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11

第111章 一个国家的兴亡皆决于内因

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主要在于内因。如果这个国家政洽修明,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外部敌人要想灭亡它是很困难的。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当其时,秦王国经过商鞅变法,整顿了内部,经济加速发展,统一的决心和实力十分强大。而关东其他六国由于变法不彻底,贵族掌权,封建领主残余保留的比较多,政治落后而且黑暗,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权力斗争,互相残杀,使国力一再削弱。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为了应付频繁的战争需要和满足他们奢侈腐朽的生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更加残酷,使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致使像魏、韩、赵三国的人民逃到秦国开荒种地,寻求较安定的生活环境。

韩国对韩非屡次上书要求变法的主张不用,致使国势始终没有振作过。因此秦王国于公元前230年选准六国中的最弱者韩国发动攻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即陷韩国的首都新郑(今河南新郑),国王投降,国乃灭亡。

魏王国地居中原,以大山黄河为屏障,地势险要,物产丰富,教育发达,当时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都出生或集中在这里,其中著名的有吴起、公孙鞅、孙膑、范雎、乐毅等。如果魏王国能任用他们治理国家,历史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可是腐败透顶的魏王国统治集团不但不能任用他们,反而凌辱迫害他们,逼使这些贤能之士投奔敌国,为人所用。魏惠王又多次攻伐韩、赵两国,想要吞并邯郸,结果被齐国挫败,军队覆灭。太子身亡。使国势日益衰弱,失去了黄河以西七百里的土地,逼使其不得不离开安邑而在大梁建都,几代都不能振兴,终于在公元前225年被秦王国灭亡。

楚王国在诛杀了吴起之后,国内政治更加腐败。到楚怀王时因贪商於六百里土地,遭到张仪的欺诈。失去了著名的都城。丧失了军队士卒,却不能取得这些土地,自己遭到囚禁侮辱而死。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率军六十万伐楚,楚军大将项燕受到秦军的麻痹,以为秦军不过是来这里驻防的,根本不把秦王国的军队放在心上。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于次年突然发动攻势,六十万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杀过来,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只好自杀,至此楚王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燕国、赵国同时灭亡。在秦王国一连串的攻杀中,燕王国手忙脚乱,统治者既不能整顿内政,又没有力量对敌人采取军事行动,而是把赌注押在行刺上,太子姬丹选择的刺客是著名的勇士荆轲,结果行刺秦王政失败,荆轲被杀。秦王赢政逼使燕王姬喜缢死太子,把头送往咸阳,燕国灭亡。赵国在昏庸的赵孝成王时期因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撤换了老谋深算的大将廉颇,任命“纸上谈书”的赵括为将,结果和秦将白起在长平一战被坑杀的人超过四十万,使国家几乎成了废墟,始终未能振作起来。在韩王国灭亡后,赵王国在极度紧张中,又跳进了秦王国间谍布置下的圈套,把那位足以挽救国家、忠心耿耿的名将李牧当作卖国贼处决,使秦王国再没有可较量的对手,于是在秦将王翦的猛攻下只好灭亡。

最后被灭亡的是齐王国,齐王国在上了秦王国远交近攻的圈套后,君臣大量接受秦王国的贿赂,满足于和其表面上的友好,然而,末日终于到来。公元前221年,东方六国中的五个相继灭亡。齐王田建和他的那位被秦王国收买了二十年的宰相后胜才紧张起来,但为时已晚。秦王国的大军在灭掉赵国之后,马不停蹄转头攻齐,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齐王国的首都临淄。事后,秦王赢政把受贿最多的宰相后胜处决,把曾和他结成异姓兄弟的齐王田建流放到共城(今河南辉县),凄惨地死去了。齐王国灭亡了,秦王国完成了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