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113

第113章 太宗篇·青春期是什么鬼

和大多数帝王一样,为了确保自己血里来火里去,一刀一枪打下的这座锦绣江山将来能有一个合格的接班人。李世民很快便网罗起帝国最优秀的一批学者专门负责太子李承乾的教育问题。

这其中既有教导过两朝太子的李纲,也有当初指导过李世民本人的文学馆十八学士。

不过要我说,这也就仅仅是个看上去十分豪华且强悍的专家团队。

就拿其中名气最大的李纲同志说。这位八十四岁高龄的李大爷虽说堪称太子少保专业户,但问题是他之前的两个学生一个是被隋炀帝杨广拱下台的杨勇,另一个则是被亲弟弟李世民搞死的李建成。

要是他能辅佐李承乾登基继位,那就不叫太子杀手了~~~

除了李纲之外,剩下的那几位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像当年在文学馆里和李世民整日坐而论道的孔颖达、于志宁,虽说做起学问来都是一等一的大家,但具体到教导太子这事儿,对不起,他们连个及格分都拿不到。

当然,倒不是说这几位水平不行,恰恰相反,是他们水平太高,而他们教导的对象,又是一个毫无半点人生阅历的孩子。这就好比让一个博士生导师去和一个小学生探讨尼采、黑格尔,不抓瞎才怪~~~

好在这时期的李承乾还有一个十分慈爱的母亲,长孙皇后。这让他在那单调、乏味的储君日子里,总算还能找到一丝普通人本该拥有的温情。

可惜,历史总是有太多的可惜。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年仅三十二岁的长孙皇后病逝。

如果说李世民堪称中国帝王的典范,那么长孙皇后则当之无愧是母仪天下的典范。

自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以来,她一直默默陪伴在李世民左右,并用女性特有的温柔与智慧时时抚慰着李世民那颗刚强的心。

没错,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一个默默给予他关怀的女人,一个时时令他牵挂的女人!

对李世民而言,这个女人便是长孙皇后!

如果没有长孙皇后在后宫周旋,当年李世民在李渊那里根本撑不到最后一刻就会提前出局。如果没有长孙皇后机智的劝慰,以李世民那刚强的性格恐怕也很难在面对朝臣时始终表现得那样游刃有余。

贞观之治背后站着的不仅是李世民,也不仅是那些名垂青史的名臣良将,还有那个没有留下自己名字的女人——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的过早离世让李世民无比悲痛,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此时有一个人比他更加难过。

这人便是李承乾。虽说老爹没了原配,但至少他不缺女人啊,后宫的妃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可自己呢?自己就只有这一位实打实的娘亲。

往后的日子里,自己除了要小心翼翼地面对那个高高在上的父皇,再就只剩天天对着那帮古板的老头子,听他们讲那些完全听不懂的大道理了。

从此,李承乾性情大变。

在这之前,李承乾虽然不敢说能做到他老爹那样的雄才大略,但其表现至少还可圈可点。贞观九年李渊过世时,李承乾甚至一度在李世民服丧期间代主国政。

而在这之后,李承乾则完全丢弃了以前那种热衷国事、积极进取的派头,不仅整日把自己打扮成突厥人的模样到处招摇,而且还在自己王府里偷偷和一个非著名文艺工作者搞起了基。

不少人会觉得史书中的这些记载有些难以置信,好好一个娃子咋能说变就变呢?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难理解。要知道,这一年李承乾刚满十七岁,搁现在那就是标准的青春叛逆期。亲娘离世的悲痛加上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他要是不zuo出点事儿那才奇了怪了。

可惜那几位负责教导李承乾的老先生们却完全没有这些认识。青春期?那是什么鬼?太子殿下不上道,那就是大伙儿平时管教不严的锅。既然如此,那大家就该打起精神、加班加点,最好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离左右地督促太子勤学上进。

原本就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如今又遇上这么一帮死板教条的先生,想想都替李承乾抑郁~~~

不过这还不是李承乾全部的不幸,更让他这个太子殿下活不下去的事儿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