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12

第112章 白起之死和王离被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述了白起之死和王离被虏,现将读后认识写出和读者商榷。

白起是秦国名将,以功封武安君。他曾多次征伐诸侯国,屡战必胜,可谓常胜将军,但结果被秦昭王赐剑自裁。这是什么原因呢?

秦昭王欲使白起伐赵。白起认为,赵不能伐。秦远绝山河而争人之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秦败必矣!秦昭王再令,白起仍不行,遂称病。秦昭王乃使王龅伐邯郸,败而归之。于是白起说,大王不听臣盲,今如何之?秦昭王再令白起伐之。起称病笃,因此被降为卒伍,谪贬阴密,起行至咸阳附近的杜邮,即被赐剑自裁。白起自刎之前说,我何罪于天,而能落这样的下场。思虑良久,则说我是应当死的,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之罪还不应当死吗?这可以看成因果报应,也可以看成白起死前的自我忏悔,不管怎样,白起作为名将,坑杀降卒总是兵家的大忌,也是自己的罪过。

至于秦昭王一意孤行杀功臣,那是觉得白起在伐赵问题上和他的主张相左,因而对他心怀怨望,怕留下这样一员战将,成为后患。还有应侯的谗言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史记》只说白起和应侯有隙。既而欲遣白起至阴密,秦昭王乃与应侯等群臣议,认为白起尚怏怏不服,遂赐剑自裁。试想当时应侯为秦昭王宠臣,居于相位,如应侯不进谗言,不落井下石,哪有白起之死呢!

王翦、王贲、王离祖、子、孙三代都是秦国名将,王翦、王贲父子为秦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之功劳。王翦曾以六十万之众饮马荆楚大地,一举击败了楚国,杀了楚将项燕,俘虏了楚王负刍,使秦王政得在其二十六年兼并天下,统一中国,建立起秦王朝。

秦二世时,王翦、王贲父子已死,陈胜、吴广率众反秦,原来的诸侯国乘机重新建立,秦遣芏离击赵,围赵芏及张耳于巨鹿城。当其时,有人认为由名将王离率强秦之兵,攻击重新建立之赵,新赵其败必矣。但也有人认为,这不可能,为将三世者必败,其原因是先世杀伐过多,后世必受其祸。今王离已三世为将,失败必不可避免。结果王离被项羽率领的救赵精兵打得一败涂地,他本人也当了俘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述的观点,是没有从当时整个政治形势来分析胜败得失,而只就一个王离来谈论胜败得失显然是不足取的。那该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一则秦二世政治黑暗腐败,权奸弄事,人心离散,军队没有战斗力,一个王离即使是“将门虎子”,也根本不能挽救将倾的大厦;二则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项羽,是当时新生力量的最锐者,以新生力量攻击腐朽势力才是王离失败的根本原因,并非因果报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