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24

第24章 高祖篇·第一个拆台者

文能忽悠,武能灭匪,靠着这些本事要混个教主当当自然是不成问题的。但要称霸天下却是远远不够。

当年刘邦和韩信讨论带兵数量的问题时,韩信曾铁口直断刘邦顶多带十万兵就到头了,而他自己则是到了多多益善的境界。

面对韩信的这个论断,刘邦并没有当场掀桌子翻脸,而是接着笑问韩信:“既然你那么牛×,今天怎么会成了我的阶下囚呢?”这回轮到韩信抑郁了,他只能老实回答:“因为您擅长的不是带兵,而是带将!”

韩信的回答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为王者,可以没有谋兵布阵、决胜千里的军事能力,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驾驭臣下、团结群众的政治才能。

可问题是,王世充缺少的恰恰便是这一点。

当王世充还是隋朝体制内的一名将领时,他的那些本事的确足以让他混得风生水起。然而当他另起炉灶、自创品牌、自任老板的时候,他的弱点很快便暴露无遗。

在干翻了李密,收编了瓦岗军残部以及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一批瓦岗猛将之后,王世充帐下一时间可谓人才济济。一般来说,手底下的人多了那自然是好事儿,何况此时王世充手下多的还净是些牛人。

然而事实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几乎是一夜暴富的王世充面对着这样一个大摊子似乎有些麻了爪子。

仅仅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刚披上龙袍没多久的王世充就发现了一个让他无比抑郁的现实:无论他怎样努力地给自己打造礼贤下士、勤政爱民的形象,这帮刚刚收拢的瓦岗猛将似乎依然没有死心塌地为他卖命的意识。

按说像我等这些给老板打工的小**丝们,平时上班如果磨个洋工、溜个号,这真心都不算个事儿。但问题的关键是,王世充收编的这帮人个顶个都是响当当的汉子。

作为牛人大家自然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既然对你王世充不服气,那么对不起,大伙儿只能另找个服气的老板伺候了。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瓦岗旧将裴仁基,而他看好的新老板则是刚刚被王世充拱下台的小皇孙杨侗。

说起来这裴仁基可算得上大隋朝排得上号的名将了。前半辈子为杨坚父子东征西讨,从平陈战争到攻打西域,向来都只有他欺负别人的份儿。

由于这哥们的名头实在太响,所以当他因受人构陷而率军归顺瓦岗之后,这个半路出家的老头子立刻便成为李密帐下头号大将,而随他一起归顺的秦琼、程咬金、罗士信,以及他的儿子裴行俨也一同成为瓦岗军中排行最靠前的四大猛将。

但可惜的是,虽说裴仁基父子行军打仗是把好手,但论到耍阴谋、搞政变这套,比起以诡诈著称的王教主就差了太多,到底是隔行如隔山啊!

还没等裴仁基这边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王世充那边便敏锐地抓住了他刚刚翘起的尾巴。

既然不想为我效命,那又留你何用?为了维护自己身为教主的地位和尊严,王世充举起屠刀,干脆利落地砍了裴仁基和他儿子裴行俨的项上人头。

同时,为了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王世充又指示他的侄子王行本给杨侗送上了一杯毒酒。

回想一个月前,急于登上帝位的王世充还曾披散着头发向自己指天发毒誓说:“一旦天下平定,必然还位于您!”

如今誓言犹在耳畔,但发誓的人显然已无所顾忌。接过毒酒的一刻,杨侗心如死灰。

“若有来世,但愿不生于帝王之家。”一句悲凉的独白,成为这个末代皇孙最后的呐喊。

干掉了裴仁基父子和杨侗一干人等,王世充长出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他的教主之位暂时算是安稳了许多。

但是,此时的王世充却没有意识到,这场背信弃义的屠杀将使他本就不高的政治号召力再次大打折扣。很快他便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