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118

第118章 太宗篇·破绽

在女婿贺兰楚石的暗中牵线下,侯君集顺利加入太子阵营,并获得了李承乾的信任。

当看到侯君集举起双手,向自己发誓效忠时,原本绝望中的李承乾仿佛一下子又被点燃了生的希望,看样子自己似乎已经得到朝廷实力派的支持了嘛~~~

不过李承乾不会想到,侯君集即将带给他的不仅不是生的希望,反而是更加彻底的绝望。

虽说靠着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此时的侯君集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小角色。可问题在于,官场并不等于疆场。那些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远比刀光血影的厮杀来得更为凶险。在这个战场上,若只知道去一味地好勇斗狠那是根本走不远的。

疆场之上,侯君集或许是敌人最大的噩梦,可到了官场上,只能说他的道行还是浅了。

侯君集在这个时候选择加入太子阵营,显然是高估了自己当年在李世民夺嫡争位过程中的价值。

他没有意识到,当年之所以成功,除了李世民本人能力出众外,秦王府本身也聚集了一大批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骁勇无敌的能臣悍将。

反观李承乾眼下的队伍,除了太子本人刚刚从叛逆期缓过神外,剩下的便是那帮整天念着仁义道德的学究师傅外加一帮头脑简单的贴身侍卫。

嗯,能力差点还则罢了,更要命的是,这些人在最关键的忠诚问题上还打着折扣。要知道,当年若是没有张亮、尉迟恭、程咬金等人死扛,李建成绝对有无数次整垮李世民的机会。

都说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在与李承乾统一战线并成为集团骨干之后,侯君集很快便发觉自己这次当真是玩大发了。凭这点家底儿就想在李世民眼皮底下搞动作,实在是过分难为大伙儿了。

于是,那段时间,侯君集常常在深夜中被噩梦惊醒。

但即便明知事不可为,又能如何呢?不光是他内心那执着的个性,更要紧的是,贼船这玩意儿从来都是好上不好下。

所谓骑虎难下。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到如今,侯君集也只能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了。

考虑到团队整体素质的确有限,所以侯君集最终为李承乾量身谋划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夺权计划。

准确地说,这其实只是一个以预防为主的应急预案。如果李承乾在正式继位之前,能一直稳坐太子宝座,那大家自然不要没事儿找事儿。可若是一旦中途有变,那么则利用太子身居皇城的优势,直接组织人马冲入皇宫,挟持李世民传位。

老实说,凭侯君集的权变水平,能想到这主意已经很不容易了,估计还没少借鉴当年玄武门的实操经验。然而包括李承乾在内,所有知晓这个方案的人都忽略了一个致命的漏洞——时间。

练武的人都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因为只要出招,必有破绽,只有速度够快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小破绽暴露的机率。

同样道理,世上从来都没有真正完美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缺陷必然会被暴露并放大。

当年李世民从召集房玄龄、杜如晦谋划到玄武门发难前后不过几天时间,恰如高手出招,干净利落、一击必杀。

再看侯君集等人,看似制定了一个可进可退、攻守兼备的计划,但实际上从一开始他们便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原因很简单,最终的暴力手段是以太子被废作为发动的前提。

至于这个前提啥时候会被触发,可能是几个月、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几十年,反正这是个连鬼都不知道的答案。

想要平安度过如此漫长的预备期,估计就算祖坟上冒了狼烟都甭想办到。

而事实远比大家想象得更加残酷,因为别说几年,仅仅几个月后,太子党的全盘计划便被一字不漏地摆在了李世民的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