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104

第104章 太宗篇·目标,吐谷浑

最先被大唐锁定的是位于凉州西南的吐谷(念玉)浑。当初玄奘西行时,因为选择了丝绸之路的北线,所以一出凉州便直奔西北而去,直接避开了吐谷浑。

然而孤身一人的玄奘能够避开,想要经营西域的大唐却没法不去面对。这个西晋时期由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国家恰好位于青海一带。它仿佛一只大手,牢牢卡住了西域联通中原的咽喉。

想要打开通向西域的大门,就必须先剁了这只讨厌的手。

而处于战略要地的吐谷浑显然没有足够的政治觉悟。在对唐关系上,吐谷浑的首领慕容伏允居然玩起了两面三刀的把戏:表面上对大唐朝贡并主动请求开放互市,背地里则纵容骑兵在大唐边境肆意劫掠。

这就有点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意思了。本来就看你不顺眼,居然没事儿还敢捋虎须,当真以为哥不敢揍你?

于是李世民指派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军出征,给这个不懂事的邻居一点颜色瞧瞧。

接受诏令的段志玄很快便率领骑兵,联合契苾、党项等部落兵马对吐谷浑发起进攻。

面对唐军的强大攻势,在连续吃了几场败仗之后,感觉苗头不对的慕容伏允迅速启动了他的应急预案:跑~~~

仗着对地头比较熟,慕容伏允沿着青海湖一路向西狂奔八百余里。

考虑到粮草供应困难,段志玄在在深入青海一段距离之后,便主动放弃了追击。

在他看来,放慕容伏允一马不算啥大事儿,反正该打的仗都打赢了,该抢的战利品也都抢到手了,把这些往战报上一写,足够向皇帝陛下交差了。

然而段志玄没有想到的是,他到底还是没能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李世民想要的不是那几场毫无意义的胜仗,更不是从吐谷浑那边抢过来的几万匹牲口,他想要的是整个吐谷浑。

不消灭慕容伏允,大唐不仅无法对这一地区实施有效统治,打开通向西域的大门,反而还要时刻提防来自对方的骚扰。

果然,就在段志玄撤军不到一个月,慕容伏允便再次亲自率领吐谷浑主力,向直逼凉州城下。

这一次,李世民当真火大了。必须一次性解决吐谷浑,否则不光未来的战略目标无法达成,恐怕就连凉州以后也永无宁日。

但问题是,谁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使命呢?毕竟连段志玄这样的悍将都没用勇气深入那荒无人烟的青海高原。

无奈之下,李世民再次想起了一个人——李靖。

四年前率奇兵一举荡平东突厥之后,李靖很快便以尚书省右仆射的身份进入了帝国最高决策中枢。位极人臣、出将入相,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走到这一步的李靖都算得上是人生赢家了。

按照这个节奏,只要他能平安从宰相的位子上退下来,人生就算圆满了。而事实上,李靖已经做到了。

就在李世民决定对吐谷浑动手的几个月前,李靖便因足疾,向朝廷打了病退报告,并顺利获得批准。

原本李靖有足够的理由卸下这副担子,毕竟已经六十四岁高龄,毕竟已经得到了一个臣子所能得到的一切荣耀。拿下吐谷浑,无非就是在自己那一长串的灭国名单上再多加上一个可有可无的名字,而一旦战事不利,则很可能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然而李靖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接受了来自朝廷的征召。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十七年前,大兴法场上的那声呼喊似乎犹在耳畔。当初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大事如今已然变成现实,当年的壮士如今却也已是风烛残年,是到了快要谢幕的时候了,就让我再守护这个年轻的王朝最后一程吧!

擂鼓、升帐、点兵、出征,李靖率领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等七路兵马毅然杀进了西域那如血残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