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120

第120章 太宗篇·跑龙套都不合格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李承乾倒台,最兴奋的当然是魏王李泰。

帝国的皇位终归是要有人去继承的,如今放眼天下,又有谁比我更适合坐上太子宝座呢?

的确,表面上看,李泰替代李承乾继任太子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于是,许多朝臣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纷纷上书,表示支持李泰上位。在他们看来,此时的政治形势已经相当明朗了,再不抓紧时间上桌下注,买定离手更待何时?

可令人费解的是,就在李泰摩拳擦掌,准备接受自己的新头衔时,那封关键的册立诏书却迟迟不见发出。

册立太子这种事,李世民肯定不可能忘到脑后,那么他究竟在犹豫什么呢?

李世民自然有他犹豫的理由。

短短一个月时间自己的长子李承乾、七子李佑、七弟李元昌便在权位争夺中或是丧命,或是被废。联想到当年玄武门下兄弟相残、血流成河的惨剧,李世民再次意识到自己屁股下面坐的根本不是龙椅,而是一头择人而噬的凶兽。

如今连最根正苗红的李承乾都莫名其妙地葬送在了这头凶兽的口中,那么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若不想眼睁睁看着儿子们前赴后继地走上绝路,那么就必须将老实厚道作为挑选继承人的最高标准。

那么,李泰是个厚道人吗?

开始,李世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不得不改变了最初的看法。

发觉老爹犹豫后,李泰很快也通过自己的渠道搞清了李世民内心的顾虑。

忙活了这么多年,眼看生米就要煮成熟饭了,咋能因为只差最后这一把火就功亏一篑?无论如何也要让父亲相信,自己才是最人畜无害的那个选择。

于是,李泰找到机会,当着李世民的面发下了一个毒誓:若自己继承皇位,百年之后一定杀掉自己的儿子,然后再把位子传给自己的三弟李治。

说实话,就凭李泰演的这出戏,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在文学上或许有点才华,但在政治上实在还差得太远。

要知道,宫斗向来讲究的是要做到不动声色、出手无痕。用发毒誓这种方式表明心意,实在是low到了姥姥家。

光做法low也就算了,最关键的是他居然会做出杀子这种承诺。只要稍微有点判断力的人就会知道,这纯粹就是裤裆里拉二胡——扯淡。

演戏必须掌握好火候,一旦演过了火那就是穿帮。

像李泰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猛火填进去,结果不仅饭没做熟,反而烧糊了锅底。不得不说,比起他那个影帝级爷爷李渊,李泰在这方面连跑个龙套,做个群演估计都不合格。

不过李泰的这番表白倒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提到了那个最关键的人——李治。

虽说这同样是一段三兄弟争位子的故事,但之前我们却一直没给李治同志露脸的机会。

不是我不想写,实在是没得写。从现存史料看,在李承乾倒台之前,李治几乎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色。

可历史又是这样神奇,当它选择你的时候,从来不会在乎之前你活得多么低调。因为它总能一眼看穿,那个隐没在黄沙之下的你,究竟是不是一块真金。

而李治也用实际行动中告诉我们,他的确当得起历史的这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