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75

第75章 高祖篇·若有来世,可否再重逢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年逾古稀的李渊已经病入膏肓。

在太安宫中那摇曳的烛火映照下,这位孤独的老人早已淡忘了战场之上的金戈铁马、放下了权谋之下的尔虞我诈。此时,唯一存留在他心中的,便是对家、对亲人的记忆。

七十多年前,总角之年的他,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然而父亲的过早离世,让他从此再也触摸不到父亲那宽厚的臂膀和那如山的父爱。

六十多年前,弱冠之年的他,意气风发、血气方刚。在时任定州总管窦毅的家门前以精湛的箭术,雀屏中选,赢得美人芳心。

四十多年前,而立之年的他,为人低调、为官勤勉。在一路升迁的仕途上,夫人窦氏先后为他生育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温馨。

三十多年前,不惑之年的他,委曲求全、自污求生。让他备受煎熬的,不仅是来自杨广的猜疑,更是妻子窦氏的不幸病逝。

二十几年前,年过半百的他,深沉如渊、坚忍冷静。在风云变幻的乱世中,他带领三个儿子逐鹿中原,扫灭群雄,一统天下。

十几年前,花甲之年的他,豁达仁德、心系苍生。然而身为皇族的宿命,却让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相互残杀。

如今,所有一切终于走到了尽头。病榻之上,只有一盏昏黄的孤灯映照着他那消瘦的病躯。

是的,李渊,命运对于你而言是如此得沉重。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回望这一生,你得到了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

但纵有万般不幸,却又如何?

开基业、定乾坤,一个足以光耀千古的盛世王朝便是因你而生。

或许,提起汉我们会想到刘邦;提起宋我们会想到赵匡胤;提起明,我们会想到朱元璋,但提起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却并不是这位开国之君。

在他之前,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暴君杨广;在他之后,则是光芒万丈的一代圣主李世民。于是,夹在这二位之间的李渊,经常被人们下意识地忘却。

然而,忘却并不等于否认。历史终会记得,是谁给我们开创了那样一个值得骄傲的王朝。

正如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言:

“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为能顺天之理,契人之情,放道以行,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绥民志于未苏,故能折棰以御袅尤,而系国于苞桑之固。”

没错,这便是李渊。

深沉似水,不动如山!

贞观九年夏,李渊驾崩于太安宫,享年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