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侃侃大唐事儿
2642700000097

第97章 太宗篇·向死而生

成功越过五座烽火台之后,玄奘总算彻底摆脱了大唐官方的缉拿。只要再向西走上三百里,他就能到达一个名叫伊吾的西域小国。

光明的道路就在不远的前方?相信我,当时的玄奘绝对不会这么想,因为在他眼前压根就没路。

莫贺延碛,这个看上去有些让人不知所谓的地名,在当时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口中还有另一个名字:沙河!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叫得实在贴切。沙漠之中,风卷沙动,可不就像波涛起伏的河水一般。

尽管玄奘在这之前已经游历过大半个中国,但他却从未踏进过沙漠一步。对他这样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言,这里简直就是现实中的地狱。既看不到飞鸟走兽,也没有道路水草,在焦灼的烈日下,四周只有茫茫无尽的黄沙和前人留下的一堆堆白骨。

更要命的是,明明单人匹马行走在沙漠之中,但玄奘却总能听到耳边传来许多奇怪的声音。

按科学解释,估计他听到的应该是沙鸣。但可惜玄奘没读过《十万个问什么》,所以他自然地将这些声音理解成是魔鬼的低吼,然后靠着在心中默念法咒,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仰去对抗心中的恐惧。

忽然一阵狂风吹过,漫天的黄沙瞬间遮蔽了天空。面对这仿佛末世般的景象,玄奘只能死命拉住马的缰绳,将身子紧紧依靠在马背上,咬牙坚持。

不知过了多久,可怕的风暴终于过去,当玄奘抖落身上的沙土,准备继续向前时,他惊愕地发现,一个致命的失误已然酿成。

原本驼在马背上的水囊不知何时竟被挣破,本就十分有限的饮水汩汩淌出,瞬间便消失在了黄沙之中。

眼前的一切让玄奘顿时感觉如坠深渊。身处沙漠之中,水无疑就是生命。没了水,他显然也没命走出这片沙漠。

怎么办?这一刻,玄奘的内心生出无边的绝望。

大道无边,但继续前行却必是死路一条;佛法虽妙,但较之生命又价值几何?

世上最难的不是在刹那间做出生死的选择,而是当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思量和选择之时。

面对死亡,来不及多想和仔细思考清楚,这绝对是两个概念。

为许身佛门,我舍弃了凡人心中的情爱和欲望;为求佛法真谛,我舍弃了长安寺庙中那衣食无忧、清淡闲适的生活;为了走出大唐,我舍弃了僧人的身份,沦为一个被缉拿的罪人。如今的我,已是迥然一身。

是的,已经尽力了,让一切就到此为止吧。

静默良久之后,绝望中的玄奘决定放弃西行,沿着来时的路线往大唐方向折返。

可就在他转身向东走了没多远之后,曾经发下的宏愿再次闪过他的脑海:此去向西,不到印度,绝不后退半步。

尽管在这一路之上,我已舍弃了很多,但这还不够,因为我的心里还存着最后的一丝不舍——对生的不舍。

此心不除,又如何证那涅槃之道?

此念不破,又如何破那生死轮回?

既然如此,那我就舍弃所有一切,燃尽生命的火焰,照亮最后这一程道路吧!

拨马、转身、向前!玄奘于是抱着必死之心,再次踏上了西行之路。

实在难以想象,在没有饮水的情况下,头顶烈日脚踩热砂在沙漠中行走是一种多么残酷的体验。

在那如炼狱般的行进中,玄奘的身体也渐渐到了衰竭的边缘。

慢慢地,玄奘的眼神开始涣散,最终他眼前一黑,直接昏倒在了沙漠中。

如果不是夜晚的冷风将他吹醒,估计玄奘的故事基本就可以到此打住了。

醒来之后的玄奘,抬眼望了望大漠之上的那轮明月,然后再次摇摇晃晃地站起了身子。

此时的他甚至已经丧失了分辨方向的力气,只是本能地倚靠着马背无意识地前行。他不知道自己会走到何处,他只晓得自己要走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茫茫无边的大漠黄沙、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诉玄奘,下一刻他便会成为一名孤独的殉道者。

然而这个无比悲壮的下一刻却并没有到来,真正到来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他的枣红马居然在无人牵领的情况下,神奇地在大漠之中发现了一处水源!

已经干渴到极点的玄奘发疯般地冲了过去,然后“扑通”一声,整个人扑进了湖中。原本干涩的眼睛再次变得湿润,但他却无法分辨哪一滴是泪水,哪一滴是湖水……

向死而生!

这四个字今天常被人,尤其是许多创业者挂在嘴边,但其中隐含的逻辑却并不是随便就能理解清楚的。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你看到这四个字时,心里想的究竟是“死”还是“生”。

但凡心中有生的执念,那就很难真正让自己主动陷入绝境,当然也就别指望奇迹这种稀罕玩意儿会瞎了眼砸自己头上。

正确的做法则是,打定主意、坚定信心,直接奔着一个“死”字去可劲折腾,至于最后能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那是老天爷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你应该考虑的~~~

所以,这不光是一个疯狂的逻辑、一个伟大的逻辑,同时还是一个十分看脸的逻辑。

若是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为梦想献身的勇气,没有佛爷的关照,建议喊口号之前请务必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