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16

第116章 张良答子张辟疆书

有些历史演义小说写有张良答子张辟彊书,其背景是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屠戮功臣,张良看到如再侍左右恐有杀身之祸。为保身计,他以患病为由,想深居山林,颐养天年。相传,张辟彊怕老爹退位,自己失去靠山,对仕途升迁不利,因而劝张良继续留在朝廷。张良就给儿子写了下面这封信。

世之贪富贵者,乐功名之既成,喜荣华之眩目,享崇坐高,一呼百诺,妻妾满前。笙簧盈耳,遂谓平生之志,此为极矣。岜知位极人臣,天下所忌,处高未有不危,处满未有不溢,君疑其权重,天恶其太盈,投间抵隙者得以用其心,起谤生谗者得以乘其弊,一旦天颜动怒,众口交攻,身既就戮,妻子为奴,富贵荣华转眼皆空矣。岂如我今日静观云水,笑傲江湖。醉里乾坤,壶中日月,独居一室,万虑沉消,虽处寂寥之滨,而胸中快乐,虽甘藜藿之食,而物外逍遥,宠辱无惊,无关利害,闲来养老氏之玄虚,静时观万物之自得,足以保身惜命,以乐天年,使尔等安居常业,永为良臣,不亦愈于春花之富贵乎!

这封信语言简洁流畅,逻辑性很强,只短短的二百二十九个字,三层意思,层层紧扣,读起来很有意味。

第一层写位极人臣的享乐,只用了“享崇坐高,一呼百诺。妻妾满前,笙簧盈耳”十六个字来概括,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这可以从中看到西汉初年朝臣的特殊腐化多么严重,实际这也可能是封建专制社会官僚阶层的普遍现象。

第二层写身居高位的危险,用了“处高未有不危,处满未有不溢”两句来形容,很有哲理性。原因是这会遭到君王的猜忌,朝臣的诽谤进谗。倘或一旦君主动怒,则“身既就戮,妻子为奴”,此即所谓“伴君如伴虎”,这实际反映了封建专制社会君臣、臣僚间始终处于互相攻讦和内斗之中。

第三层写深居山林的好处,说虽则身居旷野,处“寂寥”,甘“藜藿”,但却逍遥自在,“宠辱无惊,无关利害”。这样,就自己来说,可以“保身惜命,以乐天年”,就其子孙来说,可以“安居常业,永为良臣”,不存在株连之苦。这实际说明身居高位者危,恬淡者安。

从这封信反映的史实看,很像张良当时的内心活动。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说,他家世代相韩,到韩灭亡,他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因而震动。“今我以三寸不烂之舌为帝王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游耳。”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文士的伪托。不管怎样,把它辑录于此,供读者欣赏研究,还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