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86

第86章 太宗篇·出发,王牌之师

大概是充分考虑到此时的突厥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中,所以李世民也并不打算让颉利可汗等太久。

就在平定梁师都的第二年,他便着手展开了对东突厥的全面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在消灭梁师都的当年便对颉利可汗动手,倒不是因为他心慈手软。实在是因为这两年大唐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得不说,在折腾人这方面,老天爷充分显示了其公平公正的行事风格。在对塞外各种蹂躏的同时,它也没忘了顺带折腾一下关内百姓。

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旱灾、蝗灾、霜冻、水灾如走马灯般轮番在中原大地上肆虐。整个黄河流域百姓困苦不堪,许多受灾严重的地区已经到了“卖子以接衣食”的地步。

面对国内如此困难的情形,刚刚登上皇位的李世民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托了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学说的福,本来就有些得位不正的李世民,这下更是处境艰难。

所以,与颉利可汗的这一仗对李世民而言,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只有一场彻底的胜利,才能将他从这场政治危机中解救出来。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再清楚不过。

可问题是,连年的灾害在削弱东突厥的同时,也让大唐的实力大打折扣。以压倒性的军事实力,一举荡平塞外固然是彰显国威的最好方式,但可惜臣妾还是做不到啊~~~

好在李世民最终找到了另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不富裕没关系,军事实力不够强大也不要紧,因为咱们还有一样传说中最宝贵的资源——人才!

隋唐之际,的确是一个将星辈出的时代。连年战乱,给了无数英雄崭露头角的舞台。而那些历经隋末战火洗礼并成功活下来的将领们,更无一不是整个时代的娇子。

他们的存在,不仅是大唐王朝最坚强的支柱,同时也是李世民手中最后的王牌。

面对强大的东突厥,面对这场必须胜利的战争,李世民毫不犹豫地亮出了他所有的底牌——一个堪称大唐历史上最为豪华的天团组合。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八月,一纸动员诏书从京城发出,诏令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由定襄道(今山西省朔州市)出击塞外。

紧接着,几乎就在李靖所部刚刚做好出击准备的同时,李世民又连续发布诏令,命李世勣、李道宗、柴绍、卫孝节、薛万淑分别统帅大军,在李靖的统一指挥下,分六路同时夹击东突厥。

尽管这份名单上既有我们熟悉的名字,也有我们陌生的名字,但这些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打,相当地能打!

为了确保能够一次性将颉利可汗彻底消灭,李世民几乎调集了他手中所有的资源。

他相信,这份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不会让他失望!

他坚信,胜利的旗帜必将高高飘扬在广袤的塞外草原!

颉利可汗,你的命运就让我来亲手为你终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