从事一个职能活动,如负责市场业务和财务业务的人员在一个企业中分别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职能结构主要适用于产品品种有限的小公司,因为这样的小公司需要精通的领域很窄,这样的结构容易调动具备专门技能的人才,并使他们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
随着组织的发展,职能结构的某些不足会渐渐显现出来。在职能结构中,多个部门同时负责一种产品的经营管理,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只强调本部门工作的优化,而忽视企业整体优化。一旦新产品开发失败,要分清责任是很困难的。而一旦有了工作成绩,生产部门经理可能会说:“如果不是我们及时供货,企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研究开发部经理说:“如果没有我们的设计方案,谁会理你们的破铜烂铁?”营销经理说:“要知道‘营销就是一切’!”可见若部门间协调不好,会造成各部门成员对其他部门的工作的不理解,很难团结一致,共同完成目标。
分级管理强调等级秩序,有好处也有不足。企业的等级结构常常是企业内部沟通的障碍,既影响员工的士气,又降低了企业效率。一级一级地逐级汇报,一级一级地传达指示,常常使企业错过了机遇,或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人类社会由原来强调分工的时代,发展到强调综合的时代。所以,过去那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互不干涉,各扫门前雪的做法行不通了。综合,就需要打破界限,从自己原来的一亩三分地跳出来,什么都是自己应当干的,应当想的,什么又都是可以让别人帮忙,向别人借力借智的,这就是“模糊”。
现代经营出现了哪些“模糊”
模糊之一:“谁”都越来越不像以前的“谁”。
制造商越来越不像以前的制造商,因为他们根本不去“制造”。制造商的工作逐渐变为仅仅设计产品,建设品牌,而委托别人生产加工产品。利用这种新方法,库存的负担就落在生产链条中的其他企业身上。模糊的方法和观念正使人们的视线转向“利用别人”。许多企业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重组。企业只保留核心部门,裁去不必要的子公司或业务,将剩余的其他业务活动,包给最好的专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