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87

第87章 太宗篇·必杀一击

对于可能来自大唐的军事打击,颉利可汗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草原的艰难让他似乎又找回了狼族那敏锐狡诈的天性。

从近期塞外的一系列变故中,颉利可汗已经嗅到了一丝不祥的气息。所以,从李世民发布动员诏书的一刻,他便率领军队驻扎在了长城沿线。

按照颉利可汗的想法,只要唐军胆敢迈出边境要塞一步,他便会凭借草原骑兵迅疾如风的突击力,一举将唐军彻底击溃。

颉利可汗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作为一个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突厥无论是马匹质量,还是士兵战斗力,都远不是唐军能够匹敌的。

所以颉利可汗坚定地认为,只要是在自己的主场上,那他就完全没有输的理由。

但颉利可汗却漏算了最重要的一点,他遇到的是李靖这个堪称不世出的天才级军事家。对上这种军神级的人物,主场客场其实完全没什么区别。

当大唐的军队在马邑集合完毕后,作为全军统帅的李靖发出的第一道指令不是立即出击,而是让所有军队原地待命。

已然看穿一切的李靖,压根就没给突厥人任何发挥强项的机会。

时间转眼便到了贞观四年的正月。

按照汉人的习俗,正月向来是个喜庆的月份,张灯结彩迎新年,家家户户除旧岁。

一直屯住在马邑的李靖,此时心情也同样不错。在经历了长久的等待之后,他终于等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连月的对峙,让突厥人渐渐放松了对大唐的警惕。颉利可汗开始怀疑,这帮汉人究竟有没有勇气踏上草原和自己一决雌雄。而唐军则经过几个月的侦查,准确地摸清了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

有心算无心。李靖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刺客,在黑暗中摸出了自己的利刃。他要亲自完成对颉利可汗那必杀一击。

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李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直接杀进了颉利可汗位于定襄的老巢。

没有任何花哨的表演,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李靖指挥下的部队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精准而迅速地切进了东突厥的心脏。

当震天的喊杀声遥遥传来时,一股冰冷的恐惧感让颉利可汗顿时觉得头皮阵阵发麻。按照他的判断,唐军这次十有八九是动员了整个主力部队。

对方来得如此迅猛,自己这边又完全没有防备,这种时候当然还是抓紧逃命比较明智。只要能逃出生天,回头重整旗鼓,自己依旧是草原的王者。

惊恐中的颉利可汗立刻跳上战马,夺路而逃。大概是被李靖着实吓得不轻,所以颉利可汗这次跑得也比较果断,向西一路狂奔二百多公里,直接把家从定襄搬到了碛口(阴山北)。

就这样,李靖仅仅依靠三千骑兵便赢得了他对突厥作战的第一场重大胜利。与此同时,李世勣、李道宗、柴绍等路也分头出击,顺利占领了塞外各主要据点。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帝国的首都时,太宗李世民喜出望外地感叹:“汉朝李陵带领五千步卒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勋,足以雪往年在渭水与突厥结盟之耻。”

虽说这个比较对李陵而言不是那么公平,但至少李靖在这场战争中的确做到了以最少的代价换得最大的战果。并且用不了多久他还会再次证明,奇兵突袭这种事儿对他来说既不是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

顺便提一下,定襄战役结束后,在唐军的俘虏名单上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物:隋炀帝皇后萧氏和隋炀帝嫡孙杨政道。

当年隋炀帝被弑于江都,萧皇后独自安葬了丈夫之后便被宇文化及挟持一路北上,后又被窦建德俘获,接着辗转入东突厥躲避战乱。如今,这个如乱世飘萍的女人终于再次回归中原。

李世民将她妥善安置在了长安,18年后,这个传奇的女子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80岁。

而作为杨广最后血脉继承人的杨政道,因江都兵变之时,尚在娘胎之中,故此躲过一劫。历经颠沛流离的他,在回归中原后,很快便得以入朝为官。因其一生谨慎,最终在高宗初年得以善终。

大隋最后的一丝余音伴随着这二人的一生,从此袅袅消散在了漫漫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