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趟过月亮河的梦
25789100000028

第28章 老屋风情

——孟浩然副军长旧居采风

在大竹的民间曾经有民谣:清河场的饭吃不得,石桥铺的梦做不得,永兴场的钟敲不得,观音场的祸惹不得。民谣中的“饭”指司令范哈儿,“梦”指副军长孟浩然,“钟”指团才钟河清,“祸”指旅长贺国祥。我今天要写老屋就是指石桥铺的孟浩然军长的老屋。

军长老屋的历史与传奇,自小在父辈们的口中就颇有耳闻,后来读了县上的一些史书,对军长一生的概貌便为熟知。多年就有去军长故里采风的想法,一睹军长大院的风采,听听老院中的人们讲述军长的精彩传奇,可迟迟没有时间。总算闲暇有空,拜访终于成行。

周五下午,带着久违的敬仰之情,和两位好友一道,驱车从石桥铺镇沿318国道行至黄家桥头,再转一段乡村水泥公路,径直来到碧山镇新元村三社:孟家坝——孟浩然军长的故里。如今的南大梁高速公路就从老屋的旁边经过。老屋恰好在石桥铺出口处的服务区前500米。

就在我们停车驻足在乡村水泥路一岔道口不知去向时,迎面走来一位老人,同事便上前打听,老人意外地热情指路,在千恩万谢的感激声中,又沿着一条弯弯曲曲泥泞道路步行数百米,几经周转,才从充满现代气息的乡村民房中找到那座古老的院子。

走进大院,一阵古朴的风迎面袭来。长方形的四合院,静静的伫立着。在院主人的解说下,我的目光四处搜寻,对保存完好的古朴建筑禁不住一边赞叹,一边用相机拍摄。每一处精致的设计都让我大声叫绝,每一处巧夺天工的雕琢细节都让我心灵为之震撼。

四合院的古朴建筑,似乎围住军长家百年的遗风。高大的正门,威风气派,八十多年前的满堂兴旺,似乎还在延续;玻璃窗户与木格窗户相间的间间宅子,还能让我感受到当年驻扎军队时的肃穆与威严;那刀光剑影、走马悲鸣、举枪杀寇,仿佛还在这宁静的大院中回响。青砖黑瓦,飞檐走兽,木制板墙,白灰篾壁……虽在岁月的风化下显得破败凋敝,但条条青石铺就的院内小坝,雕梁画栋的房檐门枋,浸渍着悠远的历史,军长那逝去的魂灵仿佛在大院里游荡。

久闻大名的军长,刹那间在我的心中如高大的巨人般呈现眼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然而,我们甚为惊喜的是,在我们对院内居住的人家采访之中,竟意外地遇上了军长家的一位健在的侄儿也在院内闲耍,现在已是八十多岁高龄。可是更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来的路上遇见的那位指路的老人居然也是军长的侄儿,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位为我们指路的老人是异常的健谈,对军长家的往事真是如数家珍。在近一个小时的采风中,我们得到了从未有过的信息。

军长姓孟,叫孟浩然,生于1897年,逝于1953年。原名孟青云,字正光。当旅长时,秘书熊灵皋以唐朝大诗人之名献号,才改名为孟浩然。他出生于梁平县碧山乡新元村,后住大竹县石桥铺镇。家贫,无钱上学,少年时学过裁缝,因不堪忍受师傅打骂,便铤而走险,与邻居周执经上山为匪,也就是当年的棒老儿。后被地方政府招安。几经周折,后来投靠靖军颜德基下属范绍增(范哈儿)部,任连长,驻开江扩充兵马。时军阀混战不休。孟转而投靠川陕边防军督办刘存厚,由营长升至团长;后又反刘依附杨森,任十三师第一旅长。民国17年(1928年)随范绍增倒杨森投刘湘,任川鄂边防军第四旅旅长。11月,奉范令,赶走驻扎大竹的罗泽洲部熊玉璋旅。民国22年,出川攻打贺龙部。在沙市、宜昌战役中,孟浩然的部队全军覆灭。孟化装成和尚,逃回四川。民国26年,孟被编属第七战区二十一军任旅长。9月,率部出川,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战中以战功升任一四五师师长。孟抗战胜利后,名义升为副军长,但因不是******的嫡系而受到歧视。民国34年告老返乡,居家赋闲……

孟军长一生的传奇故事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但军长老屋里现在居住的老人口中的传说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军长家的故事,远远不只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些文字一样简单枯燥。他的爱情故事也让我们感动。军长先后娶过三房夫人,大房王氏,是父母之命娶回的正宗妻子。他当棒老二时的早年在永胜、安吉、平滩一带活动,意外地遇到了第二位女人,徐氏。老人给我讲述,他们是自由恋爱,徐氏喜欢青云的仗义与豪气,青云也倾慕徐氏的美丽与善良,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十分恩爱。但他们相识的时候,徐氏已是他人的媳妇,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一起。但一向执着仗义还有些匪气的青云想尽了各种办法,最终还是把徐氏娶回家中。

为了表明自己对这位徐氏的喜欢与忠贞不渝,当棒老二的孟青云,大办酒席,明媒正娶,用八抬大轿将王氏抬回家中,拜堂完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徐氏在孟家的最后命运却很悲壮,在军长家中也演绎了一段惊险离奇的故事。因为孟青云当棒老二后来被收编之后,常年在外打打杀杀,特别在孟军长出川抗日打仗那些岁月里,徐氏独自己在家带儿养女,一家大小的生活全落在她的身上,可徐氏天生漂亮,村里早就有不怀好意之人对她垂涎三尺,经常以各种借口,想占徐氏的便宜,传说中就有人得手。孟氏族亲中也有一位坏人对徐氏也早就歹意,因其被徐氏断然拒绝,为此就惹怒了这位族人,他便将徐氏与人通奸之事告诉族长,于是族长以徐氏与人通奸伤风败俗违反族规为由,对徐氏予以加害,以孟氏家族最为残酷的刑罚对其摧残。这种刑罚就是用绳子套住其颈部,在孟家大院的坝子里拖了三天三夜,把一个好人给活活地拖断气,徐氏死得相当惨烈。

孟军长抗日回家,得知妻子的死讯,悲痛欲绝。把对害死妻子的族人给予了惩处。为了给妻子鸣冤洗雪,孟青云为徐氏大办丧事以极隆重的形式厚葬。这次丧事,前后操办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家里坐席的人几十席,数百人为其料理,徐氏的坟墓也修得很大气派,成当地最独特的坟墓。

孟军长后来在军中又遇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三位女人古氏,古氏来自大家闺秀,对孟军长的晚年照顾起了重要作用。解放后,古氏经常回石桥铺老家看看,那时镇上很多人都认识她,都记得军长的小老婆古太太。但关于古氏的一些传说相对较少。

从两位老人的口中,我们还得知,军长当棒老儿时,也是因为行事果断,处事公平,大智大勇,才被推举为棒老儿头目;后来招安之后,当连长,当营长,当旅长,当师长,其惩恶扬善,救济百姓远近闻名;特别让人敬重的是他与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刘伯承,王维舟,还有秘密的联系与合作,配合共产党进行革命做出了不少贡献。

孟浩然从棒老儿到军长的成长历程中,经历了一道又一道的坎坷与波折。但人性本质的善良还是没有因为做了棒老儿而消失殆尽。也许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经济落后,政府无能,社会衰退,人们即使有向上奋斗的劲头,也难找光明的出路。但孟浩然最终成为抗日英雄,为国为民英勇杀敌,抗击日寇,立下赫赫战功,从而当上副军长。他一生奋斗取得的卓越成就,就像一颗闪烁的明珠,光芒四射,数十年来一直光耀着这乡间大院,他传奇的一生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装满了这古朴的老屋,让人怀念与敬仰。

人生悲欢,谁人曾与评说,真正盖棺定论言及孟浩然,就留给这方山水,留给后人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