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随笔
2647200000136

第136章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

佛教,自东汉水平十年(公元67年)传人中国后,曾经度过了美好的黄金时代,也遭受到过四次灭佛事件的厄运。在我国封建皇帝中,明令灭佛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五代周世宗。

从史料记载看,四次灭佛都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关。现将情况作一概述,供人们了解。

第一次灭佛是在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接受道教,崇奉汉神,表示亲汉,遂下令限佛。规定五十岁以下的和尚要还俗,服徭役,供租赋。这样北魏政权就和僧侣发生了冲突。当时北魏出兵崇佛的北凉,完成统一北中国的最后一战时,北凉的僧侣都拿起刀枪为北凉的君主死守都城。城陷之后,三千僧侣被俘。太武帝气愤地说:“和尚不去礼佛,不去修行,竟手持刀枪做贼,实在可恨!”他下令把三千僧侣一律斩首,幸得著名道士寇谦之出面说情,僧侣才得免死罪,被罚做苦役。

不久,国内又发生一起未遂的宫廷政变案,高僧玄高、慧崇等竟是这起案件中的要犯,太武帝下令砍了他们的头。

太武帝早就被守城的僧侣和参与政变的和尚激怒,现在他又怀疑僧侣们同起义军串通一气,图谋不轨,大为恼火,遂于公元446年宣布灭佛,命令要把佛寺统统捣毁,经卷佛像烧光,永远禁绝佛教流传!

幸得太子拓跋晃故意迟迟拖延着宣布这一命令,僧尼大都得以闻风逃匿,佛像经卷也大都密藏,只有寺庙佛塔等多遭捣毁。

第二次灭佛是在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眼见佛教泛滥,造成国家兵员短缺,财政枯竭,就果断宣布了灭佛令。先是取消了北周境内的百万僧尼。北周灭掉北齐后,又在齐境内宣布灭佛。

这次灭佛,在周、齐境内,总计约四万余座寺庙被没收,分给王公大臣作宅第,约三百万僧尼被迫还俗。各州郡众多的僧祇户、佛图户,也从寺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这使北周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力渐强,为此后南北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灭佛是在晚唐。唐武宗李炎继位,佛寺和僧尼数越来越多,对国家经济影响相当严重。当时全国只有二百一十余万户,而僧尼却多至二十六万余人。全国每座寺院都占有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亩的土地,有自己独成格局的经济和独立的寺庙武装(僧兵),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服役,俨然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国。唐武宗眼见国政日危,百姓日困,欲图复兴,就不能容忍寺院经济同国家争民、争税、争土地。加之,唐武宗是唐代二十位皇帝中惟一不信佛的,故灭佛之议遂成。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7月,唐武宗颁发了一道禁佛的诏令,随后又派出御史多人,分赴各道,监督执行。

由于天下百姓苦佛已久,闻风而动,御史们乘着驿马还未出关中,朝廷已闻寺庙被拆毁的捷报。诗人杜牧赞扬道:“僧佛在中国为害百姓已达六百余年,我生有幸,亲眼看见圣人一挥手,佛寺就被铲除了。”诗人的心情同当时黎民百姓的心情是相通的。

不久,朝廷颁发了禁佛诏书,历数佛教的罪状,公布了灭佛的成果。凡废毁大、中寺院四千六百多所,小的寺庙四万余座,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五百人,没收良田数千顷,放免寺院奴婢十五万人。并给以土地自谋营生。

会昌灭佛,摧毀了寺院经济,使社会生产发展了,人口也增加了。

第四次灭佛是在五代。五代时,历梁、唐、晋、汉四十年,佛教又复苏了,僧侣又销铜铸造大佛,以致铜不足用。周世宗柴荣继位,力图富国强兵,统一全国,遂下令在后周境内禁佛。

周世宗大力禁佛,态度坚决,成绩显著。时有佛寺三万二千九百多所,被废掉三万零三百多所,铜像被用来铸钱,铁像销毁后铸成农具,僧侣都被迫还俗拿起农具去种地了。

宗教信仰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不能明令禁止,更不能剿灭。四次灭佛事件,手段是凌厉的,但佛并没有被消灭,故只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引导教徒走信教爱国的道路。