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三国志
2590000000002

第2章 文史英华(2)

称:颂扬。

关内侯:爵位名。一般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收取租税的权利。秦汉时置,曹魏沿之。

车驾:帝王的代称。此指曹丕。

不:通“否”。

子反毙于谷阳:春秋时晋楚战于鄢陵,楚王召子反谋划,子反因饮了谷阳所上之酒而醉不能往,楚军因而打了败仗。子反因此而引罪自杀。子反:楚国大臣。谷阳:即谷阳竖,子反的仆人。

御叔罚于饮酒:御叔是鲁国大夫。臧武仲出使晋国,经过御叔封地顺便拜访他,他却自顾饮酒,并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因此,他被罚出加倍的贡赋。

自惩:自己警戒。

宿瘤以丑见传:相传宿瘤是齐国采桑女,颈上生了个大瘤,因号宿瘤。齐闵王认为她有德,迎立为后。

见识:被记得。识,通“志”。

抚军大将军军师:抚军大将军,官名。魏文帝曹丕置。军师:官名。二品以上将军均置军师一人,官五品,职参军机。

【译文】

徐邀字景山,燕国蓟县人。太祖平定黄河以北地区之后,召他担任丞相军谋掾,试用奉高县令,后来又调任为东曹议令史。魏王国建立之初,任尚书郎。当时禁止饮酒,而徐邈却喝得大醉。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事,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报告了太祖,太祖大为震怒。度辽将军鲜于辅为之解脱说:“平日醉酒的人把清亮的酒叫做圣人,浑浊的酒称贤人,徐邈为人谨慎端正,这次是喝多了说酒话。”徐邈因此免受刑罚。后来,徐邈兼任陇西太守,又调任南安太守。曹丕当了皇帝后,他历任谯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政绩很好,名声显著,被赐爵关内侯。文帝巡视许昌,问徐邈说:“还再中圣人否?”徐邈回答说:“从前子反因为喝了谷阳献的酒误了大事而自杀身死,御叔饮酒而受到处罚,我爱酒和这两个人相同,不能自己约束自己,时常还是要喝一点。然而宿瘤因为长得丑陋而见诸史传,我则因为喝醉了而被皇上记得。”文帝哈哈大笑起来,环顾左右侍臣,说:“真是名不虚传。”调徐邈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曹操论事

安定太守母丘兴将之官,公戒之曰:“羌、胡欲与中国通,自当遣人来,慎勿遣人往。善人难得,必将教羌、胡有所请求,因欲以自利;不从,便为失异俗意,从之,则无益事。”兴至,遣校尉范陵至羌中,陵果教羌,使自请为属国都尉。公曰:“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①事多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注释】

①更:经历。

【译文】

安定太守母丘兴将要赴任,曹操告诫他说:“羌人、胡人想和我们来往,自然应该让他们派人来,切记不要派人去。好人难得;不好的人势必教唆羌、胡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便从中自己谋利。我们不答应,便使他们失望;而如果答应,就对我们不利。”母丘兴到达安定,派校尉范陵去羌人那里,范陵果然教唆羌人,叫他们请求让他当属国都尉。曹操说:“我预料一定会这样的,我不是圣人,只是经历的事多点罢了。”

刘备许汜论陈登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①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②,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曰:“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③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④难得比也。”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注释】

①掎(jǐ)角:牵制。

②湖海之士:胸怀广阔,意气慷慨的人。

③讳:禁忌。

④造次:仓促。

【译文】

陈登,字元龙,在广陵名气很大。因为牵制吕布有功,加封伏波将军,但活到39岁就死了。后来许汜与刘备在荆州牧刘表家里作客,刘表与刘备讨论天下的人才,许汜插话说:“陈元龙是个意气慷慨,胸怀广大的人才,只是没有除掉虚浮的习气。”刘备对刘表说:“许君说的对不对呢?”刘表说:“要说不对,这位先生是个老实善良的人,不会说空话;要说对,元龙当今名重天下。”刘备又问许汜说:“您说元龙虚浮,有根据吗?”许汜回答道:“从前兵乱时,我经过下邳,见了元龙。元龙没有一点热情接待我,冷冰冰地,好久不同我说话,自己径直上大床睡觉,使我睡下床。”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皇帝也无安身之地,希望您公而忘家,忧心国事,有救世救民的志气,而您一心购置田地产业,言谈没有可取之处,这是元龙最鄙弃的,凭什么他要与您说话呢?如果是我,就要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在地上,哪里仅是上下床的分别呢?”刘表听后哈哈大笑。刘备因此说:“像陈元龙这样文武双全,有胆有识,志气远大的人,只能在古人当中去找,短时间内很难找到能与他相比的人啊。”

王修执法与为人

王修字叔治,北海①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②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氏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③恤④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⑤,守高密⑥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⑦。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民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⑧,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惟王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⑨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⑩,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

《三国志·魏书·王修传》

【注释】

①北海:郡国名。治所在营陵(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②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③隐:怜悯。

④恤:救助。

⑤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均置此职,主管文书,办理日常事务。

⑥守高密:守,代理官职。高密,县名,在今山东省高密县西南。

⑦执:捉拿。

⑧孝廉: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孝廉即孝顺廉洁的人。

⑨胶东:国名。治所在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县东南)。

⑩宗强;宗族豪强。

少:稍稍。

青州:州名。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治所在临菑(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

治中从事:官名。为州刺史助理。

【译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7岁时丧母。是社日那天死的。第二年社日,邻里祭祀土神,王修怀念母亲,十分悲痛。邻里人听到他哀泣之声,便停止了祭祀。王修20岁时,到南阳游学,在张奉家住。张奉全家得病没有人去看望。王修怜悯他们,侍候他们,等到他们的病好了才离开。初平年间,北海国孔融征召他担任主簿,代理高密县县长。高密县孙氏向来横行县里,他的族人家客经常犯法。百姓有被抢劫的,盗贼跑到孙氏家中,官吏不敢进入孙家逮捕。王修带了官吏百姓包围了孙家,孙氏抗拒坚守,官吏和百姓害怕,不敢前去。王修命令官吏百姓:“胆敢不攻打的与盗贼同样治罪。”孙氏害怕了,于是把盗贼放了出来。从此地方上横行霸道的有所畏惧屈服了。王修被荐举为孝廉,他让给邴原,孔融不同意。这时天下动乱,王修没有到任。不久,郡里有造反的。王修听到孔融有难,连夜奔往孔融。盗贼刚刚发作时,孔融对左右的人说:“能够冒险而来助我的,只有王修。”话刚刚说完,王修就来了。王修再次代理功曹。当时胶东的盗贼匪徒很多,又命令王修代理胶东县令。胶东人公沙卢宗族强大,自己修建了营垒壕沟,不服从政府的派遣和交纳赋税。王修独自率领几名骑士直入公沙卢家,杀了公沙卢的兄弟,公沙家族的人惊得目瞪口呆,不敢动。王修安抚慰问其余的人,从此盗贼的危害,才稍稍制止。孔融每次遇到祸患,王修即使在家休假,也从没有不去救助他的。孔融常靠王修之力而得以免除祸患。

袁谭在青州时,征召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多次诋毁贬低王修。后来刘献因事应当判死刑,王修办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于死罪。当时的人因此更加称赞王修的为人。

人能有改乃至于斯

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说:“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①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②,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闲年③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④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烈叹曰:“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三国志·魏书》裴注引《先贤行状》

【注释】

①端:古布帛长度名。绢曰匹,布曰端。古绢以四丈为一匹,布以六丈为一端。唐以四丈为匹,六丈为端。

②秦穆公:(公元前?—公元前621年)春秋时秦国之君。嬴姓,名任好。

③闲年:隔年。

④揽(lǎn):执,举。

【译文】

国内有个偷牛的,被牛主捕得,偷牛贼说:“我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洗手不干了,您既然原谅了我,请不要让王烈知道。”有人告诉了王烈,王烈拿了六丈布给了偷牛贼。有人问:“这个人既然做了贼,怕您知道,您反而给布,为什么呢?”王烈说:“从前秦穆公的骏马,被人盗去吃了,秦穆公还赐给盗马的酒喝。后来盗马的不惜拚命救了秦穆公的危难。现在这个偷牛贼,能够悔过,怕我知道,这是晓得做坏事可耻,知可耻,做好事的思想就有了,所以给他布以劝他从善啊。”隔了一年,一个老父挑着重担子走路,有个人代他挑行数十里,快到家了,那人把担子放下就走了,问他的名字,不说。不久,这个老父又在路上走,把剑丢了。有个人看见了,心想不顾而去,但又想,后来的人得了,剑会永远丢失了,拿着去找失主,又担心有错领的情况,于是就守在那里。到了夕阳下山的时候,失主返回来见了他,原来是前年代他挑担的那个人。老父扯着那个人的袖子说:“你从前代我挑担,不知道你的姓名,现在你又在路上守着我丢失的剑,没有遇到过你这样的好人,请你告诉我你的姓名,我将告诉王烈。”那个人告诉他就走了。老父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界上有这么好的人,我还没有见过面。”于是派人寻访,原来是从前那个偷牛的人呢。王烈叹息说:“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竟到了这个地步呀!”就使国人表扬他的乡里,敬重他的善行。

张飞义释严颜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①,曹公拜飞为中郎将。先主背②曹公依袁绍、刘表。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③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④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⑤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⑥,破璋将巴郡⑦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⑧,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耶!”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⑨,以飞领巴西⑩太守。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注释】

①许:指许昌。

②背:背弃。

③卒:通“猝”,突然。

④宜都:郡名,三国时刘备以临江郡改置,治所在今湖北省宜都县。

⑤溯流:逆流。

⑥江州:地名。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北嘉陵江北岸。

⑦巴郡:郡名,治所在江州。

⑧无状:无礼。

⑨差:差别;等级。

⑩巴西:郡名,治所在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县)。

【译文】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青年时和关羽一起侍奉刘备。关羽比他年纪大几岁,张飞像对待兄长那样侍奉他。刘备从曹操打败吕布,跟着回到许昌,曹操任命张飞为中郎将。刘备背离曹操投靠袁绍、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攻入荆州,刘备奔往江南。曹操追刘备,一天一夜,在当阳县的长坂追上了。刘备听说曹操突然到来,丢下妻室儿女逃跑,派张飞带领二十几个骑兵断后。张飞据水断桥,瞪着眼睛横着长矛大喊“我是张翼德,你们快来与我决一死战吧!”敌人没有一个敢来的,刘备因此才得以逃脱。刘备平定江南之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为新亭侯,后来转南郡。刘备攻入益州后,又回师攻打刘璋,张飞与诸葛亮等逆流而上,分头平定了各郡县。到江州,击败了刘璋的将领巴郡太守严颜,活捉了严颜。张飞呵斥严颜说:“大军到来,为什么不投降却要抵抗?”严颜回答说:“你们无礼,侵占我们的州县。我们州县,只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张飞大怒,命令左右的人拉出去砍头。严颜面不变色,说:“砍头就砍头,为什么要发怒呢?”张飞认为严颜是个壮士,释放了他,还把他收为宾客。张飞所到之处都攻克了,与刘备在成都相会。益州平定以后,赐与诸葛亮,法正、张飞和关羽各黄金500斤,白银1000斤,钱5000万,锦缎1000匹,其余各人都有不同的颁赐。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

曹彰初用兵大将显神威

任城①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③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④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⑤,将十万骑驰沙漠⑥,驱戎狄⑦,立功建号⑧耳,何能作博士⑨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好为将奈何?”对曰:“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⑩侯。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惟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制,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惟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