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89

第89章 太宗篇·狼与羊

此时颉利可汗已经从唐俭那里获知李世民同意了自己的投降请求,眼前的这位大唐使臣让他确信,先前的缓兵之计已然得售。

按照他的想法,既然双方已经开始了和谈,那对面的唐军将领便没有理由违抗旨意,擅自进攻自己。

颉利可汗于是大大方方地将牙帐设在了阴山附近,他打算在这好好地和对面谈一谈,最好谈上个把月,等自己彻底把气儿喘匀再说。

颉利可汗却忘了一句话: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而且往往越是那些能打仗、会打仗的将领,越是这条准则的忠实粉丝。

作为大唐开国名将的李靖和李世勣自然也不例外。

李靖的先头部队轻易便准确锁定了颉利可汗的大本营所在地。率领这支由二百骑兵组成的突袭队伍的,是一位名叫苏定方的将领。

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虽然此时的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唐军中层军官,但在未来几十年后,他将继承李靖毕生所学,成为无数挑衅者的噩梦。

当然,如今苏定方还无法想象未来的自己会是何等辉煌。眼前那些毫无防范的突厥人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几乎没有给颉利可汗留下一丝反应时间,苏定方便率领唐军骑兵在一片大雾的遮掩下,直接突进了突厥营盘。

面对如神兵天降般的这帮杀神,颉利可汗二话不说,混乱中再次来了一出夺路而逃。

这一次,他跑得似乎更加果断,连老婆义成公主也扔在了乱军之中。于是,这个满怀国恨家仇的女人就此魂归九天。

不过勉强逃得性命,对颉利可汗来说其实也没啥值得庆幸的。因为所有的一切事实上都在唐军的设计之中。

当颉利可汗带着他仅存的部队风尘仆仆地逃到距离地瀚海沙漠不远处的碛口时,他惊讶地发现,有一群人竟然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

看到猎物上门,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李世勣果断下达了出击命令。

直到此时,颉利可汗才真切地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猎手与猎物的角色早已发生了转变。那只曾经在他眼中软弱可欺的羊,如今竟眨眼成了一条无比凶狠的狼。

更惨的是,他自己却不幸成了一头待宰羔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太久,四年足矣……

好在常年征战,练就了颉利可汗一身的好本事,一阵冲杀之后,这哥们居然再次神奇地逃得了性命。

但颉利可汗并不知道,从他对上苏定方的一刻,他的结局便已经被注定,跑与不跑真是没有多大区别。

心存最后一丝侥幸的颉利可汗跑到了他的叔叔苏尼失的地盘上。

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在颉利可汗眼里,这个叔叔可是正而八经的自己人。

之前因为过分嚣张,颉利可汗几乎闹得众叛亲离,连亲侄子突利可汗都不听他招呼,唯独这位苏尼失叔叔对自己一直忠心不二,在大家都不宽裕的情况下,依旧要钱给钱、要兵给兵。

如今自己被人搞得倾家荡产,投奔苏尼失自然便是最好的选择。

可现实总是那样残酷。在颉利可汗跑路的同时,由李道宗率领的另一路唐军也同样向着苏尼失的地盘挺进。

得知苏尼失收纳颉利可汗之后,李道宗连发动进攻的心思都没有,直接派人给苏尼失带了一句话:老实把颉利可汗给我送过来。

苏尼失则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比起自己的脑袋,忠诚这玩意儿其实也值不了几个钱。

当切身利益受到巨大威胁时(被李道宗所部全面围困),苏尼失毫不犹豫地将穷途末路的颉利可汗亲手抓获,并交至唐军大营。

就这样,颉利可汗顶着“第一个被中原政权生擒的异族可汗”这样一个无比憋屈的纪录被押送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将以囚徒的身份,度过生命最后的四年时间。

于此同时,东突厥其他部族头领,如突利、苏尼失等也都先后率领部众主动投降了大唐。

贞观四年四月三日,李世民在长安天顺楼举行受降仪式。从此,西至阿尔泰山,东至满洲里,北到贝加尔湖的辽阔草原被彻底并入大唐的势力范围。

从隋末开始,如一把利剑般,始终高悬在中原正北方的东突厥就此被灭。

靠着多年的谋划与隐忍,靠着李靖等将领的出色表现,李世民终于赢得了他登基之后的首个重大军事胜利。

当年宋太宗赵光义接下哥哥赵匡胤的江山后,为了改变对北方辽国战略上的被动,曾先后组织两次北伐,结果均遭失败。从那以后堂堂大宋一朝竟被北方游牧民族整整压着打了三百多年。

尽管中间也出现过如岳飞、孟珙之类的猛人,尽管其对外战争的胜率远超大多数朝代,但最终也没能摆脱那个“弱宋”的历史背影。

如果联系那段历史看,对东突厥的这场胜利,其意义远不止是让李世民本人摆脱了眼前的政治危机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唐帝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广阔草原,草原上那源源不断的优质马匹,让大唐士兵从此有了征战四方的最强力量。

盛唐之路,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