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73

第73章 高祖篇·就把这天下给了你

尽管浓重的血腥已经笼罩了整个玄武门,但此时的皇宫依旧沉浸在一派安静之中。在这个风云突变的早晨,身处皇宫的李渊尚未嗅到那丝山雨欲来的气味。此时的他正和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几位近臣在皇家园林的内湖中泛舟。

忽然,只见一名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满身血迹的武将从远处疾奔到了李渊所乘座的小舟近前。

待到这人来到面前之后,李渊不禁感到有些惊讶。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秦王李世民的铁杆亲信,尉迟恭。

还没等李渊开口询问,尉迟恭便抢先一步对其回禀:“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怕乱兵四出惊扰陛下,特意派臣前来宿卫。”

这是要闹哪样?我堂堂天子什么时候轮得到你来护卫?就这幅手持兵刃、凶神恶煞的造型,你干脆还是再光棍一点,直接说是来劫持皇帝的算了。

不过无论尉迟恭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已经都不重要了。关键的问题他刚刚说得明白:太子、齐王已经被李世民诛杀。

同时,尉迟恭能够以这幅状态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自己面前的现实,也让李渊意识到,此时李世民肯定已经控制了整个皇宫。

事到如今,自己已经彻底丧失了对局面的掌控。面对李世民这一赤裸裸的逼宫行为,李渊能做的也只有就坡下驴、顺水推舟了。

随后,李渊转身看了看陪伴在他左右的裴寂以及萧瑀、陈叔达。不出意外,这几个官场的老油条也瞬间想明白了当前的局势。

啥也别说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既然李世民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咱们还有得选吗?

于是,萧瑀、陈叔达抢先向李渊进言:“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如果将其立为太子,再委以国事,必能保得太平。”

好吧,我的儿子,你终究还是迈出了弑兄逼父这一步啊!

既然你如此决绝,那我索性就将这天下拱手给了你!

但愿你将来能真正做个太平天子!

随后,李渊在尉迟恭的挟持下,发布临时诏令:所有军队统一交由秦王李世民指挥。

当天,李世民便带着李渊的手敕接管了驻扎在长安城的所有军队,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太子府残存的军事力量。

紧接着就在同一天,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巨鹿王李承义、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的名字集体消失在了李唐皇室的户口本上。

没办法,在李建成和李元吉人头落地的一刻,这些人事实上便已经被判了死刑,因为这份名单的前五个是李建成的儿子,而后五个则是李元吉的儿子。

都说投胎是个技术活,看来有时候过分依赖技术也不见得是个好事儿。

不过对于李世民的这一举动,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过多指责的理由。要知道,在帝国时代,对于权力唯一合法的继承途径便来自于血统。

无论是对李世民个人还是对整个帝国而言,这些身为龙种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是威力巨大的炸弹。

他们的存在无形中会诱发更多人的野心,一旦有机可乘,这些炸弹随时会把李世民甚至帝国炸得粉碎。所以无论这事儿在一般人看来是多么不地道,李世民依旧不可能允许这种威胁继续存在。

“若有来世,但愿不生于帝王之家。”也许七年前越王杨侗自杀前的那句感叹,便是李世民对这些侄子们最后的送别之言吧。

实事求是地说,李世民在这场政变中,真的没有做出太多残忍之举。纵观整个事变,李世民干掉的仅仅只有太子、齐王以及他们的十个亲生儿子。

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儿们,李世民不仅没有任何迫害,反而将她们收入宫中,抚养成人并以一一嫁出。

对于之前跟随太子和齐王左右的那一群所谓太子党幕僚,李世民对他们不仅没有秋后算账,而且许多人之后都被委以重任。

这其中既有刚刚提到在玄武门几乎让李世民功亏一篑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也有那个妇孺皆知,被捧为千古第一铮臣的魏征。

单从这一点上看,较之八百多年后那个篡夺皇位之后大杀四方、诛人十族的朱棣而言,李世民的胸襟不可谓不广阔。

应当说,李世民凭借自己的睿智和自信为大唐开了一个宽容和博大的好头。仅此,他便不负那一代明君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