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说新语
2618000000099

第99章 052.欸乃一声山水绿

孙盛治《阳秋》,仿孔子例,删繁就简,微言大义。

干宝治《纪》,续太史公言,诸事备至,乃至传闻。

帝论曰:“后之文学,必续安国。然于史家,令升为善。”

………………………………

“越人断发文身,言如禽兽。北人南渐,其人犹北。服饰礼仪,悉从王化。是知文王之化所在也。”

两个速记员快速抄录着干宝的话。

速记这一技术,在录音和OCR技术普及的二十一世纪,早已被淘汰。

速记技术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信息论。

两个速记员一个抄录拼音,一个将词语转成符号。

通过拼音还原句子,靠的是信息冗余。二维码的霍夫曼编码,就是一种信息冗余技术。

通过符号记录词语,靠的是信息压缩,越常用的词,其符号越简单,比如切、断等含义,简记为一个叉号。

小绍培训皂吏一个月,就是为了培训一批专业文秘,将来作为师爷,安插进地方政务。

皂吏记录时,使用的是现代拉丁字母,而非假名或拉丁音标。小绍只熟悉这一种,而且还能起到加密作用。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之居者,咸神而祠之。问其故,舜放象于蛮荆。象变其服饰,化其礼仪,教以稼樯,习以文字。百岁之后,与中原同俗。象之不仁,而舜教之。苗乃蛮夷,而象化之。是知华夷之辨,在化而不在氏。炎汉之盛,四百年而华化为夷;东吴之疠,四百年而夷化为华。橘生淮北则为枳,吾固知王化之所存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孙盛抛出南夏变夷的论点,对双方辩友造成1000点精神伤害。

谢氏祖祠陈郡,自洛阳城破,千里赤地,为狄汉所劫掠。阮氏兖州,更是非吾国土矣。

只有小绍和干宝两人不为所动。干宝吴人而言北辰,只是应陶侃之邀。小绍北伧而作貉子语,更是唯恐天下不乱。

北人自视正朔,不思北还,与南人多有地界摩擦。熟番受吴侨二府盘剥,变为生番甚至从匪。这都是小绍这个统治阶级所不能容忍的。

小绍拿孙盛当枪使,抛出“北夷变夏”的观点。就是为了作为压制北士,制衡吴侨的舆论武器。

当孙盛抛出这个尖锐的论点后,双方三分之二的准备都宣告作废。

剩下的,只能由双方临场发挥了。

二谢和阮裕搜肠刮肚,和王顾在下路打得旗鼓相当。

小绍全程打野,只有在对面出现明显逻辑破绽时放个打断,保证王顾二位不会输得太难看。

但中路拆塔却没有预想中顺利,干宝旁征博引,竟然和早已准备多时的孙盛斗个旗鼓相当,硬生生的用“教化在人不在土”的论点扳回一塔。

此时双方都不顾防御,对着对方大本疯狂放大。

小绍目瞪口呆的看着对面:不愧是鬼之董狐,这无限蓝无CD的嘴炮技能……GM有人开挂。

时轮转未,因为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其实是孙盛存稿将尽),辩论会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了。

双方就“教化周礼”达成共识,会上,琅琊王世子就熟番徭役问题发表了看法,认为“民不二主,教之使之”,此次会议双方达成如下共识:……

………………………………

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