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68

第68章 高祖篇·李元吉的绝户计

一切都起于那封来自遥远边关的战报。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之后,北方的突厥人再次纵兵南下,对大唐北方边境展开了新一轮的侵扰。

当然,无论对于大唐还是对于突厥而言,这种事儿早就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从大唐立国的那天起,双方几乎每年都会在边境线上发生几次规模或大或小的冲突。

所以,当那封写着突厥数万骑兵南下围困乌城的战报抵达长安后,整个朝廷并没有表现得过分震惊。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帮突厥人实际上就是个大规模的土匪集团。他们折腾来折腾去无非就是想多抢点儿东西,至于谋夺大唐江山社稷这种事儿,土匪才没有那么高的政治理想呢。

不过,对面既然打过来了,无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该收拾那还是必须要收拾的。

这一次,增援乌城的任务落到了齐王李元吉的头上。在李渊看来,让三儿子出马应付这样一次不大不小的战役,绝对是再合适不过了。

然而,当李元吉接到出征旨意的一刻,聪明的他立刻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能彻底清除二哥那些爪牙的绝佳机会。

李元吉随后便向李渊提出了一个请求,要求务必将秦王府的一干猛将调由他指挥。

说起来,这招真心有些阴毒了。要知道,一旦上了战场,李元吉如果想要干掉这帮人,完全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只要随便给他们派上几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面的突厥人就会完美地帮李元吉把事儿办妥。

当李渊听到李元吉的这个要求时,老谋深算的他立刻看破了三儿子心里打的小算盘。但沉吟片刻之后,李渊还是轻轻地点了头。

如果能用这种方式除掉这些爪牙,如果这样便能彻底击碎李世民的野心,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那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来自上层的决定很快便传进了秦王府中。当听到这一消息时,第一个hold不住的便是尉迟恭。

长期以来,这哥们跟秦王跟得最紧,所以对太子和齐王得罪得也最狠。一旦他去齐王帐下听差,用屁股想想也知道,最后的下场一定是没下场。

所以,耿直的尉迟敬德当场便对李世民说:“太子一党摆明了是打算拿俺当炮灰,如果大王您要眼睁睁看着兄弟们去送死,那对不起,俺从此只能亡命天涯,反正引颈受戮这种亏,俺是说啥也不会去吃的。”(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祸机垂发,而王犹晏然不以为忧,大王纵自轻,如宗庙社稷何!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资通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尉迟恭的话音刚落,旁边的长孙无忌也立刻表态:“敬德所言极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和忠诚无关了,如果大王再不反击,那我们大家恐怕都要抓紧时间跑路了。”(不从敬德之言,事今败矣。敬德等必不为王有,无忌亦当相随而去,不能复事大王矣!)

二人的表态终于让李世民再次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秦王府显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根本不用等到李元吉动手的那天,自己这股最后的力量很快便会迫于被毁灭的压力提前自我解散。

但若是应对,最终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让父皇收回成命显然是不可能,因为自己根本拿不出任何有力的理由。

唯一的方法只有一个,让李元吉永远无法完成这次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