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33

第133章 关于文人的自号问题

魏晋以前文人画士的自号和小集团史书几无记载,但以后这种情况就逐渐多起来了。据《魏氏春秋》载,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友善,常游于竹林,号为“竹林七贤”。又据记载,王粲、徐干、陈琳、阮瑪、应场、刘桢、孔融等七人又号称“建安七子”。

唐贺知章,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居浙江萧山,好饮酒,自号“四明狂客”。据《白居易传》载,白居易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相友善,居东都,自号醉吟先生,又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刘梦得为诗友,皇甫朗为酒友,自号为香山居士。还与胡呆、吉皎、郑据、刘真、张浑、狄兼谦、卢真燕集,皆年高不仕者,人多慕之,绘为九老图。总之,唐宋之时,文人画士,为舒发胸闷,自命为居士、酒友等小集团是不少的。

这原因是什么呢?两汉距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间不远,加上当时对思想控制比较严,儒生们怕残遭镇压杀害,所以不敢公开反抗,而以自抒胸臆为名自号和组织小集团。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思想禁锢的松动,才有了儒生们思想活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