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74

第74章 高祖篇·悲欢离合两座宫

一个时代的开始总也同时昭示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伴随着新一代帝王的强势崛起,唐帝国的另一位主人也迎来了他谢幕的时刻。

六月七日,也就是玄武门事变后的第三天,李渊发布诏书,立李世民为太子。随即他又宣布,今后帝国大小事务均听凭太子决断。

诏令一下,几乎所有朝臣都立刻明白,大唐的权柄已经开始易主。将李世民立为太子不过是个前奏和铺垫,估计要不了多久老皇帝便会正式退位。

果然,仅过了两个月,宫中便传出了李渊禅位的消息。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初九,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继位,史称唐太宗,同时尊李渊为太上皇。在位九年的一代开国皇帝李渊至此彻底告别了大唐的政治舞台。

退位之初,李渊除了不再理会帝国的各种政务以外,依旧像以往一样安静地居住在太极宫中。但随着新政权一天天地稳固,李世民感觉自己的老爹已经不适合继续住在这里了。

于是,在退位后第三年的夏天,李渊搬出了太极宫。而他要搬进的新家,则是距离太极宫不远的太安宫。

实在很难想象李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搬入那座熟悉而陌生的宫殿。因为这座太安宫之前还有另一个名字,弘义宫。

几年前,就在李世民刚刚显露夺嫡之意的时候,李渊便敏锐地意识到,若继续让李世民留在皇宫内院中居住,极容易祸起肘腋。

为此他下旨为李世民单独修建了这座弘义宫,表面理由是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劳苦功高,暗地里则是为了对李世民进行限制。

没想到仅仅几年过后,他和李世民的位置居然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当年用来限制儿子的居所,如今竟成了儿子用来给他养老的地方。

不过这些对李渊来说应该已经不重要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他确信,自己这个二儿子不仅完全有能力驾驭整个帝国,而且极有可能比他干得更好。

事实上,较之历史上那些失去权柄的帝王,李渊的处境其实还算说得过去,起码李世民对他还保持了应有的尊重,起码他不必担忧自己的衣食住行。

够了,足够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保持绝对的沉默,要让自己与帝国的政治彻底绝缘。

在政治漩涡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李渊不仅清楚地明白这点,而且做得甚至比李世民希望的更加完美。

从搬进太安宫的那天起,李渊除了在李世民的邀请下,在一些非正式的宴会活动中打打酱油外,几乎不踏出宫门半步。他主动选择了让时间掩埋自己的一切。

就这样,在一片沉寂的太安宫里,李渊平静地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