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114

第114章 太宗篇·自由成长的好处

给李承乾带来灭顶之灾的,正是那个小时候曾被他称作表弟,后来又摇身一变成了他二弟的李泰。

或许是因为李泰幼年时有过那样一段过继的经历,所以当他再次以儿子的身份回到李世民身边时,李世民对他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慈爱。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刚满九岁的李泰便被封为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此后每过几年,李泰便会发现不知不觉间自己名字前面又多了几个相当实在的官衔。

等到了贞观十年(636年)的时候,李泰同志的全称已经变成:左武侯大将军,扬州大都督,鄜州大都督兼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相州都督,雍州牧,魏王李泰。

换句话说,从南到北,包括长安地区在内,李泰名义上已经获得了帝国至少十分之一的领土。

这真是躺着都能升官发财的节奏~~~

除了政治上给待遇,平时李世民对自己这个二儿子也是关爱有加。

考虑到李泰身材比较圆润,李世民特批他可以乘轿上朝。考虑到李泰官衔太多平时顾不过来,李世民特意赶着过年的时候跑到魏王府上,宣布免除他名下雍州地区当年的赋税。

比起苦逼的李承乾,李泰的日子简直就是轻松加愉快。

而且,由于只是一个普通皇子的身份,李泰不必和李承乾那样,从小便肩负着担当帝国未来接班人的重担。

太子的身份让包括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李承乾给予了过高的期望。所谓望子成龙,在李承乾这里可是没有半点修辞色彩的的话。所以面对这种由期望而产生的压力,李承乾每天只能任由自己被那帮老头子所讲的那些枯燥无味的大道理折腾得死去活来。

而普通皇子的身份则让李泰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擅长的发展方向。鉴于自己身体条件所限(长得实在太胖),李泰将那些骑马射箭的功课直接扔到了一边,一门心思搞起了文学研究。

反正理论上老子将来也不用继承皇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事儿就省省好了。

不得不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李泰在文学方面很快便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看到儿子如此有出息,李世民自然也是喜出望外。于是,高兴之余,他便大笔一挥,特许李泰在魏王府设立文学馆,自主招揽读书人充任学士。

对于李承乾和他背后的太子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当初文学馆在李世民夺嫡中起了啥作用大家可都是心知肚明的。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告诉我们,李泰对文学馆的运作比起他老爹当年也毫不逊色。

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开始,李泰通过文学馆召集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编写出了一部相当有分量的地理专著《括地志》。在书中,李泰详细记叙了大唐三百五十八州每个郡县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对于向来热衷于开疆拓土的李世民而言,李泰的这个选题当真是一爪子挠在了痒处。

就这样,原本不分伯仲的两兄弟,一个在重压之下成了浑身上下透着叛逆倾向的不良少年,一个在自由放养中成了学有所成的优等生。不知道这二位的成长经历能否给如今那些时髦的虎妈、狼爸们一点不一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