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29

第129章 功高震主考

“功高震主”在秦以前的史书上没有看到。首次提出这个观点的是汉代范阳(今河北定兴北固城镇)人蒯彻(又名蒯通)。

在韩信取齐地七十余城后,蒯彻预见其处境之危,曾数次劝其背叛刘邦自立说:“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尝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此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被吕后处斩时,仰天叹道:“苦不听蒯彻之言。”因而刘邦诏捕蒯彻欲烹之。蒯彻据理申辩说:“那时我为齐王幕僚,故只知有韩信,不知有陛下,今欲烹我,不亦悖乎!”刘邦因而赦免了他,后为丞相曹参宾客。

蒯彻或则研究了汉以前多少君主杀戮功臣的事件,或则是他了解了刘邦的心态,才得出了“功高震主”的高论。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社会中,从皇帝借故杀戮功臣的史实看,这不愧为一种高见。

根据这个观点,不少文臣武将和一些有识之士,在功成名就之后,有的激流勇退,有的乞骨还乡,保全了性命。所以这看似一句平常的话,不知救了多少功臣的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