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逻辑是把斧子:日常说理工具
26366300000005

第5章 批判性的问题

波普尔曾经说过,科学开始于问题。其实,一切思索都开始于问题。在怀疑精神的基础上,怀疑的心理机制能够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考也就开始了。其所能带来的是在接受一种事物或认识时的不确定和再思考。这是对盲从的一种主体性觉醒。一个事物或认识只有被怀疑,才会被关注,被思考。一些怀疑通过思考走向肯定和认同,一些怀疑则因思考而深化,并通过批判而达到认知的清晰。因此,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在人际沟通中的体现,它可以防止思想僵化、停滞、狭隘、片面,是思维保持内在活力的主观动力。具有这种动力,批判性的问题就开始显现出来。

1.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

(1)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有专家通过对中国文化和中医观念的理解,认为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根本理念不一样。中医更侧重用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被破坏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况,从而使疾病不能找到它发展的余地,这就是中医的基本含义。参见“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2008年9月03日环球网读书频道。

(2)汶川地震后,有媒体报道有位六旬老人“被埋196个后获救”。当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细看内文时,发现是“被困”山上196个小时。参见“彭州六旬老妇被埋196小时后获救”,2008年5月21日解放网――《新闻晨报》。尽管人们仍然要感谢搜救人员不放弃任何可能的努力,但“被埋”和“被困”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不能相互替换的。

2.所使用的概念内涵是否一致?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一些经济词汇走进了百姓家,“定金”、“订金”就是其中最常使用的一组词汇。尤其是在购买大宗物品时,往往涉及交定金或订金的问题。但许多人认为定金与订金是同音、同义的一组词。但它们各自所表达的确切含义是否一致?各自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有无不同?2005年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以前的版本对此的解释有何不同?为什么?

3.新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合理不合理?合适不合适?

有家藏獒乐园外墙上将“红色娘子军”和两只藏獒组合在一起,成为它们的广告语。按这家乐园的解释,使用红色娘子军做广告绝无恶意,意指藏獒的勇猛。参见赵晓路:“北京街头出现红色娘子军广告,主角变成藏獒”,2008年8月1日凤凰资讯网――《京华时报》。但红色娘子军有无确切的含义?这种借用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4.概念使用者是否模糊了关键词语?

一些商家为了推销商品,经常以“买一送一”的广告招徕顾客。

以下哪项最能说明这种推销方式的实质?

A。商家最喜欢这种推销方式。

B。顾客最喜欢这种推销方式。

C。这是一种亏本的推销方式。

D。这是一种耐用商品的推销方式。

E。这是一种以偷换概念的方法推销商品的手段。

5.概念的含义是否模糊不清?

2008年7月,广东东莞市政府开始向低收入人群发放千元红包,由于对某些人群缺乏具体统计数据和对发放补贴难度估计不足,上报的实际数字与估算数字相差太大,发放工作被迫延后。其根本原因在于:在补贴对象即“穷人”的界定、识别上遇到了难题。参见张贵峰:“‘穷人’界定难说明了什么”,2008年7月22日凤凰资讯网――《东方早报》。这说明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界定、识别穷人的能力、技术手段上,还存在明显欠缺。故而一再出现诸如“养宠物不能获得低保”、“拥有手机者不能获得低保”之类的粗陋不公的界定标准。同时从逻辑学角度再次说明“贫困或穷人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和复杂”的事实。目前单一以收入为标准的贫困概念,不符合其应有的内涵,无法得到人们的完全认同。

6.概念的含义是否存在歧义?其使用语境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曾经提到2006年一家日本在华企业欲申注“三光”商标的事情。有人认为这个商标会给中国人产生惨痛的背景理解,但又有人认为这个“三光”取自中国《三字经》中的“日月星”。这种批判与再批判的焦点是什么?

7.如何认识概念的确定性?

传统中医的奇经八脉翻译为eight extra meridians,任、督二脉分别译为conception vessel(CV)与governor vessel(GV)。经过中、韩、日等国家及地区专家4年来的持续努力,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首次颁布《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中医名词进行了国际统一,目的是为了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培训、研究、信息交流的需要。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条中医名词都有了国际统一的英文名。参见郭莹:“世卫组织首次颁布中医术语国际标准”,2007年10月17日凤凰资讯网――《京华时报》。

8.如何理解概念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元宵节吃什么?北方人说吃元宵,南方人说吃汤圆。有人考证说,最初元宵是人名,汤圆才是食品名,后来元宵才成为节日和食品的通称。因此,只称元宵节还是带有一定的地域偏向性。应该取元宵之“元”(元、正)与汤圆之“圆”(团圆、圆满),将元宵节改称元圆节。但元宵节名称的由来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这种改名的论证意图,可行不可行?

9.如何理解概念形成的历史文化特点?方法可行不可行?

2010年1月,一篇题为《16汉字之错:既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的文章出现于多家网站的讨论区,引起网民热议。作者认为应该对“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嫖”分别加以改造。因为这16个字“均具有一定的贬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普通人在书写或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上觉得这16个字与女性性别有根本的联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评价”。如“嫖”,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玩弄娼妓的堕落行为。但在今天大多数人会将“女”人和钞“票”放在一起理解,因此他建议将“嫖”改为“彳不”,即两个人做了社会不允许、不认可的事。基于同样道理,“奸”应改为“犭行”,表明是一种兽行。同时认为有理由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20%的强奸犯罪”。“律师称16个汉字歧视女性,‘嫖’应改‘彳不’”,2010年1月21日新民网――《新民晚报》。

10.如何理解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

“雷”本是个名词,但在网络语言中成为动词:被雷了一下。“?”(音窘)同?,字义由八(眉眼)、口合成,本义为窗牖格格交错而敞亮,为光明,但在网络语言中变成了郁闷、忧伤、无奈。“?”(音梅),由两个呆组成,在网络语言中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即“呆毙了”。但事实上“?”的部首为木,基本字义同梅。“?”(yin),原意光明,如今却被许多网民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斗志昂扬、热血沸腾:“?你没商量!”至于四张嘴同时叫的“?”(jiao),自然也就是大声吼叫了。这种生僻字的不断更新,其含义的升级演变,会不会对现代语言教育形成冲击?

11.是否滥用了集合概念?

如今,一些企业以国家利益的名义掩盖那些不正当获取的利益。国家利益这个词已被用得太滥了。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就是全体国民的集合,国家利益就是国民的利益。一些企业对于劳动者超负荷的压榨,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更是对包括《劳动合同法》在内的法律或明或暗地规避与漠视。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对全体国民利益也就是国家利益的巨大损害。

12.沟通交际中是否出现了新概念?

你可以随时愚弄某些人。

以下哪些判断必然为真?

A。张三和李四随时都可能被你愚弄。

B。你随时都想愚弄人。

C。你随时都可能愚弄人。

D。你只能在某些时候愚弄人。

E。你每时每刻都在愚弄人。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愚弄人的能力总存在。选项A:不一定,可能不属于某些人的范围。选项B:“想”不符题干。不能出现新概念。选项C:符合题干。这种能力的发挥随时都可能发生。选项D:不符题干,比“随时”弱。选项E:不符题干。“随时存在的能力”与“随时存在的行为”不是一个概念。不能出现新概念。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